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多部著作中均体现这一思想主题。其中,《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社会,即为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未来中的新社会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式,其本质特征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创造财富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个体"。基于此,本文从人的总体性存在、全面解放、全面发展、"完整的人"的各方面探讨纳克斯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总体性构想。  相似文献   

2.
试析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及其伦理关系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达淮 《探索》2002,42(6):95-98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理论以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和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历史观的批判为起点。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所有制的主体是“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揭示的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本质是在社会公有名义下的个人所有制。马克思一再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其伦理关系的实质就是,“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降段的分配形式,其特征也就影响了社会主义阶段人们之间伦理关系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情境、现实社会和理想世界之间得以通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性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以全球化理论为思想渊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追寻理想社会的现实呼吁,未来走势必然指向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以世界市场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为支撑的全球化理论为逻辑起点,贯穿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究的共享发展为逻辑主线,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演进的最终逻辑归宿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4.
资本创造文化、促进人的发展,也必然性地摧毁文化、造成人的倒退。这构成资本文化逻辑的悖论。自由时间是资本创造文化的前提和归宿,创造文明是资本创造文化的逻辑主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资本创造文化的关键因素。从消费角度看,文化资本是实现消费扩张的重要前提,它的"价值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张,消解文化的精神价值。从生产角度看,生产力以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三种倾向间接消解文化,又以生产能力丧失的方式直接摧毁文化。对于资本文化逻辑,利用和发展其积极方面,引导及规制其消极部分,在扬弃资本文化的基础上建构新的主体性文化,走出逻辑悖论、破解资本迷局,助力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中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样式,即“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对未来社会基本形式的理论预判,“自由人联合体”是《宣言》的核心思想,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诉诸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总趋势作出预判,提出了“两个不可避免”的经典论断,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必然性,阐释了“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的前得条件。其中,生产力高度发达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觉醒与联合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主观条件,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的交往前提。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样式,“自由人联合体”以超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超越政治国家的权力组织形式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本特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6.
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在分配正义视域下的精神财富具有无形性、非排他性、可复制性的内在属性,这些性质决定着精神财富能否实现分配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精神财富是服务于资本阶级的,伴随着异化劳动而产生的精神财富具有利己性和排他性。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精神财富才能同时具备以上三种内在属性,才是属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因此,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探讨精神财富分配正义的实践路径才有意义。新时代促进精神财富的分配正义需要强化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生产,增加人民的自由时间,创新精神财富交流与传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忠全  陈东英 《探索》2008,1(2):126-129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蕴涵着两个维度:自由的个人与和谐的共同体,它展示了人-社会-国家-共同体这四个因素的内在统一.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不是空穴来风,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发展问题的价值反思,目标是在个人与整体、权利与善的张力中寻求人类社会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8.
生产决定分配,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是直接相关的。我国现行的分配原则虽然在实践中会导致“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出现,但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和产权制度变迁导致劳动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和劳动的提供怍为自然人不能完全分开,会使得这种“剥削”与社会不公的关联大大减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由传统是马克思精神成长的背景,人类自由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由此可见,自由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理念。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西方自由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在当代,我们应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思考的旨趣,以自由看待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张春贵  李兴伟 《唯实》2009,(4):9-12,21
自由传统是马克思精神成长的背景,人类自由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由此可见,自由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理念。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西方自由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在当代,应重新认识马克思哲学思考的旨趣,以自由看待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自由发展是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作为主体的人与自身关系向度自由的最高形态。每个人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本质 ,它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化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旧社会分工的消亡。自由主义以抽象的“经济人”为出发点 ,以资本家的自由选择为实质内容 ,其目的是为了资本利益最大化和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资本主义危机和资本扬弃的矛盾运动 ,使自由主义不断变幻形态 ,其枯荣与资本主义命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类的自由,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努力致力的。自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各个个体的自由才能导致整个共同体的自由,自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角对自由观进行探析,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以及解放全人类的愿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深刻地变革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哲学领域的变革。互联网实现了由最初作为工具型应用的"+互联网"到作为构成社会基本生产组织要素的"互联网+"的跃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智能化发展。"互联网+"为提升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推动人类解放,促进"人向人的本质的全面回归"和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的共产主义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官本位意识的危害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官本位意识 ,是指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 ,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思维方式。作为封建文化的遗留 ,官本位意识与建立在我国几千年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皇权思想有关。官本位意识在长期演变和发展过程中 ,内化为整个民族的深层心理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巨大的反作用。长期以来 ,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阻碍了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社会又被称为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崇高理想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的每一个体逐渐走向自由的过程。研究官本位意识对人的自由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孙玉娟 《唯实》2007,4(1):14-18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生产力状况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尺度来衡量社会发展进步。这两把尺度是以人的尺度为基础、手段和目的的内在统一。生产力的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尺度,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尺度,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性尺度,既保留和肯定了前两个尺度的必然性、客观性、合理性,也克服了各自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扈海鹂 《唯实》2004,1(11):12-16
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是马克思价值理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文化过程,它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价值.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从哲学命题走向日常生活文化的命题.网络生活的"超验性"是"自由人"的新状态,也带来对人的自由发展的新的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为了驳斥特洛尔奇等人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责难,本文对生产力概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重新探讨,指出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具有三重内涵,生产关系通过作用于生产力、自由时间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生产力发生作用。生产力、自由时间和人的发展的辩证运动所开显的自由,是全人类从自然必然性和社会强制性中解放出来,每一个人的天性都获得全面发展的生存境况。特洛尔奇等人的责难是基于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误解,马克思历史观是对现代性的强有力批判,而非其同谋。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马克思把相对时间运用于分析社会问题,由此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从社会时间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指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更重要的是剥削工人的自由时间,工人的解放就是要争取自由时间,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9.
甘永宗 《理论导报》2012,(8):13-15,33
在马克思共同体视界里,"自由人联合体"是在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之后形成的真正共同体形态。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体演进的价值旨归,而共同体是人自由发展的客观环境,两者在互为中形成共同体的和谐境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实现"自由人"与"和谐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理论的当代性论题。  相似文献   

20.
赵曜 《前线》2003,(11)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看成是社会的主体,把人的发展摆在社会发展的首位。他们认为未来社会的高级发展阶段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列宁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者的目标,而“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是共产主义者。”但是,未来社会新人的标准是什么,他们只能原则论述,未能具体展开。我们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达半个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比较具体地深入地探讨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