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32年前,世界上仅存7只朱鹮,几近灭绝。经多年的抢救保护、繁育,如今,朱鹮家族人丁兴旺,并实现了繁殖数量的连续增长。据陕西省林业厅保护处工作人员介绍,陕西朱鹮从最初的7只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700多只。中国对朱鹮的成功保护,成为世界濒危动物保护史上成功的典范。生死攸关,朱鹮摆脱灭绝险境路宝忠是土生土长的陕西洋县人,他见证了朱鹮保护的历程。1981年,路宝忠从汉中农校毕业分配到洋县林业局工作。那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受中科院委托来洋县寻找朱鹮时,意气风发的路宝忠自告奋勇,陪同刘荫增去大山深处寻找朱鹮踪迹,从此与朱鹮结下不解之缘。1981年5月23日,路宝忠在洋县姚家沟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后,立即成立朱鹮临时保护小组,由他任组长,开始了朱鹮保护事业。世界上仅存7只野生朱鹮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全球的震惊及关注。为了保护它们,使之繁衍生息,路宝忠和其同事在每棵巢树下搭建观察棚,进行24小时监护。为了防止蛇、黄鼠狼等动物上树,他们门在树干上涂抹黄油、安放刀片架,为了防止幼鸟掉巢摔伤,还在每个巢下悬挂尼龙网,最大限度保护卵和幼鸟安全,以保障野生朱鹮的成功繁殖。  相似文献   

2.
30多年前,为了寻找最后一只朱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学专家刘荫增带着他的考察组走遍全国,终于在秦岭南麓的洋县发现了朱鹮,这些美丽的"东方宝石"以让人惊艳的姿态,向世人讲述着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奇。  相似文献   

3.
正据《人民日报》报道,10月17日,中国政府向日本提供2只朱鹮,交付至日本佐渡朱鹮保护中心。朱鹮是日本人民非常喜爱的动物,日本民间甚至将其形容为王室"神鸟"。1981年,为了使朱鹮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日本政府决定把仅存的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  相似文献   

4.
洋县,这个坐落在陕西南部、汉中东缘的山区县,曾是四大发明家之一的蔡伦造纸并长眠的地方,因秦岭的阻隔,在很长时间里鲜为人知。1981年5月27日,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在陕西省洋县被世人发现,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此后朱的保护便受到了关注。17年过去了,朱的保护进行得怎样?在洋县,人们可以看到,这里已成为保护朱鹤的大本营,也成为中外合作、科学实验以及旅游观光的兴盛之地。朱生存的乐土,已由发祥地姚家沟、三岔河伸向1市4县3000多平方公里的秦巴大地;数量由当年的小小7只壮大到82只(最新统计数字:人工笼…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北京会议”确定了山西、陕西、四川、贵州4个省试点民间借贷,为中国日渐兴盛的民间金融寻找到了“合情、合理、台法”的突破口。2005年年底,两家民间贷款公司在中西部诞生,但高达9500亿元的地下金融资本,远非这些小额信贷公司能消化得了的。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使中国人口总数减少了3亿,198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父辈和祖辈众多的宠爱中已经长大成人。 日本投资银行百富勤在调查报告中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消费繁荣期,随着中国“80后”独生子女步入成年,他们将成为消费的主力,引领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潮流。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6,(23):68-68
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德清县城东南,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中心湖泊1.26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行级风景名胜区、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基地、国家野生大豆保护区、浙江省50个最值得去的景区之一、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在“寻找中国最美湿地”评选活动中获“中国最美湿地”称号。  相似文献   

8.
2010年高考,陕西洋县曝出一位零分考生。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不是要挑战高考制度,只是想吸引关注,引来投资,想发财和“成功”。该生考完后一个人去了上海,母亲给他打电话,希望他“做一个普通人,平平淡淡过一生”,他说:“我做不到,我不想做普通人!”  相似文献   

9.
陕西是一个“人才大省”却是一个经济相对滞后的省份,人才利用率低、贡献率低、大量人才外流成了制约我省经济腾飞的最大障碍。80年代末,作为陕西东大门的潼关一跃成为全国第三黄金生产大县。经济迅速发展;90年代中期,由于深部探矿工作没有跟上,浅表资源枯竭,黄金价格下跌,潼关经济又陷入了困境,加之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212业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10.
梁素霞 《台声》2003,(3):42-43
时至岁末春初,回想起在那杨柳吐绿,阳光明媚的季节里,延安、西安等地之行,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5000年古文明历史看陕西,这话不假。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无怪乎,一踏上这块土地,不由使人想起了中国的悠悠历史。负有盛名的西安大雁塔所在地大慈恩寺,它原为隋代无漏寺,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重修再建,取名“慈恩”。寺内有南方极少见的形似龙爪的龙爪大槐树,吸引了不少龙的传人争相观赏,并为之摄影留念。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必到之处,它罗列了中国历代一…  相似文献   

11.
子荷 《中国减灾》2011,(4):58-59
日本“3·11”地震己过去半个多月了,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带来的危机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前不久爆出的中国18个省份部分地区监测到极微量放射物质,虽然相关部门表示不会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但还是让人们陷入核辐射的深度恐慌中,防辐射话题也再次升级,贴上“防核辐射”标签的商品顿时成为市场抢手货。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恢复,60年代的起飞,到80年代初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强国。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终结,日本经济开始陷入走走停停的“怪圈”之中。东亚经济发生危机以后,素与这些国家保持密切经济关系的日本经济动向更加引人瞩目。沦为“劣等生”的日本经济缘何一滑再滑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后,曾有过连续几年“零增长”(即国内生产总值低于1%)的悲惨经历。1996年日本经济形势刚刚有所好转,但去年以来由于政府经济政策失误等原因,国内经济再次严重滑坡,结果造成1997年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  相似文献   

13.
刘源 《思想战线》2006,32(6):76-81
陕西朱鹮国家级保护区的调查与分析表明,保护优先原则绝对化与片面化的贯彻,不仅抑制了社区和当地人的发展,而且也降低了以此为基础的保护绩效。当地社区所采用的“参与式发展”模式,存在着体制和立法等与中国广大农村现实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这些困境都有待于关注“本土化”的人类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与思考》2007,(24):45-45
曾经是秦始皇苦苦寻找的“长生不老药”,徐福寻宝药东渡到了日本;曾经作为“国礼”由邓小平带回了中国! 她谱写了一段传颂中日友好的佳话。  相似文献   

15.
刘彦华  启晨 《小康》2014,(3):22-26
2013年,中国经历了数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严重的一次曾波及17个省份。“雾霾袭城”已不仅局限在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华北、华东地区,包括西南边陲广西、中部省份湖北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区也纷纷“沦陷”。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除夕夜,邢台、济南、南京、西安等众多城市更是遭遇“爆表”。“雾霾”这个环境学专业词汇成为了2014年“两会”关注的重要词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猴市新野县兴隆观集镇一带是中国民间猴戏的发律地。近几年这一带民间拥有猴子5。。0多只,五六十年代就形成了一个买卖猴子的专业市场。“文革”期间被当成“四旧”扫除。1978年,这里再度自发形成厂一个买卖猴子的自由市场,日上市量只有十几只。到198...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有的大熊猫,是世界闻名的珍贵动物,被誉为中国的“国宝”。它仅生活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南部三个高山多竹的森林区域中,野生种群总数不足一千只。不久前,记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陕西省佛坪县,去探访大熊猫的秦岭家园。佛坪位于秦岭中段南坡,1978年即建立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3,(4):62-63
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陷入严重雾霾天气,不少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超标。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曾有过,“伦敦烟雾事件”在短短4天内就导致4000人死亡。伦敦空气从1952年的“能杀人”到上世纪70年代摘掉“雾都”帽子,再到现在的“PM2.5浓度只超过25微克/立方米”,是经过了政府和民众数十年的共同努力治理才达到的。  相似文献   

19.
一80年代,广东珠江三角洲和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通过发展到、向性经济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曾经希望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全面移植他们的经验,再创“海南奇迹”。但是实践证明,由于二者条件差异太大,海南照搬深圳经济的战略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被世界银行称之为“东亚奇迹”的经济飞跃,50年代的代表是日本,60年代的代表是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70年代的代表是泰国、马来西亚,而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经济在80年代的崛起,则是东亚奇迹中最辉煌的一意。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从1981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  相似文献   

20.
素以实行强硬国策著称的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9世纪下半叶.对于中国搞“洋务运动”与日本搞“明治维新”竞相发起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运动,进行分析和评论,直言不讳地断言:“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但是.当时很多欧洲人看好的却是中国而非日本。在中日甲午海战前,英国老牌《泰晤士报》认为:“日本敢和世界第七强舰队.清朝的北洋水师开战,几近于疯子。”欧洲还有人判断:日本海军如具备起码常识的话,决不敢与中国海军开战一然而.可悲的事实不幸为“铁血宰相”所言中,“天朝大国”的北洋水师根本不堪一击.被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清廷还赔上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给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