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的追求     
农一师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副厂长周晨霞,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一直把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今年30岁的耿少蓉,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水利学院,2007年6月作为师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近年来引进的首批大学生,被安排到西大桥水电厂运行车间从事供电运行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6年,打这时起她便和电力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一名只懂得理论知识、少不更事的青春少年,成长为一线发电生产车间能独挡一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郭强是一师西大桥水电厂检修车间的检修工人。妻子毛祥莲开朗活泼,是一名闸点工人。结婚26年来,这对夫妻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康生活,他们共同携手,共渡难关。郭强夫妻两地工作也有8年之久了。妻子工作的地点在离家13公里的一个闸点上。那里不但荒凉,而且基本  相似文献   

4.
婆婆就是妈     
<正>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这话在马秀莲老人和儿媳黄海霞身上得到了印证。黄海霞是西大桥水电厂检修车间一名技术员,是车间一位技术能力强的电气工程师,她不但技术高,人缘也好,整天乐呵呵的。由于从事技术工作,因此,工作十分繁忙。尤其遇到机组大修或中修以及技术改造,更是忙个不停。但她从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而影响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先  相似文献   

5.
1990年,江润炜和一群花季般的姐妹们一起来到农二师湖光纺织针织厂纺织二分厂参加工作。1997年3月,她与在同一厂工作的宗卫东结婚了,幸福的日子才过了一年,企业限产,二分厂停产。一段时间后,丈夫先下岗了,江润炜也被单位通知轮岗。没多久,单位通知江润炜到车间开会,那天车间公布了  相似文献   

6.
尹梅是红塔集团技术中心产品开发室的一位普通共产党员,1988年从郑州轻工学院烟草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玉溪卷烟厂人工发酵车间。1998年,红塔集团成立技术中心,她开始从事卷烟配方工作。  相似文献   

7.
苗族姑娘李海燕是新疆芳婷公司棉纺厂的电器技术员。1992年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毕业后来到厂里工作。10多年来,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正因为李海燕的不断努力和不断的自我超越,才使得她所在的弱电组各项工作处处走在公司各车间和部门的前列。  相似文献   

8.
正1998年7月,年仅22岁的孙强从农一师技工学校毕业。他怀揣着人生远大志向和美好理想,走进农一师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在这里一干就是14年。从一名只懂得理论知识、少不更事的青春少年,成长为一名一专多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2006年,他参加师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后担任检修车间电气班班长,200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获农一师阿拉尔市十佳行业标兵。2011年8月任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检修车间技术员,从一名工人成为一名技术干部。  相似文献   

9.
一师西大桥水电厂郭强是检修车间工人,妻子毛祥莲是一名闸点工人. 结婚26年来,这对夫妻从风华正茂走向中年,从白手起家到小康生活,在这26年的风雨中,他们共同携手,共渡难关. 郭强妻子工作的地点在离家13公里的一个闸点上.那里不但荒凉,而且基本没有几个可交流的对象.妻子刚到闸点时,吃不下,睡不着,一天说不了几句话,往日的开朗和活泼淡然无存,一点精神也没有,心情差极了.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5)
<正>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提起数控车工赵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在数控加工方面,谁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赵晶。立足本职打造一流产品2003年,20岁的赵晶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机集团四分公司从事车工工作。一年后,车间进了第一台数控车床,她主动请缨要上数控车床。当按下电钮启动车床时,她才发现眼前是一套完全陌生的操作系统,与学校所用的系统差别非常大,让人难以上手。  相似文献   

11.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988年8月,陶学新在农一师八团地膜机厂当上了一名车工。厂里的工人们都说她是一个“工作迷”。的确,她一天到晚就没有闲着的时候,车间里的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厂里为她算了一笔账,从1992年到1995年,她共创产值20.57万元,创利润7.2万元,用4年时间完成了16年的工作任务,被人们誉为走在时间前面、提前跨入21世纪的人。优异的成绩,换回了丰厚的回报。她先后获得农一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十佳青年”“优秀党员”、兵团“双学双比先进个  相似文献   

12.
1993年9月,21岁高中毕业的小姑娘马翠琴怀着美好的向往,踏进八一棉纺厂前纺车间,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操作技术上,别人上班八小时,她要上班10小时.她为自己定的上、下班时间是10个小时,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延长一小时下班练兵,并且利用中夜班倒班的业余时间在车间练兵.由于每天练兵,站的时间太长,双脚肿得像小面包,双手被磨出无数血泡,她忍着痛缠上胶布接着练.  相似文献   

13.
初识石宗英 ,简朴的衣着装束和平常百姓家庭主妇并无异 ,几道深深的皱纹镶嵌在额上 ,足可以让人领悟到她的艰辛和勤劳。改革开放前 ,她和其他农民一样 ,过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石宗英承包了十几亩土地 ,每年的丰收总会给她带来几分丰收的喜悦 ,却无法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每年一家子人的经济开支仅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勉强支撑。丈夫拗不过她 ,给她在县酒厂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上班的第一天 ,车间主任安排她拉酒糟 ,每天下班腰酸腿痛。厂领导看到石宗英忠厚老实、机敏能干 ,又叫她到发料车间 ,发料工作虽然不轻松 ,但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一师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检修车间积极探索,组织开展了“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11年5月,检修车间分别被自治区工会、兵团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亲亲不了情     
我是1986年认识《党员之友》的。当时我在厂党委组织部工作,因《党员之友》特别受全厂党员和群众的欢迎,那一年我们厂订了260册,我专程到杂志社送了订刊款。 后来工作发生了变动,我到车间当党支部书记,更是把《党员之友》当作政治上的好朋友,她成为我做好基层党务工作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初中毕业的蒙古族姑娘庞曼考入农二师纺织技校,1980年7月被分配到湖光纺织针织厂成衣车间。那时的她,精力充沛,对工作、生活充满热情,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被该厂誉为针织厂的五朵金花。热情、漂亮的她,冲破民族婚俗偏见,与汉族小伙余强恋爱、结婚。  相似文献   

17.
正6月24日,记者走进威宁自治县工业园区就业扶贫车间,20多名工人正在通过编织、剪线、烧线等工序进行手工制鞋。来自秀水镇新坪村39岁的蒋文敏一家8口人,2016年搬迁到县城兴隆佳园安置点,住着三室一厨一卫100平方米的住房。今年5月,她通过"友工"微信小程序推荐到扶贫车间工作,成了车间的做工"能手"。"以前,这里做一天,那里做两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纺织系统,说起潍坊华润纺织有限公司纺二后纺车间操作指导工张玉梅,很多人都会翘大拇指,称她是潍坊纺织系统的骄傲。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79年10月,16岁的张玉梅初中毕业后进入潍坊棉纺织厂。令全厂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棉纺厂的子女竟然选择到最苦最累的细纱车间,当了一名挡车工。  相似文献   

19.
正毕节市妇联着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推动搬迁妇女融入富美和谐社区,不断展现巾帼新面貌。"刚搬来时,对环境不熟悉,没有工作,心里也空落落的。"去年,邱香一家搬迁到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从农村过渡到城镇,她一度很茫然。"后来,我去社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中心寻求就业帮助,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介绍我到附近的手工艺品厂'扶贫车间'上班。"邱香告诉记者,因年  相似文献   

20.
<正>"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怕为。"这是在二师永兴供销公司工作的陈萍萍的人生信条。作为全国劳模的她把成绩当起点,把荣誉当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进入永兴供销公司工作之前,1986年至2006年,这20年的时间,陈萍萍在二师原湖光纺织厂织布车间工作。1986年,不满17岁的陈萍萍走进湖光纺织针织厂织布车间,成了一名普通的纺织女工。陈萍萍凭着执着、勤奋和对工作的热爱,苦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