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汉华 《法学研究》2005,27(2):3-24
行政许可法体现了许多先进的观念或原则 ,如权利观念、有限政府观念、有效政府观念、责任政府观念、公开政府观念、服务型政府与程序公正观念、廉洁政府观念和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观念等。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 ,在实践中遇到诸如法律规范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同步、行政许可法立法模式本身的局限性、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行政许可法本身的缺憾与立法技术的限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民众的民法观念存在对民法知识掌握和运用不够、民法权利意识不强、对民法缺乏正确评价、对民法的信仰不够等四个方面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民众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民法制度的实施效果不良、缺乏发达的市场经济和独立的市民社会及传统民法观念的影响。民法观念的现代化是民法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民法观念的现代化必须以民法精神为指针,实现四个转变从重刑轻民观念向民刑并重观念转变、从身份等级观念向人格平等观念转变、由国家全能观念向私法自治受限观念转变、从重义轻利观念向重权兼义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检察人员应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先进执法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世界范围内政治文化的交流,人权观念、法治观念等一些先进的法律思想、法律文化,对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我国现代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行使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人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执法观念,强化保护人权意识,用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改造自己的头脑,树立公正与效率观念、尊重犯罪嫌疑人人权观念、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的观念、严格依照法律行事的观念、重视收集无罪证据的观念、公开透明的观念等先进的执法理念,并用来指导检察…  相似文献   

4.
现代刑事司法体制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善的刑事司法体制建立在国家理性的基础之上 ,只有在国家目的、人民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正确的观念才能够具有民主、文明的刑事司法体制建构和符合理性原则的刑事司法活动。现代刑事司法体制以民主观念、权力制衡观念和法治观念为观念基础 ,司法独立体制和民众参与司法机制的确立与上述观念存在密切关系 ,我国的刑事司法体制也体现了上述观念 ,随着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 ,民主观念、权力制衡观念和法治观念应当得到进一步贯彻 ,进而为司法公正提供切实的保障。本文着重探讨了作为现代刑事司法体制基础的三大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对刑事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在政府服务的实践中,应具体化为纳税人观念、法律至上观念、民主监督观念、诚信与求实观念等来体现。确立这些观念,就要走出官本位、万能政府、片面政绩观等误区,从教育、制度、监督评判三个方面加以培育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时代政府官员需要具备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发展电子政务需要我国政府官员具备如下观念:政务公开、官民平等、参与和民主、廉洁、服务、注重责任等。从根本上说,官员们必须放弃残存的掠夺(腐败)观念,具备交易观念。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对各级官员提出了上述观念上的要求,而且也为上述观念的贯彻和落实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条件。因此,电子政务对于观念转变的要求是自我实施的。  相似文献   

7.
汪贻飞 《政法学刊》2008,25(1):22-26
我国刑事立法观念、司法观念、律师观念远远落后于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因此造成了辩护制度与法律观念之间的"不兼容"现象,这种"不兼容"现象使得我国刑事辩护制度裹足不前。所以,刑事诉讼观念的相对滞后是我国刑事辩护障碍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观念、理论产生后,能否获得实践的权利?这个问题,是由于观念与实践的关系有时会陷入二律背反状态、观念之间的竞争、观念的创造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分离等因素而发生的。观念获得实践权的内在依据是:观念是否是逻辑真理;价值量的大小;创意性的强弱;观念的时效性;观念创造者的进取精神等。观念获得实践权的外在条件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时机的把握;社会需要的程度;社会环境状况等  相似文献   

9.
黄志萍 《法制与社会》2010,(30):254-255
公安行政执法权具有高权性,是落实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面对如火如荼的物权法时代,应灌输物权法私权观念、平等观念和排他观念。物权观念对公安行政执法的心理、信念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物权观念是公安行政执法理念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公安行政执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决定着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及执法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法治的观念要件(一)法治观念的含义法治观念是人们关于法治的认知、评介和情感体验,是一种带有基本倾向的法律意识,是法律意识中最根本、最朴素的意识形态。法治观念的这种基本倾向来自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此为特征的法治观念连接着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法治。个人法治观念是具体的个人对法治的看法、意见和情绪,它是个人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的反映。个人法治观念的主体性保证了社会法治观念的主体性。否则,社会法治观念则由于缺乏主体性的源泉,最终被人们认为与己无关,所谓的社会法治观念就成了少数人的  相似文献   

11.
强制拆迁的主要关注主体有政府主体、开发商、被拆迁人、知识界以及公共舆论,各方主体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对处于强制拆迁中的私有财产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政府和被拆迁人的观念之间、开发商和被拆迁人的观念之间、知识界与公共舆论和被拆迁人的观念之间以及政府、开发商和知识界、公共舆论的观念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就强制拆迁中各方主体的私产观念以及不同观念间的冲突,下文将以"宜黄事件"为锲入点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夏凤英 《法学论坛》2004,19(3):64-71
观念交付为标的物占有在观念上的移转。随着交易的频繁 ,观念交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生活中 ,迫切需要立法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已确立了观念交付。由于观念交付公示的欠缺 ,使其适用受到了一些限制。文章对观念交付的含义、适用与限制及其效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军观念模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英 《河北法学》2002,20(5):145-148
依法治军观念模式的分析是依法治军研究的重要路径。军事权利义务观念、军事权力观念及法律主治观念是依法治军观念模式的构成部分,在依法治军的观念模式中,宪法观念占据核心地位。依法治军的观念模式,在通过成熟的、健全的军人心态对军事法律制度、依法治军状态的制约实现的同时,还要求具有健康法治心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军事官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管执法工作日显其重要性,其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反复性使城管执法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但由于传统执法观念的"官本位"思想衍生的重要权力轻权利,重处罚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观念,在执法中暴露出许多矛盾,甚至演化为暴力冲突。因此,树立人权观念、服务观念、和程序观念,使城管执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成为建立现代行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吕晶 《行政与法》2006,(1):68-71
管理观念的更新历来为杰出的管理思想家所重视,而且把它看作是管理人才与管理人员的重要区别。管理观念在“管理”中占居首席位置,管理观念的落后将导致整个管理系统的落后。更新管理观念会遇到各个方面的阻碍,主要来自于文化的惯性、制度的惯性、利益的惯性、权威的惯性四个方面的阻碍,因而更新管理观念实际上是不同思想观念的正面较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学界有关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公民法治观念的科学测量、理论概括与学理解释等方面尚存不足,对于公民法治观念的现状特征、变化特点、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等问题仍缺乏足够的认知与研究。本文认为,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要特别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的设计,建构科学测量法治观念的指标体系,优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对话。  相似文献   

17.
观念是一定社会法律现象、法律制度、法律运行模式的理性概括。中国近代的法观念是在中国传统法观念与外来法文化的冲突、扬弃中形成的。治外法权的丧失、太平天国运动对封建法观念的摧毁、清统治者对封建法观念的破坏、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历史土壤。其内容主要是礼法分野、诸法并重、肯定个体的权利、司法独立等。中国近代法观念的转变为清末法律改革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对民族救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念交付制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刚刚生效的《物权法》在《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吸纳了观念交付理论,并明确规定了观念交付制度,学术争鸣性质的观念交付由此转变为有立法支持的现实法律制度。观念交付是我国物权变动公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交付与现实交付、拟制交付之间存在诸多区别,它经历了相对独立的生成路径,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明确的法律构成。物权形式主义理论是观念交付制度的法理基础,观念交付制度秉持效率优先兼顾安全的法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马波 《政法学刊》2013,30(4):45-51
法哲学视野下安全观念的认知过程,在民商法、社会法、环境法的不同部门法视域下经历了交易安全、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这种安全观念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法域视域下,不同"人的模式"视角下安全观念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诠释了风险社会背景下,安全观念认知的未来走向,亦彰显了生态时代和风险社会视域下安全观念的一种系统反思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呼唤法律观念的转变 ,传统经济条件下的权利本位、有形产权优位、人类中心主义、国家主义和一元主义等法律观念 ,应该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权利至上、知识产权优位、生态主义、世界主义和多元主义等法律新观念转变 ,实现这些观念的转变对促进未来社会的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