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学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保持了正统和一元化的地位,以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称。批判地继承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其核心理念可以作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有益补充,更可以作为我们应对“西方文明”挑战,参与全球文化竞争,振兴民族文化的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的文化相遇,有融合,也有冲突。17世纪初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围绕着礼仪的争论可谓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宽。由此可看出两种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三纲五常”等一套伦理规范,都是由“礼”来规定安排的。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礼记·曲礼上》)那么,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也必须遵从中国的礼仪。  相似文献   

3.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法系,以其特有的儒家文化的底蕴,独立于世界民族法律之林。特别是“独尊儒术”以来,奠定了“理即法”的思想基础,儒家学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民商法经济法更加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不仅决定了其内容和性质,而且决定了法的适用的各方面。因此,我们要探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民商法经济法的文化内涵,不能不进一步考察儒家学说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景戎华撰文指出,迄今为止,中国文化出现过三次高潮,实质上都是社会变革前夜必然出现的文化奇观。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母体文化。这时期孕育出来的诸子文化,色彩纷呈,文化成果若灿烂星河,可比侔于希腊文化。第二次高潮——两宋时期的文化复兴,它是对“百家争鸣”的一次重大觉醒和扬弃。宋代的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是人的伦常问题,但是它还没有升华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高度。欧洲的文艺复兴对希腊文化是一次重大发展,而两宋的文化复兴对诸子文化只  相似文献   

5.
刘志兵 《求索》2013,(6):124-126
艺术风格的人文意义是明清艺术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艺术风格不仅决定了艺术要表达的内容。更决定了艺术作品相对其他作品所拥有的特色个性。本文将通过介绍徽州文化艺术这一极具地域特色并又深深地反映了明清艺术特点的文化作为突破点来对明清艺术进行阐释。徽州文化.通常简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是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是其鲜明的特点,对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展示,基本包括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基本内容,通常被人们赞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6.
世界人权约法与当前的人权论争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喻权域一、三代人权约法“人权”一词是欧洲中世纪后期意大利诗人但丁第一个提出来的。文艺复兴时期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先驱者们响亮提出“争取人权”的口号,目的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神权、王权和贵族特权,要求...  相似文献   

7.
所谓“用夏变夷”,就是用华夏儒家的“礼乐教化”去同化周围不开化的“夷狄”,这在中国古代华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当“用夏变夷”观念与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日益相结合时,华夏文化的发展便受到阻碍。尤其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由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固守“用夏变夷”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最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历史事实表明,我们只有克服文化本位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的错误倾向,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4,(3)
武训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在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中,武训是行乞兴学第一人。他为使穷家子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行乞募化近40年,在山东堂邑、馆陶、临清3县各办了一处义墊。他被誉为“千古奇丐”,欧洲辞典称其为“无声的教育家”。武训的一生历尽艰辛,饱受磨难,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9.
由大革命失败缘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继而导引出“中国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对“封建”的理解,以及对“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认定。以陶希圣为代表的古典封建论,多不放弃在“封土建国”含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强调的是“分封采邑”、“领主经济”等含义,不赞成将秦汉以下称之为“封建社会”。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泛封建论,不再取“封土建国”义,而指一种社会形态,从而最终确认战国至明清两千余年的中国为封建社会,并认为现代中国仍处于“封建关系”之内,故现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在我们清理古代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少数民族民间学遗产的过程中,都会碰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民族民间文  相似文献   

11.
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的基石性原则。中国封建社会既无规范意义上和制度层面的罪刑法定 ,也无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的罪刑法定。中国封建社会里 ,类推比附制度的存在 ,封建法律体系阶次性、明确性 ,民间法的存在 ,君立的绝对立法权 ,礼刑互用 ,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绞合在一起 ,是中国封建社会设有形成规范层面和缺席层面罪定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刑事和司法上的主客体思维 ,围绕儒家“礼治”来制刑、量刑和用刑 ,封建统治者在法价值上重秩序、轻权利 ,罪刑关系上的功利主义和刑法工具立义 ,对实质正义的过分追求和迷恋 ,公法文化的强盛和私法文化的贫弱 ,社会本位和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封建司法官吏在规则内无自由裁量权和规则外无限自由裁量权的“角色冲突”,刑法主观指向无限性与文本客观涵盖的有限性的矛盾与不谐辱因素 ,致使中国封建社会没能形成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上的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转变时期的文化高涨的话,那么两宋时期文化复兴则是封建社会成熟时期的文化高涨。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一文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确,中华文化发展到宋代,确实形成为一个高峰。中国封建社会到两宋时期已经发育成熟,在科技、哲学、绘画、文学、天文、史学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是有些人用西方的史学方法论,如新三论、旧三论、计量史学、模糊史学等等来替代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如用所谓控制论研究中国历史,便编造出中国封建社会有个“超稳定结构”,它不仅使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2000多年,甚至使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封建的马克思主义。用它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使革命变成了一场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正> 刘耀同志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若开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对近代中国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新看法,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括两个意义:一是中国由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一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前者是国家地位的变化,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后者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也归结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或者归结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相结合,那就会曲解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实际情况”.①对于这些新颖观点,我  相似文献   

16.
全面观照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徽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造,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徽州文化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迹,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历经了大半个世纪,8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时期的现代文化建构过程中,五四文化先驱并没有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复兴”或“重释”,而几乎完全是以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文明为参照,彻底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以西方近代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来破除中国封建专制和封建文化的理性主义的束缚,表现了对文化的反叛和进取精神。但五四文化先驱在趋向欧洲近代文明的时候,又觉察到了它的某些不可克服的流弊,因此,五四时代知识分子既试图与传统作彻底的决裂,又实在无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历史上的明清之际,曾经历了一次巨烈的社会振荡。这一社会振荡,集中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痼疾,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长久的历史酝酿,给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社会巨变中涌现出来一大批思想家,从哲学、历史、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对宋明以来的理学进行了批判,形成了完全可以同战国的诸子争鸣、魏晋的玄学论争相媲美,而又有着自己时代特征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光彩照人的篇章。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将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潮同欧洲的“文艺复兴”相类比。然而,这个斑烂绚丽的时代光彩,崭露的究竟是日薄西山的一抹晚霞,还是拂晓晨曦的曙光?对它的不同回答成了当前反省传统文化一个争论的热点。中世纪的黑暗一定要结束。近代启明星的升起,就是它结束的标志。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奇怪的是,三百多年前这个被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呼唤出近代文明的降临。那时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国有个“国问”—“吃了没有?”平时说来听来都无所谓,但细细想起来,总有点不是滋味:除了“吃”,就没有什么更好的问候语了吗? 本人常跟朋友谈起“吃了没有”这句问候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文明社会是否还该有多大的生命力的问题。 一位朋友说:“中国人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压廹者、剥削者。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吴雨娜 《友声》2007,(6):22-22
应法国“艺术家之春艺术节”和欧洲文化行动学会邀请,由对外友协和“艺术家之春艺术节”主任丹尼尔·博道斯及欧洲文化行动学会主任阿兰·如弗莱共同策划的中法文化交流演出项目《中国茶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于6月15日至7月21日在法国朗戈多克-鲁西永、利莫赞和南比利牛斯3个大区的12个城市进行了24场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