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文化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亦称“青年亚文化”。青年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它以青年的特殊利益为动力,是在青年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得到同龄群体认同的独立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首先使用“青年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 T·帕森斯(T·Parsons),他用青年文化来解释40年代美国青年的意识和行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文学观念剧变之时,文化意识(即“寻民族文化之根”的文学思潮)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霎时间,“文化”这个类似模糊数学概念的怪物,搅得人心不安,连一些颇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也感叹起自己的小说“寻觅不出多少文化气息”,至多也只能称为“半文化小说”来。  相似文献   

3.
青年文化又有青年文化、年轻文化、青年期文化(Yuoth culture)等几种称谓,有的学者还提出他们之间应有的差别,一般对青年文化的理解是:“青年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以青年为中心而提出的文化”。现时意义上的青年文化是指“青年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和价值,他们主张遵从与成人不同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在80年代表现出了近乎“狂热”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行为取向。那么,到90年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如何?它有何特点?影响青年社会参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994年7-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协同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贵州、河南等10省(市)团委进行了“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的结果呈现于下:  相似文献   

5.
一、是否存在着一种“青年文化”? “青年文化”一词最初出现于美国,意思是指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但到了60年代,这一术语显然已难以概括一整套有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行为与信仰模式了。于是美国当代历史学家西奥多·罗扎克在其《一种反主流文化的形成》一书中,首先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认为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乃至“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7.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在其《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迅速流传开来,成为西方政治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但“政治文化”一词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至今无一致的看法,但是,承认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却是一个普遍性的共识。笔者以为,任何政治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的。如果一种政治行为不被所处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所认可、消化和吸收,那么它的实际功效便会大打折扣,而作为社会文化特殊组成部分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等,对人的政…  相似文献   

8.
当前青年的文化生活状况既有值得鼓励、支持的“五个意识较强”,又有应予转化、引导的“五个有待加强”;影响青年的文化生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五个不相适应”;青年的文化生活要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做好青年文化工作,必须在工作中贯彻“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9.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打击“无赖国家”。那么,何为“无赖国家”?美国确定“无赖国家”的标准是什么?“无赖国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据什么位置?一、“无赖国家”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产物“无赖国家”(RogueStates,也可译成“流氓国家”)在美国并不是一个新词语,它源于美国特有的政治文化。在美国人看来,世界上存在着善良和邪恶两种势力,它们之间会经常发生冲突;美国是善良势力的代表,那些邪恶势力则被冠以各种含贬义的称谓,“无赖国家”就是其中之一。里根曾经将苏联称为“邪恶帝国”,老布什经常使用“叛逆国家”一词,小布…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青年文化的渗透A.美学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整个人类生活,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文化批判,又呈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它被中国青年接受了,进入了青年人生。艺术成了商品的情人。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它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社会氛围和艺术精神将渗入21世纪的青年人生。人们睁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唐朝时发生过一只猫喂老鼠的事,而且猫和老鼠和睦相处,直到老鼠“长大成人”。看来,“猫和老鼠亲蜜蜜”(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插曲)是有案可查的。“猫和老鼠亲蜜蜜”象征着后现代主义将文化的界限淡化了,并削弱了艺术的对立。艺术已失去了它往昔的典雅和“大一统”,通俗艺术、专业艺术、精英艺术都流入了它的河道并泛起时代的粼粼波光。各种文学几乎是“同一边长”,由走出“象牙塔”到取消“金字塔”,纯文学的尊严几乎都寿终正寝了,并且正走向商业化。美国学者杰姆逊曾这样概括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第一,商品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已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内容。第二,后现代主义中的美学意义的产品是和商品生产密切地融合在一起的。商品社会中商品化的无孔不入,使“商品带上了泛文化的性质”,艺术受商品化的影响,使  相似文献   

11.
一般而言,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从哲学角度看,精神是同物质范畴相对应的与意识、思维相一致的最基本的哲学范畴.在西方文化中,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再到雅斯贝尔斯、弗洛伊德、舍勒、格里芬等学者都对精神概念作出自己独特的解读.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具有“灵魂”、“心智”、“意识”、“普遍理性”、“先天逻辑”、“宗教”等多种含义,而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所内涵的“普遍理性”、“先天逻辑”、“宗教”的意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所没有的.研究西方文化的精神概念,有助于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概念,从而对民族精神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也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美国青年文化现象窥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青年的发展轨迹,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莫过于“青年文化”现象。在西方青年文化大潮中,美国青年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冲击力而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我们考察西方青年文化的重要参照系:跨掉的一代——本世纪50年代中期,跨掉的一代在旧金山  相似文献   

13.
鞠牛 《中国青年研究》2020,(6):29-36,12
本研究提出健康安全感的概念,从文化心理视角考察当代青年人群面临的健康问题,重点关注青年人群的社交餐饮网络对健康安全感的影响机制。基于2014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青年餐饮网络的运作对健康方面的安全感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餐饮网会弱化健康安全感,另一方面餐饮网能强化文化价值观对健康安全感的正面影响,但这种复杂影响主要体现在非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群当中。在教育的文化区隔下存在不同的文化理性,使得低学历青年主要依赖餐饮网的文化传播机制来增强健康安全感,而高学历青年能直接从文化价值观中得到健康安全感,同时更能避免餐饮网络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从安全感的方面去理解青年人的健康,有利于阐明餐饮网络对青年人群特有的意义,并发现健康功能相悖的行为得以共存的机制,从而更深入理解当代青年的健康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大潮唤醒了当代青年主体意识,青年不仅以巨大参与热情和创造希望投身到社会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文化创造中,而且在文化变革中更是以其带有反叛色彩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使青年文化成为青年学界和教育界关注问题。然而,青年文化现象复杂性、学科研究取向差异性和我国青年理论界对该问题探索草创性,目前国内学者对青年文化阐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青年文  相似文献   

15.
伍德斯托克美国青年文化的演变徐飞现象:德斯托克(WOOdstok)位于纽约州北部,1969年夏天,美国首次摇滚狂欢节(以下简称“1969伍德斯托克”)在这里举行。45万年轻人参加了这一青年“反文化”的集会,创造了“馆皮士”(Hippies)文化的最后...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青年的社会结构、问题和对策[美]G·R·布朗加特吴鲁平编译美国青年成长的国内国际大环境今天,美、中青年一样,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使得国际环境对美、中青年都产生影响。东欧、西欧、日本、中国的变化.对美国都有影响。因此,研究青年问题,不能只从一个国家来考虑。美国青年固然与美国的历史有关系,但美国又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国际环境以及其他国家的青年行为和青年运动,对美国青年都发生着重要影响。从国际环境看,“冷战”已基本结束,国际间出现了相互更加依赖的新格局,但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如“南北冲突”、“国际性毒品交易和犯罪”、“爱滋病”蔓延等等。从国内来看,美国宪法规定要保证公民的自由和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大量的贫困、犯罪和暴力等现象:美国的经济易于变化,有繁荣、也有萧条.萧条时期伴随着大量的工人失业。美国的文化相互抵触和冲突,一方面鼓励人们拼命地生产、创造;另一方面却又极力倡导高消费。年轻人要在这样的社会生存,必须在生意上成功,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被迫买东两、消费。这两方面互相抵触,以上诸种因素(或矛盾),分别构成美国青年问题的某一方面。虽然资本主义在本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仍然存在大  相似文献   

17.
新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一个显著的重大变化就是增设了“文化生活”模块。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政治学科的一个突出亮点。该模块内容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里,作为“文化生活”的开篇,就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一、文化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概念地球上原本没有文化,只是在出现了人类之后,才出现了文化。例如,发现于坦桑尼亚的“奥杜威文化”、发现于法国的“莫斯特文化”,就是考古学认定的旧石器时…  相似文献   

18.
王水雄 《人民论坛》2022,(16):42-45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被党和人民寄予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的殷切期望和时代重托。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个体社会责任便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之一。营造勇担个体社会责任的新时代青年文化,需要助推青年个体健全权责平衡意识、增强生活现实感;优化群体互动、鼓励群体间竞争、注重亚文化沉淀的“程序公正性”;以系统性方法把握青年文化营造、将责任意识培育贯彻到青年成长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这里我们试图为青年组织定个更为确切的概念,其用意在于跳出某一团体自身发展的范围,超越某一理论或学科的局限性,概括出能够得到实践验证,并具有青年组织所特有的社会本质特征。这就要把它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系统完整地加以考察和分析,从中归纳出较完整的概念。 1.青年组织是一种社会文化表现青年较之于其他年龄群体往往处在最进步的时代,受到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容易建立起一个具有新的社会理想和要求的世界,容易形成具有自己特殊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文化形态。青年组织既受着这种具有明显的时代要求和年龄特征的青年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受  相似文献   

20.
清凤 《八桂侨刊》2006,(1):14-16
新一届中央领导近年来多次提出,侨务工作要“凝聚侨心”的理念,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新思维,需要深入理解,认真实践。本文从两个方面作粗浅的探索。一、“凝聚侨心”的涵义(一)体现一种哲学概念注重思想意识对行为存在的反作用力。“侨心”之心,非物质之心,乃精神、意识、思想、情感之心。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影响存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反之,人们的意识、思想与心理,又对存在与行为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人们的思想往往是行为的先导。强大的心力,往往导致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