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建夏 《传承》2012,(13):16-19
陆谭时期是南宁城市建设和近代南宁城市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1912年广西省会迁往南宁后,南宁的城市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开始由桂南中心向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变,市政建设也在此时全面开启。政府通过填壕池、拆城墙、修筑马路,开启了旧城改造。将省会迁到南宁,其城市功能更趋多元化,叠加效应的作用使得南宁加快了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蒋韡 《当代广西》2007,(16):52-52
大约十年前,我不太情愿地来到南宁上大学,因为当时向往的是北京之类的离家数千里的北方城市,觉得那才叫离家求学:来到南宁才发现,这座城市还很对自己的胃口:花果飘香、冬天不冷、民风淳朴。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交通是崇左发展的瓶颈,5年来随着路网建设的完善,崇左的交通越来越便利。我所在的扶绥县距南宁和崇左分别为52公里、67公里,属于两座中心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从南宁出发走南友高速公路来扶绥不到一个小时,扶绥和南宁之间每10分钟就有一趟班车。扶绥人最近都在议论着将于年底竣工通车的扶绥至南宁二级公路,期盼这条路通车后会给扶绥带来新的一轮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邵扬 《当代广西》2004,(20):22-23
日新月异,广西首月南宁的发展变化让人惊叹不已。原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部城市,如今阔步向着创建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和“中国绿城”自目标迈进。今秋。绿城南宁因盛会而更美丽。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之旅的“重头戏”——南宁篇。这里有南宁的“绿”、南宁的“商”、南宁的“节”和南宁的“景”,让我们从中领略南宁城市魅力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思考南宁发月的机遇和魄力。  相似文献   

5.
冯翊明 《当代广西》2012,(17):58-58
大一第一个学期,和几个高中同学一起到南宁,刚走出南宁火车站,便感觉空气里有一股子酸酸的味道,好像什么东西变质发馊了。可是同伴都摇头说不曾闻得。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作罢。  相似文献   

6.
永久的誓言     
1935年伟大的”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增强了我的爱国心,唤醒了我不能当亡国奴。正在南宁平旦中学读书的我,在这一新形势的激励下,积极地参加了南宁学生的游行示威,响应北平学生的救亡运动。一天,南宁初中与我姐姐同班的高年级学生黄孔修到我家玩。责是我的同乡,他见我有点爱国思想,每个星期天,只要有空就来找我谈论国家大事,讲抗日救国.我与他交上了朋友,他劝我到南宁初中读书。我姐姐也主张我去南宁初中。于是1936年春我考进了该校。后来知道南宁初中的前身是广西省立第一中学,互925年就有共产党的秘密活动,校长陈勉总是…  相似文献   

7.
木力 《当代广西》2006,(1):I0002-I0003
曾有游人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绿城南宁绿最美!”而在南宁生活的男女老少却一致认为,南宁的夜最美! 身为南宁的一分子,记者深有同感!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喧闹了一天的南宁宛如一朵洗尽铅华的出水芙蓉,在夜色迷蒙中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覃康平 《当代广西》2009,(24):52-52
大化瑶族自治县与南宁相距110公里,是南宁1小时经济圈,既有边缘状态的城市文明,又有迷人的风景和乡村文化。今年,大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构建服务南宁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民族生态的卫星城,这是大化发展的新思路、新希望。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去过南宁的人,都会感叹那里的绿。千百年来,南宁浓得化不开的绿,是这座城市最厚重的积淀。2010年的初春,我再次行走在南宁的街头,视野所及,皆是翠绿。这些绿,绿得充实,绿得清新,绿得醉人。它们与南国萌动的春的气息相融,顿时令整个壮乡首府生机勃勃,青春的活力蒸腾而起。  相似文献   

10.
黄丹 《当代广西》2013,(17):32-32
7月25日下午,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王桂玲副教授家来了一位客人———来自成都的吴大姐。吴大姐一家移居成都,一别经年,这次回南宁来看望老朋友王教授一家。吴大姐说:"我有很多年没回南宁了,这次回来除了看望老朋友,还想看看那个造型像朱槿花一样别致的会展中心,之前看到图片觉得太美了。"从王教授家开着车从桃源路往会展中心走,吴大姐怎么也不相信这一路过来,高楼林立的繁华新区就是埌东。"我离开时,还是光秃秃一片,现在真是大变样了。"她惊讶地说。  相似文献   

11.
印象曾玉兰     
4月13日,在南宁刚与广西残联谭和平理事长有一番长谈,4月19日,在武汉我又走入了湖北省残联党组书记曾玉兰的办公室。 其实,此次去武汉我是存了点儿私心的:从南宁回北京在理论上是可以经过武汉的,归途顺访是可以以公事论的,  相似文献   

12.
南宁的骑楼     
彭匈 《当代广西》2004,(20):43-43
如果说,南宁的摩托车在强烈地张扬着一种现代意识的话,而那鳞次栉比的骑楼,却在默默地诉说着南宁的颇具底蕴的文化传统。南宁历史上作为一个商埠,因水路交通的便利而得以发达。广州乃至南洋的建筑风格,对南宁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代表性的建筑,就是那北方城市极为少见的骑楼。一座座临街的小楼,不约而同地伸出那笔直的两条长腿,稳稳当当地“骑”在了人行道上。南宁的兴宁路,就是这种风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07,(23):14-14
作为广西的首府,南宁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于把南宁建设成为广西的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自“城乡清洁工程”全面实施以来,南宁市以此为契机,全面、广泛、深入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一年来,首府南宁社会更加和谐,开放南宁、和谐南宁的形象进一步树立。城市魅力更加显现,吸引了国内外一批批客商到南宁观光、旅游、投资:今年10月,南宁市荣获了2007年“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国家建设部、联合国人居署对南宁市政府及南宁市全体人民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居住和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当2007年10月全球人居最高规格的奖杯一“联合国人居奖”从墨西哥蒙特雷市飘落到中国南宁时,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广西,记住了南宁。  相似文献   

15.
正我有一个梦想2013年12月26日,南宁信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南宁信肽公司)总裁陈建华博士正在草拟一份与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合作协议,他说:"我们正准备向北京大学工学院招聘人才,只要是研究需要,就可以把他们引进广西,引到南宁。"  相似文献   

16.
善者,良好也。首善,第一好。首善之区,意即最好的地方。早在2006年,自治区党委就作出了南宁要建设成为广西的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决策。今年6月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南宁调研时要求,南宁要加快建设高水平区域性国际  相似文献   

17.
尹海明 《今日广西》2010,(22):16-17
南宁曾是一座平凡的城市:平凡,却不意味着没有梦想。 近年来,南宁的城市建设发展迅猛:不亚于深圳发展速度的垠东新区的城市建设;以打造另一个新南宁为目标的五象新区的规划与建设,无一不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梁宇广 《当代广西》2007,(11):56-56
现在,我在西藏。我终于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认为这是一个离天堂更近了的地方。有风吹过,没有像南宁那样的南方那些树木和花草撩起的那种喧哗,只有心底的忧郁  相似文献   

19.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5):M0001-M0001
2002年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活动,2006年作出建设生态南宁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朝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南宁生态示范创建的"棋局"步步连环。为打造"中国绿城"品牌,从2006年起南宁每年植树150万棵以上,并推进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构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邕江和主要交通干线为主轴,由中心城市(南宁)—副中心城市(各县县城)—重点城镇—小城镇组成的大南宁城镇体系,打造大南宁“一小时经济圈”。邕宁,作为距离南宁城区最近的一个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镇化建设,融入大南宁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