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动于2003年春的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11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发布会上,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 南大理卷、《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 介丛书》、《中国结丛书》等一批成果展示在人  相似文献   

2.
张涛  张淑英 《政策》2003,(4):44-46
羊年伊始,一场范围遍及全国的、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行规模空前的全面的普查和抢救工程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1、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既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的建议》。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有关决议,建立“活态文化财产”(又译“活文化财产”,即人类活态财富)制度。2000年,教科文组织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代表作”)项目。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姿,种类异彩纷呈,是中国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过去,囿于各种原因,对深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采取轻视或蔑视的态度,或视它为一种粗俗的、幼稚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或认为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思想文化,一种浸透着封建主义的迷信文化。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5.
20多年前,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用文笔和画笔记录着天津最原汁原味、最活灵活现的市井民俗、生活百态。而近些年来,冯骥才正为构成中华文化半壁江山的民间文化,不但未能得到系统的整理和保护,反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而奔走呼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忧心忡忡,他说:“现在的抢救速度远远赶不上消失的速度。如果文化消失了,民族也就没了。”于是,他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国家主流文化和通俗的民间文化既存在着相生相长的一面,也存在着相互矛盾甚至对抗的另一面。与国家主流文化相比,建立在人身依附基础上的社会等级中的被支配等级的通俗的民间文化无疑具有较多的活泼性、随意性和即兴性,而较少刻板和规矩。由于通俗的民间文化传达的是广大民众对生活真切的感受、理解和向往,一种真实的欢乐和痛苦、希望和忧虑,因而国家主流文化常常从通俗的民间文化中吸取养料,以便达到更新和变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09,(7):29-29
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近日在接受《湘声报》记者采访时说,6年前,国家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省也都有了省级名录,对传承人有了相应的政策;3年前,我们国家开始每年有了“文化遗产日”;1年前,我们把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这都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成果。另一方面,这些年来通过媒体的关注和宣传,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闽台民间文化交流在曲折中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闽台民间文化交流在领域、形式、规模、内涵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但由于受到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闽台双方应当共同努力,破解交流瓶颈,创新交流机制,拓宽交流领域,提升交流层次,加大民间文化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合作力度,努力开拓闽台民间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金洁 《前沿》2013,(11):166-169
鄂温克族自治旗建立的一些民间文化团体,自发组织起许多干部群众,开展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已成为当地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文化现象,并已经形成推动当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传承、活跃、发展民族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发展现状、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鄂温克族自治旗民间文化团体的发展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廖达凤 《政策》2012,(10):69-71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省题中应有之义。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要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湖北历史文化资源,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宜昌市作为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多年来注重加强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有效解决了宜昌民间文化普遍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位保护与客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从1972年开始到2003年期间,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公约、决议、宣言,诸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等,并实施了一些项目以落实保护工作。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保护以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为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开发”  相似文献   

12.
彭尚平  杨颖诗  朱锡文 《前沿》2010,(4):166-168
本文初步分析了非常态事件对民间文化保护的影响,对应急对象进行了初步界定,建立了民间文化保护应急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民间文化保护应急对象的紧急程度进行了判定,从而对在何种情况下将何种民间文化列为应急对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马山县民间文化艺术熠熠生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迅  黄丽君 《当代广西》2009,(19):52-52
马山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风情独特,拥有众多的民间文化遗产,单是民歌、民间舞蹈、民间戏剧就有十几种,其中“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扁担舞”被誉为马山民族民间文化“三宝”。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必须动员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宣传丈化遗产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15.
让民间文化代代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念清 《政策》2003,(5):38-39
历届湖北省委省政府都十分注重挖掘、整理、保护湖北的民间文化资源,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楚文化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周时我们要看到,大量民间文化没得到有效的整理、挖掘,随时都有可能"随风而去","随时而逝",将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和损失。因此,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湖北的民间文化是我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传承"什么?一路走来,多少次激烈争论,多少次探求论证,我们心目中的杂志渐行渐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光辉思想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寻找  相似文献   

17.
韩成艳 《思想战线》2011,37(3):94-9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落实在特定社区。按照中国现有体制的特点,县域是进行活态保护、整体保护即社区保护的较好平台。湖北长阳对于其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内在需要,能够进行立法、行政的制度建设,调动公共财政来支持公共文化发展,使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在现代的学校体制和传统的社会生态中都能够有效传承,这是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纳入现代的公共文化予以制度支持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省方城县委统战部积极采纳党外人士建议,协调有关部门保护方城传统文化,先后成立了剪纸、小石猴、舞狮等民间文化协会,使当地传统稀有民间文化得到保护与开发。图为方城县的舞狮队在2007中国(泉  相似文献   

19.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郑长铃 《人民论坛》2015,(10):42-43
中国文艺应该从中华民族的文脉中找到支撑其前行的动力。脱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我们的文艺创作便只是无根的浮萍,只能在市场的浪潮中随波起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脉中汲取生长所需的养分,才能结出真正值得欣赏与品味的文艺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