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和生活的变化其实对小城市的影响巨大。只会在网上宣泄的人不能说不存在,但说是小城市的基本状况,就是相当夸张离谱的。对小城市人的鄙薄,其实也流露出一些大城市人相对封闭和对世界隔膜的一面。有些挖苦中国小城市人的说法在网上流行,其实反映了一些大城市的原来想象自己有话语权的人的失落感和觉得话语权被人夺取的焦虑。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大城市的命运更决定国家的命运。这两个命题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显得如此庄严。城市是资源的聚集地。现代世界就是借助城市对资源的牵动效应而诞生的。那些充满风险和机遇的大城市充满着相互矛盾的悖论。很多国家的大城市似乎都经历了从诞生到死亡再到新生的轮回。这难道是大城市的宿余?  相似文献   

3.
李敏 《观察与思考》2007,(12):46-47
<正>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上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这是很多大都市白领的生活写照。鉴于他们的敬业精神、工作强度比起劳模来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媒体将其戏称为“过劳模”。北京师范大学一份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约有七成白领都属于“过劳模”一族。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提出,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他说,"北京城市大,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要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北京提出的要求。"总书记提出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要靠精治、共治、法治。这"三治"中,精治是目标,要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些企业、事业单位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成建制地往大城市里乱搬迁。有的把刚建成的办公楼、厂房和生产设施等弃置不用,搬到大城市重建,不仅使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发挥作用,而且盲目扩大了基本建设规模;有的从小城市搬到中等城市,再搬到大城市,连续几次搬迁,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有的科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大》2013,(1):41-41
“如今大城市越做越大,多个城市迈入千万人口的‘巨无霸’行列。而很多小城市却发展乏力。建议从发展战略考虑,解冻‘撤县设市’,给如今一些符合条件的县‘升格’,则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病’等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海安县委书记单晓鸣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大》2013,(3):35-35
“大城市人山人海,小城镇人烟渺渺。”“大城留不住,小城不愿去。”这是近年来各地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留城”与“返乡”问题上的一大纠结,同时也显现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及省会城市以外.卫星城、中小型城镇的吸引力仍不足。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从个人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白领的战略转移都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赋予其更多悲情的色彩退却VS社会进步《周易蒙引》"卷一上"说:"困乎上者必反下,前既不得,遂其进势必退却也。"现在白领在大城市前既不得,其进势必退却,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白领阶层从大城市的聚集向二三线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特大镇"转型发展的强烈需求,审时度势作出了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大决策,在200个省级中心镇中择优选择了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2014年,为扩大试点效应,又择优选择了9个省级中心镇和7个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城作为小城市培育试点。3年来,全省上下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政策促动、规划带动、投资拉动、改革驱动,走出了一条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具有浙江特色的新  相似文献   

10.
小康月报     
《小康》2017,(22)
<正>微观@茗达:发展大城市的同时,应该让每个城市都保持自己的人文特色。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到2015年,我国共有北上广深等12个中心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点评: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小城市也一样,小城市生活幸福指数高,好山好水好空气,工作节奏也不会那么快。  相似文献   

11.
<正> 小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十年来,全国小城市由1980年的105个发展到262个,湖北从无到有,现在发展到22个。小城市获得较大发展,是执行中央政策的结果,是改革的产物。从湖北的情况看,小城市大多是从县的体制改革而来的。同时,它是作为农村城市化道路模式的一种选择。要研究县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发展中的小城市,作为县经济一个层次加以研究。因为它无论从自然条件,地域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要比一般的县经济条件优越得多,在它们中间,有一部分小城市,国家已列为向中等城市发展规划。因此,加强这个层次的研究,更有益于全面研究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个人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白领的战略转移都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赋予其更多悲情的色彩退却VS社会进步《周易蒙引》卷一上说:困乎上者必反下,前既不得,遂其进势必退却也。现在白领在大城市前既不得,其进势必退却,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白领阶层从大城市的聚集向二三线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1))大城市居民相比中小城市居民,在住房方面长期存在“住得贵、住得差、住得远、住得分化”等突出问题,住房不均等及居住隔离现象更为凸显,这些顽疾都与中国大城市住房过度依赖居住空间资本化驱动的发展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贺 《就业与保障》2013,(10):11-12
对于每个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无可否认,大城市有着中小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等等,对毕业生也是颇具诱惑力,“北上广”等大城市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最梦想的就业城市。然而,真的是每个人都适合到这样的“大”城市就业吗?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大城市带是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生产力最具活力的区域,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以大城市带作为经济支撑点,国内大城市带及相关经济区的兴起为沈阳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欲望之延伸     
一般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以及它的范围究竞有多大。因为如果没有爱,人们就很难找到伴侣.生活也不会有关好的旋律一有句拉丁谚语就说明了这一点:“一座大城市和一片大荒野并无二致”因为在一座大城市里,朋友之间住得都很分散,所以没有那种交往比较密切的情谊。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说:没有真正的朋友乃是一种异常悲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进城     
李伟 《小康》2013,(2):113
人为什么要到大城市来?究竟是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以目前舆论来看,对大城市的诟病者多,褒奖者少。在这种大背景下《,城市的胜利》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大城市的褒奖和推崇,书中引用了大量美国和西方的数据和案例,尤其用到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思考来说明大城市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犯罪区域分布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已遍及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与发展水平的各个国家,迅猛的城市化也引起了犯罪增多和猖獗这一棘手的社会问题。人们在研究城市化与犯罪的关系时,一般比较重视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的规模、类型、人口、文化、建筑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而较少研究犯罪在城市中的区域分布,特别是在大城市内的区域分布这一课题。文章认为大城市内部犯罪区域分布是由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分析了大城市内部犯罪区域分布的特点,并从中得到了三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重庆直辖市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大城市带大农村,过去,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领导干部,对重庆直辖市的这一特征,总是从不利方面去分析、去看待的。如今,重庆直辖七年了,笔者回头再看直辖市这一特点时,发现了一个引入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优势已经显示出来。一、大城市带大农村有利于做大城市重庆直辖后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渝中半岛高楼林立,主城各区花园住宅区栉次邻比,长江、嘉陵江的两滨路使山城增辉,现代化的立交桥让人头晕目玄。解放碑、沙坪坝、杨家坪的步行街更是几大亮点。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也愈益严重。治理大城市病、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政府管理者排上行政日程的重要问题。集聚经济的作用,决定了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大城市化趋势,但大城市化未必一定会产生"大城市病",完善的市场体制可以使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形成自动调节机制。相反,集权体制的存在,则使城市人口规模呈更大(或尽可能大)的倾向;在集权体制下,亦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城市人口的迁移增长。治理大城市病、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问题,改革集权体制,打破城乡壁垒,这才是治理"大城市病"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