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新宪法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规定设立乡政权,保留人民公社作为集体经济组织,不再兼负政权职能。这是对1978宪法所作的一项重大修改,是涉及八亿农民政治、经济生活的一项重大改变。在我国,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实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以落实农户土地经营权为核心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取消,渐而形成乡镇一级设政权与乡镇以下村实行村民自治,二者并存的"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模式。30多年的实践表明,"乡政村治"模式基本适应我国乡村治理,同时在具体运行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和不足,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事关新农村建设乃至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大局。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随着以“包产到户”为形式的农村改革的展开,原有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失去作用。在新旧体制转换之时,一些地区的农民自发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以管理村级事务。我们党和政府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农村推广开来。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3年10月,中央《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规定,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普遍成立村民委员会。1988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相似文献   

4.
以1958年8月毛泽东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为标志,"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极短时间内骤然兴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从此开始,到1982年在全国取消政社合一的体制建立乡政权止,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期间的河南农村人民公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跃进”期间的河南农村人民公社孙保定人民公社作为我国农村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从它在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诞生,到1980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而逐步解体,存在了20多年。其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在政策和体制上对人民公社作过多次调整,但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发展与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是整个中国稳定发展的基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和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也是中国民主建设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自1978年12月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在政治管理体制方面,从1982年新宪法颁布实施以后,逐步废除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政社合一的行政命令型管理体制,在乡镇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废除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下放权力,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  相似文献   

7.
一种意见认为,人民公社的出现实际上是超越阶段的。有些人企图人为地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早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一种流传的说法叫做“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所谓人民公社具有全民所有制因素,主要内容就是“政社合一”。“政社合一”实际上是“党政企合一”,党建在政上,政又建在企上,而且是  相似文献   

8.
正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中国农村采取"政社合一"的做法,取消了乡级政权和村长,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和生产大队队委会、生产队队长代替。关于农村义务教育,1954年宪法虽有规定,但实际并没有真正实行。20世纪80年代初,胡乔木认为,恢复乡政府和村长,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这两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在修改后的新宪法中也应该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9.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传统的基于落后的自然经济所形成的"政社合一"的制度体系随着经济商品化开始出现变迁.但清末地方自治试行、民国乡村自治的努力、中共建立新政权后人民公社的尝试及改革开放后村民自治的推进,乡村社会重构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并没能缓解乡村社会危机,农村社会改革的本质问题是中国乡村社会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实行政社分设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 以统分结合,联产计酬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推动着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促进了我国农业内部的分业分工,带来了商品经济与生产力的大发展。然而,这种新的变化,迫切要求农村政权形式、经济机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02,(1)
实行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不再直接组织农村生产活动,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政社合一”的体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体制。一些农民创造出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村民委员会。1998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个法的实施,适应了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实行村民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步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  相似文献   

1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农村改革2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先决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同时提出了发展生产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引发了农村经济的全面改革。20年来,齐齐哈尔市农村各级党组织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打破了单一的集体经济所有制体制和集体经营模式,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左”的思…  相似文献   

13.
<正>人民公社历时二十五年,国家创设了以"乡"为单位的再分配经济体制和"政社合一"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具体就是社员的生产和生活以队为基础,财产权为"三级所有",经营上实行统购统销的方式,农民只保留少量的自留地生产以补充日常生活所需和参加集市交易。这种体制有效地  相似文献   

14.
"废除人民公社"不是预设好的改革目标,而是事后概括。人民公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极具特定功能性的组织。它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在农业养育工业政策体系下推进农业和农村建设。不能因为历史条件变化后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而对其历史作用完全否定。对于"废除人民公社"的认识应当还原到历史的本来。废除的是具体的体制,即不适应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情况下的单一集体统一经营和政社合一体制。其实质是在农村组织体系上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先行废除,而不是对集体经济、通过集体积累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的废除。回到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人民公社及"废除人民公社"的思维,有助于全面理解农业"两个飞跃"论断,在实践中更好地探索完善农业"两个飞跃"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穷过渡”等特点,都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并由此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徘徊和停滞。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反思人民公社的发生过程及“左”倾思想形成的条件,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推进,仍有一定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破除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弊端,既使生产队拥有应有的生产、分配自主权,又改变党政企不分、权力集中于党委少数人的乡村政治局面,1980年6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摘掉了已经悬挂了22年的牌匾--"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取而代之的是"向阳乡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管理体制不复存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1980年前后,在广西河池地区的宜山县等地,一些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行党政分设的管理体制后,成立了乡政权,政社分设,但实际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并没有解决。因此,真正实现党政分工,便成为当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达川为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进行了许多变革,但影响最深、范围最广、成效最大是近二十年的的改革开放。目前,改革正以更大的力度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我们满怀信心迈向21世纪的时候,回顾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的经验,探寻深化改革的途径,对正确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信心,实现改革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一、达川地区经济体制的变革 达川地区的经济变革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改革的重点在农村进行,主要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把市场调节引入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改变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改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为在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并存;二是改革农业经营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是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实行政社分设;四是在流通领域贯彻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和少环节的流通体制。 第二阶段,从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改革以城市为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改革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的新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农村资产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新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农村党支部按行政村设置。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