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燕 《学习导报》2011,(7):57-57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上旬,病榻之上的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口述了《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5篇文章。学界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晚年思想”或“列宁的政治遗嘱”。  相似文献   

2.
《思考与运用》2006,(1):43-43
服务、奉献、责任——这六个字看似平常,却沉甸甸地摆在我们面前。《人民日报》任仲平用《论服务》、《论奉献》、《论责任》三篇文章为我们作了一一解读。三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从2002年到2005年.在风格上却一脉相承。该组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好评如潮。文章立意高远、贴近现实.紧紧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员的基本宗旨.把朴实的道理通过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现实意义.读后既使人激动,又让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值得每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感悟。  相似文献   

3.
自1956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第一次发表以来,已经过去了60年的时间。该文是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它的当代价值,并不由其文本本身来体现。这篇文章形成、修改和传播过程中体现出的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以问题为导向的现实关怀,对中国理论界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它历久弥新的探索精神,才是这篇文章当代价值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4.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赵长茂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而以“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为副题的《论粮食税》则是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作。一、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所阐明的关于新经济...  相似文献   

5.
霍布斯的《利维坦》和洛克的《政府论》表面上相互冲突,实际上分别论述了现代国家的两种职能—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在《利维坦》中,国家是绝对的和意志性的,国家意志是一切价值和伦理道德的判准。在《政府论》中,政府是相对的和理性的,它努力保持着价值中立,扮演着不偏不倚的公共角色。而理性的政府是建立在意志性的国家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列宁晚年通过总结6年多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飞跃与升华。列宁深刻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在《论合作社》一文中.他对社会主义作了深刻再认识;他特别强调探索一条符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他对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在《论合作社》、《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给代表大会的信》等论文和信件中,提出进行农业合作化、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改革国家机关、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作了崭新的构想。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仁平 《求实》2004,1(9):22-23
尽管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的发展前途问题时直接和具体提出来的 ,但这一思想并不是马克思到了晚年才有的。实际上在马克思早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中就有着丰富的“跨越论”思想。马克思晚年明确和具体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他早年思想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把马克思的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李翱的心性论思想是儒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复性书》的研读,梳理李翱提出的心性论思想体系,并结合《中庸》以及中国佛教哲学中的相关思想,揭示李翱心性论思想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56年,针对由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发的世界范围的反共反苏浪潮,我们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力挽狂澜,经过政治局集体讨论,于当年4月和12月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简称《一论》、《再论》),全面地、科学地分析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回击了帝国主义的进攻,澄清了人们思想上的困惑,稳住了社会主义的阵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政局剧变以后,  相似文献   

10.
章牧  谭明 《世纪桥》2003,(4):27-28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是刘少奇的主要理论著作。1942年延安整风时,它曾被列为整风的必读的文件之一。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不仅哺育了一代共产党人,而且成为千百万人民群众加强修养,确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科书。1967年5月9日,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的《<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文章中,竟以《论修养》在引用列宁的  相似文献   

11.
列宁晚年在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不囿于前人的“本本”和“原理”,也不固守自己既往的“结论”,而是一再强调“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修正先前的看法,从而使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之大,用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集大成之作《论合作社》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列宁为什么说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究竟有哪些“看法”和“改变”?列宁为什么必须作这样的改变?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我们对此应如何理解和解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创作原因,要以其创作时期的相关文献为依据。这既包括刘少奇1939年7月8日、12日分两次为马列学院学员演讲基础上形成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也包括《修养》大纲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发展》大纲。解决党内存在的与党的"先锋队"性质不相符的问题,是刘少奇创作《修养》的总根源。具体原因则包括:党内思想意识问题;政治路线问题;组织纪律问题;理论薄弱问题;党内政治文化问题;党内生活问题。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修养》所指出的问题及其提供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们今天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作芳 《求实》2006,43(Z4):3-4
列宁于1923年1月4日、6日分两次口授的论文《论合作社》毫无疑问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思考.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论断:"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只有上述一点'小小的'例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的《论党》是党建史上的一篇光辉著作,对列宁确立的民主集中制作了多方面的理论阐发和论述,基本奠定了我党民主集中制思想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马一浮先生的新儒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新《六艺》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是新《六艺》论的首出观点,也是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的总纲。“《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六艺》该摄于心”,“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这三个观点集成为马先生“新《六艺》论”的核心层圈。其所建立的,是以心为根源(本原)为动力、为统摄的唯心论的一心开《六艺》、《六艺》开群学的文化哲学--学术思想体系。它确立了中国学术的中国性和《六艺》的原典地位,确立了回向原典中发展的文化思路及中国学术和文化的主体地位,并且确认全人类实存而有普世价值,而结论则是:“《六艺》之道炳然常存。”  相似文献   

16.
因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而进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视域。70年来,西方学者围绕《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进行了一些研究,呈现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研究视角的多维性、《论人民民主专政》生成逻辑的多重性、《论人民民主专政》"问题域"多样性等特点,反映了西方学者对待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矛盾心态,即肯定与否定交叉、正确阐释与曲解误读交织。出现这种现象,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研究方法局限所致。  相似文献   

17.
罗雄 《学习导报》2010,(21):63-63
1939年7月8日和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广场上,刘少奇作了两次演讲,在学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张闻天对刘少奇的演讲特别重视,认为这正是当前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新党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请刘少奇将演讲稿整理成文。刘少奇将48000多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稿交给张闻天,张闻天非常高兴,即转《解放》周刊责任编辑吴黎平,  相似文献   

18.
王鑫 《学习月刊》2011,(16):28-29
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他晚年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俄国极其落后的文化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步伐,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文化上进行一场革命,并认为"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为此,列宁结合当时苏俄的现实情况,在《论合作社》中明确地提出了文化革命的重要任务。一、列宁"文化革命"思想提出的时  相似文献   

19.
在学术界关于《论十大关系》的研究中,对文献本身的形成和传播的研究仍未尽充分,一些基本史实与观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和论证。对于《论十大关系》,不能只从毛泽东本人对文献的认识与阐释来评判文献的地位、意义,而是要结合文献的实践和传播过程,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文献的阐释、发展来形成判断。通过对《论十大关系》形成和传播相关史实和观点的补充和辩证,重建文献的背景和语境,不仅有助于对文献本身有更准确地把握,也会使我们对中共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曲折与艰辛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对词创作独到的见解倾注在她的《词论》中,她在《词论》中揭示了词体发展的多元化渠道,评论了柳永、张先、宋祁、苏轼等人的词作,反映出李清照既爱新声,又尚高雅;既赏妙语,更重整体美的辩证艺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