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权利之功能在于保障人之自由,权利为意志的自由,以实证角度出发,权利主要包含利益与法律之力两种因素。请求权本质上系法律之力,不存在被侵犯之可能。请求权实乃相对法律关系的抽象与提取,基于基础权利而生。请求权为基础权利内在的法律之力的外化,旨在维护权利所含利益。请求权成为基础权利向诉权过渡的中介,体现了私法对个人自由的极大关怀与对意思自治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交换权利为理论基础讨论棚户区居民的居住交换权利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其他交换权利的影响,并探讨棚户区改革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中的政治与道德分离包含丰富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不再建立在道德之上,而是另有根基;政府不承担道德职能,政治不得干涉道德等。人们通常主张的政治与道德分离关注的是,政治与道德分属外在事务与内在事务的不同领域,应该互不干涉。这个主张的存在是由于西方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教分离的传统,发达的公共领域和隐而不宣的道德文化土壤为其提供了保障因素,在规范政府行为、保护个人权利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值得肯定。但它既忽视了对政治的道德基础问题的讨论,也忽视了自身得以产生并赖以运行的社会文化土壤,有以偏概全之嫌,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4.
从法理学的一般理论而言,权利总是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扩大,公民享有的权利范围和内容也会更加广泛和丰富。‘“权利本位”是法理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切实保护公民的权利及其实现具有一定的意义。笔者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一、关于“权利本位”的不同观点对于“权利本位”的认识,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不同的观点。1.所有权保护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权利本位的法律观与商品经济市场主体密切相联。他们认为,交换者具有独立的人格并且对交换的产品具有完全的所有权是商品交…  相似文献   

5.
刑法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罪责有无的法律,具有双重的保护机能──社会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社会保护机能是通过惩罚犯罪而实现的,既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保护,也体现了对个人利益保护,它是刑法存在的根基。刑法的人权保护机能体现的是刑法对公民个人(包括被告人和其他公民)的权利的有力保障。但刑法中人权的保障,首先就意味着对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日本著名刑法学家西原春夫对刑法所具有的被告人人权保障机能作了精辟的论述:“刑法还有保障机能,即行使保护犯罪行为者的权利及利益,避免因国家权力的滥用而使其受侵害的机…  相似文献   

6.
宪政契约理论解决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公开的或隐含的契约性命题,它内含了立约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天赋人权是社会契约说构建国家义务的逻辑起点,义务论伦理、责任论伦理、契约论伦理是社会契约说构建国家义务的深层基础,自由、平等、正义是社会契约说构建国家义务的核心向度。当自由、平等、正义内化为人权的基本内核时,基于个人与国家在社会契约论中的逻辑关系,国家负有人权保障义务之结论便自然得以衍生。  相似文献   

7.
论权利的社会利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四川大地震中灾民哄抢生活物资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是公民对个人权利的合理自救。本文指出,生存权等权利不是能压倒一切的。任何权利的实现,不可能存在于以权利为封闭圈的自我中心之间。权利之所以可欲,乃是合作、互惠、宽容之故。合作给予社会生存的力量,互惠给予社会美德,宽容给予道德之进化,即权利的行使必然要有社会利益作为限度。  相似文献   

8.
自利·他利·互利——重读《国富论》与斯密话“三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利是斯密《国富论》的核心思想,人的自利有着基因遗传基础和外部生存环境压迫的原因。自利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出现他利,他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自利。自利和他利在外部环境险恶和激烈的竞争中逐渐会形成互利。互利不是对自利的否定,而是以互利的形式对自利 ,同时也是对他利的维护。承认自利,尊重他利,发展互利,乃是正确处理“三利”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论民主的社会基础和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是民主的时代,在争取和实现民主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许多"伪民主"现象,甚至以民主之名行专制之实。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过于重视民主的政治形式而忽视民主的社会基础,没有从市场经济对人的内在诉求来认识人的权利以及以个人权利为核心构建社会秩序;二是法律虽有权利的规定,却无法治的功能,没有形成对权利的保障。要健全民主,就必须完善民主的社会基础及其所要求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法本位的理论基础涉及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个人、社会之论辩及其对法本位的影响,涉及中国经典理论中民本思想的演进、超越与民本位的奠定,以及法学方法经典理论与公私法本位的确立等。社会和个人主义理论范式早有先驱。在自然法理论中,个人主义的实质是呼唤个性解放、独立和自由。狄骥运用他的社会连带理论猛烈攻击“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的观念。社群主义批评个人主义的主张导致忽视国家维系的良善生活;权利本位正如自由一样,只可能是相对的,应当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始于与神本相对峙,而终于与君本相对立。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新超越,也为权利本位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权利诉求有着鲜明的特色:第一,为权力而权利。从诉求权利的开始,国人最重视政治权利和自由,争“民权”为了能分权,争“国权”则走向集权,不是为分权就是为集权而谋权利。对权力的执著使得权利需求停留在精英层面,普通民众难以亲近,更无法沉醉。第二,为政治而权利。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始终是权利的目的,自由要让位于秩序,权利要服从民主。政治的高位使权利式微,不可能也不会成为终极追求。第三,为理想而权利。对权利,人们多激情的颂扬,少绵厚的论证;多宏大的描述,少精微的求实;重理论的抒发,轻制度的建构;重社会的进取,轻个人的自在。  相似文献   

12.
警察作为国家强制力得以实现的坚强后盾,因其权力执行者的角色而被社会广泛关注。然而,在人权保护意识单向向普通公民权利倾斜的时代,警察的健康权、休息权、人格权等基本权利以及执法的特别权利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生殖权首先以消极的方式出现在男性身上,19世纪的妇女运动导致了女性生殖权的出现,这两方面的生殖权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合流,形成不分性别的生殖权概念。在这一概念下,男女在流产问题上仍面临不同的对待。生殖的性质随着特定国家的人口形势而变,在有的国家是义务,此等义务的轻重在各国又各不相同;而在有的国家是权利。尽管如此,国家仍把剥夺生殖权作为打击罪犯和进行社会防卫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它们在权利属性方面存在着下列特点:文化、教育权利具有同质性;文化、教育权利是一种复合性的权利,既具有自由权的特点,又具有社会权的性质;文化、教育权利作为宪法权利决不仅仅是一种"指导规范",而是可司法性的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法院对行政机关行政活动实施司法审查的权限范围;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能受到司法补救的范围以及他们诉权的范围;它决定着法院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案件上的合理分工;它对法院正确履行应有职责和对当事人正确有效行使诉讼权利也是一种重要的保障。文章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模式入手,结合我国法律实践,揭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立法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行法律未把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加以规定,由于立法依据的缺失,导致网络用户的网络隐私权遭受侵犯时无法律上的救济,这迫切要求我们根据本国国情,在借鉴发达国家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商品化权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一种权利类型.国际组织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商品化权,有关权利只能通过《民法通则》中的人格权相关规定或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特别法予以保护。但按照上述保护方法和途径只是保护商品化权的某个侧面,在保护范围争强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目前没有明确立法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现有法律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来逐渐实现对商品化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权,就是指残疾人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接受和传递信息的权利,包括传统的文字提示(如字幕)、盲文、手语、语音等信息交流服务无障碍权,电子和信息技术无障碍权,网络无障碍权等内容,对于残疾人享有其他人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属于国际公约确认的人权,属于人权中需要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国家,国家应承担尊重、保护和实现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的义务。我国应通过立法、行政执法、司法三方面加强对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的国家保护,同时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当承担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环境犯罪的客体要件——环境权之本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环境权作为环境犯罪的客体要件,已是必然趋势。基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诺顿的弱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是可取的。奠立于该伦理观之上,环境权的主体就只能局限于人类,包括自然人、单位、社会和国家;环境权有单独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只要是环境法主体享有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无论是实体的还是程序的、无论是开发环境方面的还是利用环境资源方面、也无论是自然人的还是社会的抑或是国家的等都属于环境权大家庭的一员。各个具体环境权元素因不同的权利主体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省藏区维稳处突工作面临的形势可谓总体平稳和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正处于敏感期、高危期、关键期。如何深刻理解“四打”(打得早、大得小、打得准、打得狠)之丰富内涵并正确运用,从而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强化手段、精准打击各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净化藏区社会环境和执法环境,筑牢我省藏区维稳处突常态化管理根基。其作用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