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校自1986年9月开始了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也感到教材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然也遇到了“可读性”与“可教性”的矛盾。经过实验,我们认为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不仅“可读”,而且“可教”。其一,新教材虽然“可读”,但学生并非所有内容都能读懂,对于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教师就得“教”。其二,有的部分学生字面上也能读懂,但对内容理解深度有限,这时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就得“教”。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培养学生的重点从“学”转到“做”,从“知”转到“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认知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政治教师在讲究“教法”的同时必须注重  相似文献   

3.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促使我们每一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着过多注重形式,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是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  相似文献   

4.
如果教师单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的教师一节课中花掉大量时间去举例,有时将一个能吸引学生的例子在很多节课中都举,有的干脆抛开原理,将课堂教学变为“故事课”。这样,教学进度相应地落后了,教学任务也完不成;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喜欢的教学方法”调查中,部分学生建议进行师生换位的尝试。他们渴望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实践表明,学生很想过把教师“瘾”,换位教学很有益。1、转换角色,多份理解。角色互换可引起心灵沟通,感情共鸣,克服考与学分离的理象。学生得到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从容走上讲台,侃侃而谈。同时理解教师的艰辛,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2、激发兴趣,刻苦学习。当听到要举行换位教学时,学生异常兴奋。他们互相讨论,四处查找资料,认真研读课本,积极向老师“讨”教法。厌学者也得到感化,积极参加这项活动。3、敢于竞争,表现自我。谁能上…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迁移”?所谓“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有两种情况: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影响(或曰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叫负迁移。学习上的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各门学科之中,政治学科也不例外。一般的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年级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不少教师抱怨“政治课不好教,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片面地强调学生方面的问题,而应多从教师的教学方面去探索问题的实质。从心理的角度看,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事物的一种带肯定情绪的意识倾向。  相似文献   

8.
1992年下学期使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在编写时确定的一条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原则上可以读懂,大部分内容可以自学。这就说明:新教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实际等方面施展才能,把可教性与可读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其中,人文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对话”“、实践“”、反省”等人文方法。“讨论”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成功地运用和驾驭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就要具备较高的素养,扮演适当的角色。一、教师是容纳百川的大海——宽厚包容课堂讨论是一种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主动、多元、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各抒…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吸收传统政治课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中走出来,突破,’j茜堂灌”、“填鸭式”教学的栓桔,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被动局面,探究一些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欲。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要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学生疲于对付各种考试,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难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而“师生共同探讨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究竟“师生共同探讨型”是怎样一种课型呢?此课型的基本特点是: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课题实验中,总结出一种“六环节教学法”,即“提出问题一指示方法一自学指导一研讨精讲一作业改错一小结强化”。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习的主导者,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班指导)与学生的四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和请教老师)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它还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条件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学情组织课堂全部教学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头脑,达到轻负担、高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治课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犬〕I。讨论问题之前要“引”。学生在正式讨论问题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讨论。教师先不直接拿出讨论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讨论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才思维容易向纵深发展,避免了教师提出问题而难住学生的现象发生。讨论之中要‘另卜。也就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要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节奏地去分析问题。讨论不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不是学生“乱论一通”。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送走这帮孩子,心里暖融融的,自己不后悔,选择了这个职业——教师。尤其是做为一名新课程的教师,让自己与学生一起快乐着,每次上课前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孩子们也是同样企盼着,连“老师好”这已是几十年简单的课堂问候语,孩子们都是非常兴奋地喊出来的!还有几个学生会不由自主地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刚担任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土家族教师,不久前从你刊知道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会,万分高兴,并表示热烈祝贺! 我在桑植县山区工作,这里丛山深谷,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这里电视等还是见所未见,主要靠报刊传达消息。据此,我对“研究会”提三点希望: 一、政治课是主课之一,但在学校是作为“任何人可教几节的搭头课”,希望设法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真正感到学而不厌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固然有多种因素,但就教师而言,教课缺乏一定的艺术魅力,不能不算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借助于教师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在大脑皮层的第二信号系统中进行和反映的,教师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所表示的特定含义,都会刺激学生的神经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生对教师一系列信号的反射,实质上是一连串兴奋着的神经细胞联系的沟通。如果教师的信号输出缺乏一定的艺术魅力,根据大脑皮层的反射原理,必然会使学生的神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上来,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议题。然而,长时间来,重教轻学的现象相当严重,学生不会学习普遍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它已直接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已引起不少教师的重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把学生领进知识大门,还要把打开知识宝库大…  相似文献   

18.
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Behaviorism)发展到认知主义(Cognitivism)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Objectivism)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有心理学家(陈琦等,1997)称之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各种媒体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接收到笔记本上;而…  相似文献   

19.
老实说,我喜欢点文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至今。然而,我除了订阅有关语文学科的几种杂志外,近两年总落不下一份《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所以喜欢这本杂志,也许就在“杂”字上。首先,刊物能从宏观到微观把住教材,按教学大纲把握刊物主旨,密切教师,指导学生,充当政治教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政治课学习的指南,为人所喜闻乐见。其次,刊物的“时事学习”、“简讯”、“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园地”、“改革与实践”等栏  相似文献   

20.
古人有言:“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自娱娱人,产生教与学的双重效能。敲打学生心灵。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应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灵空间,以新的情境和新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心灵震荡、促使学生时刻处于激趣与释疑的动态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不断敲打,就能粹出学生闪亮的思维火花。留下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置问,给学生留下悬念,甚至布设层层思维障碍,使学生处于学习“徘愤”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进而循着教师点拨的思维通道,层层深入,学习感悟,领略到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