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东社区地处武汉市硚口区东端,辖区内有两个敬老院(父母村敬老院、明卉养老院),常住人口4454人,65岁以上老人449人。其中85岁以上老人40人,90岁以上老人24人,空巢老人31人,残疾老人2人,困难高龄老人2人。  相似文献   

2.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龄工作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针对离退休职工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人性化”管理,推进老龄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发展,是每位从事老年工作的同志的一项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思想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儒家的倡导推行,尊老敬老观念逐步成为中国人精神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社会风尚,对社会管理和生活生产经验的历史性传承曾起过重大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应继承发扬传统尊老敬老思想的优秀精华,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积极老龄化是国际社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而生的理念,包含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维度,其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社会能否有效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本、并为老年人有效获取和利用有关。由于社会转型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以往消极和单一的老年福利供养模式已丧失了其物质基础和操作空间,更造成了中国老年人社会资本的严重匮乏,进而制约了积极老龄化健康、参与和保障功能的发挥。要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深度培育和发掘社会资本,通过重塑社会资本促进老年人社会资本的资源、网络和规范性要素重新整合,构建老年人的多元社会支持体系,从而实现"人口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老龄政策的制定和运行应该有明晰的价值理念和完整的伦理体系做支撑,在此基础上,相关老龄政策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基于这种认识,以孝伦理的动态演化为主要考察线索,讨论了目前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和传统孝伦理衰微的主要原因以及对老龄化应对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更全面视野审视老龄化、用不同方式营造有利于孝文化重构的文化氛围、在现代语境下为孝伦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多种途径让孝伦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福建省老龄化社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福建省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所出现的特征及其影响,并提出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老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促进健康老龄化,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多方面的需求,是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尤其是代表老年群体合法权益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8.
完善保障体系是推动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长期照护和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老龄家庭对家政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专业而全面的养老家政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当前我国家政服务发展面临困境,从制度、政策、管理、人才、平台等五个方面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可以为推动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社会日益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快速发展的新国情,并由此引发了一些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新时代呼唤实施"四轮驱动"战略,促进老龄化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教群众中老年人居多成为我国宗教信徒构成的一个明显特点。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密切关注宗教信徒老龄化问题及对宗教产生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江苏省启东市老年人宗教信仰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市对此采取的系列有效管理举措,以期借此对老龄化背景下宗教事务管理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平台,通过整合社区内的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社区养老模式无需改变老年人平时的生活习惯,让老人无需离家便可安享晚年。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区养老模式的成熟完善和大力推广,加大在社区养老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政策导向来保障社区街道提供更完善的养老服务,同时还应激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模式的共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面临严峻的老龄化压力。在现代化浪潮的席卷下,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推动家庭结构深刻变革,依托传统农业社会构建的家庭养老机制及其背后的传统伦理受到巨大冲击,从而引发重养轻孝、代际供养倒挂等农村孝文化失落的社会问题。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包括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引发代际失衡、乡村共同体裂变加速传统文化的解构以及家庭伦理观的现代转向导致的孝的内涵异化。为此,需要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慈孝文化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家风建设,引导农村家庭树立自由平等、友爱互助的现代家庭伦理观来推动孝文化价值的重塑。  相似文献   

13.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养老资源的非均衡性问题是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熵权法、匹配度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别对省际养老资源总量方面与老龄人口匹配方面以及区域非衡性进行分析,发现省际间养老资源的非均衡情况确实存在,其差异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老年抚养比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影响,最后从丰富养老模式、构建协同机制、促进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教群众中老年人居多成为我国宗教信徒构成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后,在具体的宗教事务治理实践中重视老龄化因素,从而推进宗教事务治理创新,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留守人员问题、宗教问题这几个方面都存在着叠合与交集,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与宗教问题,迫切需要关注、研究与做好引导工作。政府首先有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做好能力建设。第二是要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第三是要注重研究农村老年人信教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应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国历史文化、文明成就教育,在平近的道理中讲出中国的意味和中华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作为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力量,不仅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履行人民警察职责,更好地促进和保障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公安机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理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明确性质任务,通过“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象济南交警那样,争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迁移转变的新时代,流动老人生活质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GeneralSocialSurvey,简称CGSS)的最新数据,考察了流动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老人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人口学因素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能显著影响流动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经济因素中的收入水平,社会因素中的社会支持、子女数量,均对流动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研究结论证实城市流动老人的幸福感整体要优于农村流动老人,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建议开办老年大学、提高文化素养和受教育水平,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促进社会交往、发挥家庭养老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流动老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提出:“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我国现有一千多万教师,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精神文明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也面临着复杂的文化冲突,像公私问题、义利问题、中西问题、古今问题、内外问题、知行问题等等,但我们对这些问题一直认识、研究、解决不够.要建设高校科学的精神文明结构,我们就必须从目标论、方法论、实践论3个层次上把握文化冲突,并将这3个层次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层层地进行分析和构建,把握每一层次的规律,探寻科学的方法,解决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业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对福建省部分地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实证调查结果看,老年人在家政服务、疗养服务和自我实现等方面有着较高的需求。然而福建省养老服务业在政策效应、养老理念、市场培育、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福建省要立足本省省情,在民间资本使用和闽台合作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民间资本注入、按市场化要求自主经营的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