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公元15、16世纪以前的整个文明历史过程中,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的状态,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接触往往都是局部性和暂时性的。因此15、16世纪以前的世界史就表现为彼此分散和孤立的国别史、区域史,统一的和有机的世界历史尚未形成。在长达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世界历史的统一性只有通过偶发性的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大人侵和大融合活动才能得到短暂的表现,并且很快又随着这种暴戾形式的整合活动的结束而重新回到分散的和孤立的传统状态。但是,这种由于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大人侵、大融合活动而导致的一…  相似文献   

3.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4.
张素蓉 《求索》2012,(10):214-216
以中国、印度、埃及等为发祥地的古代东方农业文明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开端,它们各自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秉承诸多共同的基本文明特质。以欧洲为主体的西方农业文明,因与两河流域农业文化、苏美尔为源头的商品文化以及欧亚干旱地区的游牧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所以,西方农业文明是一种集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与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次生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欧洲经历科学、商业和消费三大革命,农业文明最终发生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嬗变,实现了向人类更高文明的历史转型。中华文明业已形成稳定的"自组织"系统,这种独特的文明模式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存有价值,必将在未来仍发光芒。充分重视并研究东西方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与经验,有益于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人类所处的20世纪即将逝去。在这样一个时刻,对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作一番总体性考察,对于我们把握当今世界历史运动的特点和趋势,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世纪20世纪是迄今人类历史上工业文明向全球广泛扩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为辉煌的世纪,这巨大而又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广泛扩展。在世界历史上,不同的生产力形态,可划分出人类宏观历史演进的三个时代,即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  相似文献   

7.
张恒山 《人民论坛》2010,(11):19-21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依存并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随着工业经济的到来,人类历经数千年从原始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的传统农耕文化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组织结构等基本条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破坏,把曾是农耕社会基本组成部分的传统农耕文化体系割裂得支离破碎。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开始缺失其固有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需要,蜕变为功能萎缩、形式缺损、位置边缘的“人类文化遗留物”,逐渐淡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舞台。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李慎明的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精神生活的特质来界定,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明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取不同社会文化形态中的精华组成了人类历史中的文明。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不同社会形态文化中的糟粕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被人类新的进步文化所扬弃或者抛弃。  相似文献   

11.
历史从来没有截然的进步与反进步的运动现象。工业文明发展方式不但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且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和文明进步,但这种文明进步都是以"问题为导向",都是付出沉重代价后获得的。对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而言,理想主义与悲观主义、现实主义与虚无主义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形而上学,唯有历史辩证法才能超越世俗的迷雾,而达到在代价中开辟进步之路的真理彼岸。人类文明形态进程依次是部落文明、农耕文明,再进入到工业文明。到目前止,虽然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生态文明的曙光正大踏步向人类走来。  相似文献   

12.
修缮存其真     
郑卫 《今日浙江》2014,(16):22-23
正在浙江,大量的历史文化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聚居形态的直接体现,这种空间组织形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例如许多村落的选址,就受到朴素的人居环境意识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从宗祠的布局中,可以看到宗法制度的影子;住宅的内部空间组织往往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可以说,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就是保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记忆。就一个特定的地域而言,历史文化村落是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做了科学分析,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既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此外,文明主要指的是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方式、手段和一切成果。文化与文明又是…  相似文献   

14.
材料科学的进步左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材料的使用来看,人类已经走过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个阶段,与之相对的,则是人类文明的三代阶段: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材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家族主义﹃五四﹄批判的历史反思刘林平陈艳云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之中,家庭和宗法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制度。与这种制度相适应,家族主义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这是因为,传统的中国文明是一种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16.
弘扬农耕文明 发展当代农业──“炎黄文化与农业发展”学述研讨会综述6月10日,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活动期间,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农业经济委员会联合召开“炎黄文化与农业发展研讨会”,北京湖北省部分炎黄文化研究者史学家、农学家汇聚随州,就炎帝农耕文化与当代...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5,(5)
<正>赤峰,一片古老而神奇的沃土。赤峰,一座美丽而和谐的家园。这里是中华第一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当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注定使这片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波澜壮阔,神韵生辉。传神与传承的赤峰,阡陌纵横,沃野千里,林木摇青,牧歌荡漾。六千年的新石器文明和农耕文明,使赤峰历史沉积厚重,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如今的赤峰,已从深邃的历史古巷大踏步走进21世纪发展的新常态,改革开放的大潮漫  相似文献   

18.
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本、商品资本、工具资本、金融资本、知识资本、制度资本、生态资本和生活资本,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只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形态里,这八大要素资本所具有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有史以来,人类经济文明形态大致经历了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形态,这些经济文明形态在人类发展的相应历史阶段都占着主导地位,成为这些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创造财富的主要特征。尽管当代中国经济的文明形态尚处于需要加快补上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知识)和金融化(资本市场化)的历史之课,但它已经破题并赋予了中国特色,而且正信心十足地向着创造更加统筹协调、更加全面发展、更加成熟高质的新型文明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文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科技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文化的推动,人类创造了比过去几千年所创造的成果还多的物质成果,这是一个“人定胜天”的时代。正当一种乐观的工业文化气息在人们的上空飘荡时,工业化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受到了当今世界的普遍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到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程的最大因素。为此,一种旨在改造人类生存条件,引向新的生存文名价值观,营造绿色文明,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0.
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发展价值观的转变,需要张扬一种人文理性精神,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应当充分吸纳东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文化精神的合理性成分,着眼于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建立一种更充满人道、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