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党建数字化在信息化时代意味着基层党组织与新型技术的结合。其不仅在提高效率、强化党政关系、巩固上级党组织决策中心地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过,过度强调数字化在基层党建中的地位有可能带来人际关系和党建工作模式上的挑战。数字化党建所需的经济与技术投入有可能造成基层党组织间资源分配不均,为资本的政治渗透埋下伏笔;技术化形成的屏障有可能阻隔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其他部门的直接沟通,助长人际关系中的懈怠情绪;数字化党建有可能滋生数据中心主义,形成唯绩效论、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因此,基层党建数字化需要综合考虑事实与价值、技术理性与人的理性等方面。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践而言,应当从最低限度标准、合理运用范围以及横纵监督模式等方面规制数据资源的均衡分配、扭转数字化“去人化”倾向、明确数字技术在党建测评活动中的参与者地位,以此来实现基层党建数字化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2.
《北京支部生活》2012,(3):46-46
中组部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关键在书记抓、抓书记。领导干部要下基层、抓基层、直接联系基层,把基层组织建设年任务落在实处。县、乡党委书记处在基层党建工作第一线,尤其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找准本地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重点,亲自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3.
基层社会变动是中国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很多改革开放的经验、试点均发端于基层实践,党的建设工作方式的创新,也多发生在基层。  相似文献   

4.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是基层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强调的是实践性和经常性,二者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提出的“五个好”和“五个带头”的基本要求,是今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6年以来,河南省信阳市着眼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持续抓基层打基础,探索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金融风暴中,不少企业、社区、部门的基层党组织,在献良策上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7.
“不懂得抓基层,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要改进作风,全方位树立法院、法庭和法官的新形象”。这是省高院曾浩荣院长去年10月中下旬先后到白沙、东方、乐东、昌江、万宁等5个市县法院及七坊、邦溪、感城、黄流、乌烈等8个人民法庭调研后,对基层法院、法庭和法官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是现阶段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浙江省舟山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了“网格团队+网格党小组”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并通过党政部门的协调,将网格党小组与网格团队的建设加以统筹安排,形成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统筹兼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本文基于舟山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从理论上探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互动互促的机制建设。文章认为:统筹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使之形成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这是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事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既有研究多从国家治理转型和村庄社会基础视角探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难以有效回应基层治理实践的复杂性。基于国家治理转型与村庄社会基础上下适配的分析视角,研究表明:在国家治理转型的大背景下,治理目标由低向高、由少转多,且治理过程规范化是基层治理的鲜明特征和重要趋势。面对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的治理基础,各地基层治理普遍出现结构重塑、主体再造和规则更新这一明显变化。在治理基础尚不稳定且逐渐简约化的当前阶段,基层治理体制需要保持一定的体制弹性和治理主体性。刚柔相济,理应成为国家治理转型背景下面对村庄社会类型差异的情况下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智慧。  相似文献   

10.
基层治理现代化包含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两方面内容。基层治理体系是基层治理的制度框架,基层治理能力主要是基层政权治理能力。我国基层治理改革先后经历了政社合一、政社分离和政社互动模式的探索,不同历史阶段的基层治理改革都是为了实现基层稳定和国家发展。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治理变革提供了思想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共金山区委组织部在“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主体引领作用、党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核心作用、“双百结对”的平台互动作用,从而营造出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北京支部生活》2012,(4):40-41
吉林省在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着力解决制约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关乎全局的大事。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  相似文献   

13.
迫于“一票否决”的政绩考核指标的压力,基层领导干部往往采取高度依赖压力体制、强力堵压、运动式治理等方式进行维稳,从而使基层维稳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现实困境,.由此,积极探索破解基层维稳困境的良方显得尤为迫切。这些破解良方大致包括:以尊重民众利益诉求推进社会公平建设、以建构人性化的维稳新思维提高干群沟通能力、以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引导基层群众自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模式、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发展实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彰显了人民本位、公平正义、社会善治的价值旨向。新时代实现治理现代化要以党建引领“社会化”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共治能力,以党建引领“法治化”提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保障,以党建引领“智能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科技赋能,以党建引领“专业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施治。  相似文献   

15.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机制,是杭州市探索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杭州市的实践证明,“网组片”机制践行了党的执政理念,丰富了党的执政资源,优化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它也将为基层党建“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胡继兵 《党史博采》2008,(11):47-48
基层基础建设中人的问题是根本,因此如何提高和改善广大基层民警的基本素质是如何搞好基层基础建设的关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基础建设的成败。正确地认识基层民警基本素质状况,有针对性改善和提高基层民警基本素质,既是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基层基础其他方面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基层民警基本素质方面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易新涛 《探索》2023,(1):89-101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战斗堡垒。在实践中,这一战斗堡垒有着诸多不同的定位,包括政治上的忠诚卫士、先进思想的坚定引路人、党的组织体系的坚固地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和党的各项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实际行动的先锋模范、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党长期执政的前沿阵地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在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要求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因为它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的自身建设质量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思想认识为先导、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实际工作为载体、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大抓基层为鲜明导向,着力探讨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努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4,(7)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四项民主政治制度之一,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这一制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扩大了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社会稳定,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但目前也存在着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关系不够协调、基层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异化、法制不够健全、社会基础薄弱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适度的政府主导、加强法制建设、培育社会基础,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中巩固基层党建工作地位的新举措、新农村建设中转变基层党建工作职能的新视野、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体制的新思路和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新方式等四个角度论证了“围绕新农村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对于搞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振兴辽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层党组织对社会基层的领导,主要是指其对社会基层的影响和引导,通过自身的感召力、组织力、主导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与党一起团结奋斗,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实现对社会基层的有效领导,需要积极拓宽组织建设、思想引领、服务导向、利益协调、运作方式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