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诉与自诉的同时存在,必然导致公诉权与自诉权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大。协调自诉权与公诉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公诉权与自诉权实现理性回归是我国贯彻"公诉为主、自诉为辅"起诉制度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方面得以体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检察权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权,与行政权、裁判权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共同构成国家权力体系。公诉权、刑事审判监督权作为检察权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侦查机关、裁判机关的制衡来保证刑法的准确适用,最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利。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两者主体的统一不仅具有现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更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刑事公诉权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公诉权是检察权最核心的部分,公诉权的性质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刑事诉讼保护人权和打击犯罪两大目标的实现。从我国宪政的合理架构以及诉讼机制的平衡出发,从保证成文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角度去分析,公诉权的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检察机关是唯一行使公诉权的国家机关,公诉权的配置问题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有效地履行公诉职能,立法上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哪些具体的职权;二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公诉职权如何在检察机关内部进行合理地分配和设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邻里琐事、同事纷争、劳务纠纷等处理不妥而导致的轻伤害刑事案件数量逐年上升。针对此类案件,媒体报道了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等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尝试的一种解决机制——刑事和解制度,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是一定国家、社会对犯罪行为、犯罪现象回应的集中体现,其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统率和指导作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标志着我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全面高压态势、严打政策之后,在社会转型期新的形势下,对于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归。但是,根据应然刑事政策和实然刑事政策的理论,当前提出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仅仅是在国家对社会发展以及犯罪这一具体社会现象深刻认识基础上作出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科学判断,是应然刑事政策的一种。众所周知,“应然并不必然引发实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相应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具体机制的建立、转变和完善中得以完成由应然刑事政策向实然刑事政策的现实过渡。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公诉权是国家打击、惩戒犯罪和实施审判监督的重要司法环节,如何在公诉部门行使公诉权过程中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该政策的具体贯彻落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制度是我国当前刑事法学领域一个热点问题,在实践中发挥出明显的作用,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公诉权的价值追求与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具有合理性,能够克弊求利,以尽其效。  相似文献   

8.
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在检察机关内部长期存在着认识误区。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集于一体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应独立行使,在人民检察院内部增设审判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公诉权与自诉权关系的做法是:应在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当中,适当的引入公诉权,国家机关不能被完全排除在这类案件的追诉程序之外;被害人在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中,国家对犯罪的追诉权并没有让渡给被害人个人,公诉权始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公诉转自诉案件应从自诉案件范围中剔除,针对公检不予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决定,可通过建立司法审查机制,来达到制约公权力、保护被害人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宽与严是我国古代的刑事政策考虑的两极,时下我国的刑事政策渐趋宽缓,通过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源流,在甄鉴刑法各学派的观点的基础上,可以认为从宽与从严的基准应是根据具体情势,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达到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判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支持完成公诉和实施刑事审判监督,检察机关兼行刑事审判监督权和公诉权(此处的公诉权仅指庭审中支持完成公诉的权力,或可称其为狭义的公诉权).这两种权力是否能够并存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问题,确有必要对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对今后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的重构提出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关于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基本方略。1.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任务;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维护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积极推行刑事和解,及时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和有效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自诉程序中,应加强对被害人举证不足案件的国家干预,放宽自诉案件的立案证明要求,证据的"足够"和"充分"程度应是被害人实现胜诉权的要求,不应成为实现起诉权的要求.在"公诉转自诉"案件中,完善向被害人及时送达有关法律文书的规定,保障被害人行使起诉权.被害单位在公诉程序中若不能依法实现控告权,也应允许同被害人一样转向自诉程序.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刑事自诉案件中的公诉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诉救济是刑事自诉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关于这一内容的立法存在着一些缺陷 ,需要扩大自诉转为公诉的案件范围 ,规定自诉转为公诉的程序 ,同时加强对自诉程序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司法独立原则的确立,公诉权制度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对于公诉权本身的属性界定存在较大分歧,往往在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在实践中存在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此,结合对集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于一体的司法实践的考察,在对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非一致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分而设置的构想,以保证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刑事自诉案件范围质疑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的“扩”与“限”体现着不同的诉讼理念 ,新刑事诉讼法对自诉案件范围作了较大扩张 ,从刑事起诉权发展规律考察却有违其发展趋势 ,立法规定也显得原则、简单 ,这种泛化的刑事自诉案件范围易引发一系列理论和司法实践问题 ,因此必须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和修改  相似文献   

17.
公诉权制约之比较法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当起诉事关国家惩罚犯罪的能力和公民权利的保护。为规范公诉权的适当行使,各国都从起诉条件和审查程序上对提起公诉加以控制,并对不起诉裁量权从程序上加以制约。公诉机关既要对拟提起公诉的案件着重从证据标准上进行审查,还要将起诉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我国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不宜放低,对不起诉裁量权的制约机制还应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