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吃过苹果吗?”“吃过。”“怎么吃?”“削皮儿吃,带皮儿吃.”“怎么能削了皮儿吃呢?皮儿有营养!”“那带皮吃。”“怎么能带皮儿吃呢?皮儿上有农药!”……这是今年春晚上姜昆相声《专家指导》中的片段,如今类似的桥段也出现在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红包儿”的流行,据说先来自港澳地区,接着就从南方沿海城市普及了全国。每月发红包儿,是老板对职员工作的一种承认,也是一种选择。很可能你领过这个月的红包儿下个月就被炒了鱿鱼,也可能你的红包儿里比上个月多了一份奖励。发红包儿有时候比我们发工资还要合理些,在机关工作,除去官职、职称、年限之外,其他干好干坏一个样,不需要单个儿去领红包儿,谁领多少工资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为了与众人不一样,某些人不去拼命工作,因为干得再好也不会涨工资,而去拼命捞官职、捞职称。为捞到这些,又不得不拼命给人送红包儿,造成了不少“…  相似文献   

3.
王旭锋 《广东民政》2009,(12):49-49
古人云: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根菜”相比其他蔬菜。农药残留量较低,往往更安全些。  相似文献   

4.
“吃的宪法”──“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食物发展速度加快,食物结构显著改善。──食物生产大幅度增长。80年代,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已接近400公斤,粮食长期短...  相似文献   

5.
下个世纪吃什么?贺评地球上生存的50多亿人口,每年消耗粮食达12亿吨之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环境的逐渐恶化,解决粮食的供求矛盾将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下个世纪、以至未来人类吃什么?”“除粮食外有无其他食用资源?”人们这样提出问题。世界各国的科...  相似文献   

6.
警察背口“大黑锅”刚解放那会儿,当警察得把脑袋瓜系在裤腰带上,生活也很清苦,穿衣服要自己掏钱买,吃馍得用双手捧着,生怕馍花掉在地上。不挣工资,一月下来也就发几十斤粮食,干的却是没明没夜的活儿。那年头儿.人人皆知警察是个苦差事儿。也就这一来年功夫,公安...  相似文献   

7.
黎鸣 《北京观察》1999,(2):34-36
1998年是“大跃进”发起之日的四十周年。面对现代中国的那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情节,它所曾经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中国人特殊浪漫的情感,以及紧接着它给中国人自己所带来的那样一种特殊的巨大的灾难,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显然不能不对它作出深刻的反思。“大跃进”时期中国人的十足浪漫的豪言壮语,五十岁以上的人们至今仍旧历历在耳。 1958年,毛泽东问徐水县人:“你们的粮食太多了怎么办?”又说:“社员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毛泽东走后,徐水县人搞起了轰动全世界的共产主义大试验。这一年,来徐水县参观的外宾有四十多个国家九百三  相似文献   

8.
周凯莉 《中国减灾》2009,(12):52-52
除了陪伴米亚克斯狩猎、建造房子,北极熊拿尼甚至担当起“男主人”的重任—照料她的6个孩子,运送载满粮食的雪橇。不过,这种和谐的场景在大多数时候并不存在。这种哺乳纲食肉目的熊科动物,一直以另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时髦女郎会为了购得商场里的熊皮大衣,吃上儿个月的咸菜;还有那些高级饭馆、餐厅,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文明古国,这个“文明”饮食也占一份。全世界都说:“吃在广州”,“吃在香港”。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这是没有异议的。中国烹饪的影响远超出国界。从烹调方法看,西菜不过是烧烤之类,而中国菜有烹调方式不下几十种。在原料上,西菜不过是些牛排、蕃茄、洋葱、咖喱之类,而中国菜的原料简直不胜枚举——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河中游的、草里蹦的,猫狗蛇鳖、燕窝鱼翅、熊掌鹿筋、驼峰象鼻、猴头海参、鹅掌鲤须等都可入菜。  相似文献   

10.
某地一位官员东窗事发后,在狱中忏悔不该为一时的虚荣而丢掉终身的幸福,并写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要吃一生的饭,莫吃一时饭”。这位“大人”莫吃“一时饭”的忏悔对他来说虽然晚了,但对于我们为些狱外人却很有警示意义。从古  相似文献   

11.
蒋红  刘英 《人大论坛》2012,(12):20-21
中国人见面爱问“你吃了吗”,这很好阿答,但如问“吃的安全吗”,谁订底气肯定作答?近些年,“问题奶粉”、“苏丹红”、“速成鸡”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十八人期间,《少年报》小记者孙露源在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上问:“中小学生多数在学校吃饭,怎么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呢?我们怎么才能吃到放心的零食呢?”童稚...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2007,(7):F0002-F000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一天,一群有激情的年轻人要给自己的产品去一个名字,我们想到了很多“创意”,但是最终“绿源”深深吸引了我们。绿源,顾名思义,她的本意就是“绿色能源”、“绿色之源”和“与绿有缘”,致力于企业发展与世界和谐的绿色事业,成为我们永久的最动人的崇高愿望。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09,(10):57-57
2007年以来,屯留县委、县政府把生态建设作为建设小康、秀美、和谐新屯留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立了“建设全省一流生态大县、打造屯留生态名片和叫响全国绿色品牌”的战略目标,以身边增绿六大工程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路林相连、山水相映、城在林中、林中有园、居在园中、人在绿中”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张天晨 《今日上海》2012,(11):52-53
“这是铁皮石斛,有‘植物黄金’之称,坚持喝这个我5年没感冒过。”在宽大的办公室里,上海绿亮集团的董事长方加亮热情地让人端上一杯杯绿色饮料。杯中的饮料,来自绿亮集团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5.
谈谈吃饭问题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现在又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不但国人谈,外国人也谈。有一个外国人甚至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命题,把中国的粮食前景描绘得暗淡无光:“突然之间,中国开始失去养活自己的能力。”实际情况究竟怎样呢?看粮食,要看中国的农业;看农业...  相似文献   

16.
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连续七天得不到粮食,只能吃些没有粮米的野菜。颜回过意不去,便去讨米做饭,饭快熟时,掉进了一些灰尘,颜回想不管它吧,恐不洁净;扔掉它吧,又觉得可惜,也不吉利。于是,颜回一把抓起来就吞吃了。不料,这一举动被孔子无意中发现了,孔子很吃惊,误以为颜回是在偷吃,待了解实情后,孔子感慨叹息:“所相信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不可信,所依准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仍不可依。请弟子们记住:认识、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容易啊!”(《吕氏春秋·任数》)根据经验,我们知道,认识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每一天都在无数个“选择”中度过。早晨,选择什么时间起床;起床了,选择吃什么早餐;要上班了,选择使用哪种交通工具出行;中午休息,选择午饭吃些什么、到哪里吃;下班了,选择怎样度过业余的时间……这些“选择”构成了我们每天的人生旅程,不同的选择让我们走向不同的方向,从而领略到独特的旅途风光。当然,大部分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际情况来做出利于自己的决定,而在面临人生重大事件时,我们的选择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化史源远流长,可谓代代有文曲星各领风骚多少年,他们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自然多得数也数不清;照文化是精神食粮的说法,理所当然是可以“吃”的了。近几年来,在中国文坛上,还真冒出来不少吃客,胃口挺佳,既有吃古人的,也有吃名人的,吃得不亦乐乎!吃古人与名人创造的文化产物,简化了的说法,就是吃古人与吃名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时下,文化界“吃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一日三餐:科学与营养李霞从只求吃饱到讲究吃好“吃了吗?”这几乎是中国人从前见面互致问候时最常用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在中国的分量,从来就是可与头顶那片“天”比肩的。但是近年来,这句口头禅却不常听见了。难道吃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吗?当然不!中...  相似文献   

20.
李小剑 《人民公安》2006,(19):50-50
王远斌这些年搞了些花样儿。比如那个“一笑三声”制度,要求民警接待群众时要有微笑,群众来时有问候声.群众咨询时要有回答声.群众离开时要有告别声。“一笑三声”几个字朗朗上口,念着念着就让民警记熟了。但也有些人发杂音,说王远斌搞的是花拳绣腿.整些好看的花架子蒙领导的。王远斌脑壳有点方.神经不会拐弯儿。他笑,说我才不管别人啷个嘀咕,花架子就花架子嘛,只要管用就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