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政建设上出现失误,在党群关系上丧失了先进性 共产党靠自身的先进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又靠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政权,因此说,党执政后能否永葆自身的先进性,直接决定着党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和感情.人民群众如果成为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党的执政地位就能巩固,反之,就会垮台.苏共的兴衰历程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党员的数量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不一定成正比--苏共在1917年拥有20万名党员时夺取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在1945年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1991年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时亡党,因为此时已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基础.要知道,当时苏共党员占苏联人口的比重很大,已占到人口总数的8%以上.如果苏共的每个党员都能体现先进性,苏共不会亡党,苏联也不会解体.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能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从"四自能力"的视阈来审视,苏共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曾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生了严重失误并留下了深刻教训。苏共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警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个人与体制的关系、改革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以及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汲取苏共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汲取苏共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据资料显示,1917年,俄国共产党有党员20万人;1991年,苏联共产党有党员2000万人,党员数量整整增加了100倍。然而,20万党员的俄共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而2000万党员的苏共却丧失了执政地位。历史给了世人这样的事实:列宁时代的1名党员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100名党员还要强!诚然,苏共的失败、苏联的解体有着诸多的国际国内原因。但是,2000万党员的大党说垮就垮了,而且垮得平平静静,党员们都干啥去了?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想来想去,党员质量差恐怕是一条重要原因。不然,100个人怎么就抵不上…  相似文献   

7.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我们分析苏共垮台的原因,汲取其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党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立场,推进民主化的进程,强化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8.
列宁以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基础与逻辑起点,就如何巩固政党执政权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阐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延续并强化执政权威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借鉴。在列宁看来,注重道义威信与权力威信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基本内容;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根本前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员质量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最重要的任务;争夺并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关键;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巩固党的执政权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老党员,据我所知,我省“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同时如何巩固和扩大整改的成果,事关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党的执政能力状况,因此, 我们想知道,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0.
三歌 《党建文汇》2005,(10):28-2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是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实践证明.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只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任何执政党如果脱离了公众的支持都是难已巩固的。本期选发两篇专家撰写的国外政党在公众服务意识方面和党内民主方面的文章,供我们在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树华  赵卫涛 《党建》2013,(7):61-63
苏联共产党,这个曾经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如今已走进历史20多年了。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苏共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注重将群众路线作为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工作方针。然而,随着苏共执政的长期化与执政地位的稳固,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在苏共执政后期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在党风建设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2.
卢苇扬 《理论导报》2005,(11):12-13
苏共的丧权亡党,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大悲剧,而最可悲的是在“八·一九事件“时,苏联广大的人民与党员,却太过于平静了.苏共有过执政的辉煌,领导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将一个落后农业国建设成了一个工业国、军事大国.我深思着,2亿9千万苏联人民和1500万苏共党员,怎么会那么平静地接受亡党和国家解体的现实!苏共怎么会由一个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甘愿为人民利益流血牺牲的党,竟演变成了一个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党,而终于被人民群众疏远、舍弃的呢!……  相似文献   

13.
执政意识是指执掌政权的党及其成员对履行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有没有执政意识,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兴衰。目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因素增多,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加大;同时,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某些党员的执政意识淡薄,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当前要求全党强化执政意识,有诂极其重要的紧迫性和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特殊地位。从高校学生党员的现状和根据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提出高校学生党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晓谢 《支部生活》2006,(10):23-23
针对少数农村党员受宗教影响,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武定县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找准切入点,以加快经济发展为抓手,认真解决突出问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重加强党组织建设和这些党员的思想工作。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同时,他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基础,是指党在执政时获得和拥有的社会支持与拥护,并借以维持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力量,也是支撑党执政的社会基本条件与重要前提,是党执掌国家政权所依赖的社会基本条件。拥有巩固的执政基础,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关系着党的执政使命的完成。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党执政基础的不断巩固。一、加强党…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党必须进一步强化执政意识和巩固执政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探索》2001,(5):30-33
十年前苏共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缺乏强烈的执政意识.刚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执政意识弱化、执政地位面临中击的现象.为避免重蹈苏共覆辙,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要能继续执政、执好政,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和执政愿望.本文分析了党的执政意识淡化的现象及原因,着重提出了强化执政意识、巩固执政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是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基层组织作保障,执政就无从谈起,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是一句空话.要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自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就必须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以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领先的行动、卓越的成效,把广大群众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堡垒",才能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怎样坚持创新发展,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出贡献?近年来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丹东市委以"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努力把党员组织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以后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高校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如何适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从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每个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一、必须树立高校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党的形象体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决定着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它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能否取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因而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赢得人民的拥护,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树立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