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08,(8):80-84
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每一位运动员都在为荣誉而战,为国家而战,为奥林匹克精神而战。而还有一些运动员除了这些,还在为生命而战。尽管他们有的获得了奖牌,有的甚至没有进入半决赛,但是这些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运动员,却是我们心目中无坚不摧的铁金刚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的习惯。然而,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不少干部平时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究其原因,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正是这些“差不多”、“无所谓”、“会吃亏”的观念,影响了一些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  相似文献   

3.
李世顺 《政策》2004,(1):57-57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 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 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人都要读书,但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也值得认真思考。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 此,一般人往往简单地理解为读的书越多越好,其实不完全是 这个意思。清代的仇光鳌在《杜诗详注》一书中,对杜甫的这 句诗曾作过如下解释: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 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破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 解,概括…  相似文献   

4.
《桂海论丛》2021,37(3)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读书是学习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从梁家河到中南海,无论工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是如何形成的,"读书"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具有自己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把读书看作最大爱好;把读书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他超越个人功利而读书;注重读思结合;擅于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的特点,对共产党员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要把读书生活作为共产党员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别把读书作为敲门砖,要为提升自身本领、净化自己心灵而读书;要把读、思、写结合起来而读书,提高读书效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把读书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铁金刚 传奇     
《创造》2008,(8)
①独腿美人鱼②乒坛维纳斯③伟大的胜利④老兵不死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每一位运动员都在为荣誉而战,为国家而战,为奥林匹克精神而战。而还有一些运动员除了这些,还在为生命而战。尽管他们有的获得了奖牌,有的甚至没有进入半决赛,但是这些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运动员,却是我们心目中无坚不摧的铁金刚。  相似文献   

6.
"讲"学习     
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过去以十数年计,如今仅以三两年、甚至以月计。聪明如比尔·盖茨,还说如果半年不追踪电脑动态,便要落伍;遑论平庸如你我之辈?过去说各领风骚没几天,是半当真、半调侃的戏言,如今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在人类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谁胆敢妄称自己无需学习,那不是狂妄,便是无知,而狂妄和无知,从来都是一对不分彼此的孪生兄弟。一则针对四川、湖北十家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调查表明,在过去一年中,10人中有7个“因为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读书”;有5人表示“不读书一样可以抓生产”;还有人干脆认为“经验比书本知识重要得多”。另一则针对地市级领导干部“讲学习”的调查表明,绝大  相似文献   

7.
人是有差别的,一个人一个样,有的人会读书,却不一定就是人才;有的人不喜欢读书,但干活手很巧……  相似文献   

8.
人要有理想     
人生于希望、生于理想。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美好的理想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生存状态。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希望,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希望是人对未来的企盼,理想是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构成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理想,尽管每个人的理想、人生奋斗目标是不同的,但对于具体的个人价值却是相同的。从少年时代起我们就深藏着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文学家或诗人,给人类留下最美好的诗篇,用我们的文学作品讴…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境界     
<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求真理、谋事业,需要读书;做学问、长知识,也需要读书。中华民族是酷爱读书的民族,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匡衡凿墙、孙康映雪等典型生动的范例,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文化昌明而孜孜不怠地刻苦读书。致力于寻求真理的人,视读书为生命的依托。孔子《论语·里仁》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早上能  相似文献   

10.
正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福,读书有乐之福、智之福、廉之福、苦之福。因此,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爱读书,善思考,体悟读书带来的福。读书有乐之福。"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读到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令人愉悦,可祛除浮躁之气;读书读到激情处,耐不住拍案而起,令人心潮滚滚,可摆脱世俗之气;读  相似文献   

11.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讲感情、重亲情乃人之常情。然而,对有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亲情,却是一道难题。比如,有的对人民群众冷漠疏远,感情淡漠;有的却丧失原则,置亲情于"公义"之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电子时代,然而,宗教并没有随着科学的胜利进军而消失。据国外的统计数字,世界42亿人口中,仍然有25亿人信仰宗教。有的国家,信教人数竟然超过了总人口数。这就是说,有的人同时信仰几种宗教。集中着世界科技精萃的美国,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宗教大国。舆论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美国人认为宗教非常重要。里根之所以连任,与他在基督教徒中大得选票不无关系。他从竞选之初就反对进化论而赞成神创论,并曾将1983年宣布为“圣经年”。如今的大教堂早已装上了曾  相似文献   

13.
说读书论“善”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书籍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历史,人类在改造世界中所创造的一切经验大都以书籍为载体,后代人正是通过运用这些知识,一步步打开了文明和科学的大门。马克思以自己在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各方...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在青少年时代就牢固树立了“为中华腾飞世界”、“为中华之崛起”的目标,因而发奋苦读,孜孜不倦,并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一九一○年春天,十二岁的周恩来同志随伯父到东北,先后在铁岭银冈书院和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他读了很多象《革命军》、《警世钟》、《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和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及《苏报》一类的书报。民族危机,山河破碎,人民苦难,政府腐败的现状,激发他树立了改革社会的志向。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校长在课堂上问学生们为什么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光宗耀祖,有的说为升官发财,有的说为知书达礼。当问到周恩来时,他慷慨作答:“为了中华之崛起!”由于周恩来的南方口音,校长没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坚定而平静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与众不同的回答,表明了周恩来同志从小就有非常明确而宏伟远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原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但,这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史上,对判别人们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唯心主义哲学在主观认识中寻找标准。有的主张以圣人之言作标准,如中国封建社会奉行“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外国有以《圣经》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有的主张以自己的观念作标准,如中国的王阳明提出把“良知”作为自家标准;有的主张以多数人的感觉、意见作为  相似文献   

16.
汉语连词的语法特点及几组词的归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连词的语法特点是什么,至今研究得不够。有的认为有关联作用的词都是连词,如《马氏文通》把“当是时,楚兵冠诸侯”的“当”、“夫被坚执锐”的“夫”等词列入连词,《新著国语文法》把“我和你谈话一夜,赛过我自己读书十年”的“赛过”看作“比较连词”;有的认为连词只连接联合关系的词、语、句,而不连接偏正关系的词、语、句,如金兆梓先生认为“衡分连合”的才是连词,“主从连合”的便是介词;有的认为连词只  相似文献   

17.
<正> 莱布尼茨作为一位科学家,特别是伟大的数学家,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就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来说,则情况就比较复杂。就整个西欧的情况来看,莱布尼茨的时代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资产阶级代表主要用机械唯物主义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而莱布尼茨的哲学却是一种唯心主义,是在否定自己也曾一度接受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甚至自称要在某种意义上恢复经院哲学唯心主义观点的情况下建立的。这正是当时德国极端软弱的资产阶级向封建努力妥协倾向的表  相似文献   

18.
相伴阅读     
<正>儿子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天的家庭作业,老师都会布置课外阅读。正是这份家庭作业,驱使着我每天下班不管多累,总要抽出半个多小时陪着孩子读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会定期为孩子选购一些图书,有的时候由着他的兴趣,有的时候也伴着我对他的希冀。最开始,这种陪读的生活是我有些不情愿的。工作以来,总是随手拈来似的阅读,多是在书写什么文章时才会在网络里搜寻一些"快餐",浅尝辄止。这般阅读,距离自己一直默默追寻的那种"阅读是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安身之所"相去甚远,但也任由着思  相似文献   

19.
普世伦理只能奠基在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上,只有预设并相信人类本性的共同性,谋划和建构普世伦理才有可能;而作为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一部分的移情能够为普世伦理的建构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移情不仅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基础,而且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资源,还能够为人类道德共识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张晓婉 《台声》2022,(17):74-75
<正>2017年,我通过竞聘成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的一名大学教师,主要承担本科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由于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台湾文学,所以,我很自然地想要把台湾文学带进大陆现当代文学的课堂中去。回想自己当年读书时,台湾文学挂在文学史教材的最后一章,而老师从来不讲授。现如今跟同事、同行交流时,发现这一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至少大多数普通院校是这样。有的老师感慨课时不够,大陆那么多文学作家与作品都讲不过来,哪有时间讲台湾文学。有的老师直言自己也不十分清楚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该怎么讲呢。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