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警絮三题     
我肃立在红色娘子军雕像前,默读着那篇浓缩了的血与火、青春与生命的历史。于是,我的面前出现了一条血路,那些驱赶黑暗的英魂向我走来……沿着时间隧道,我来到她们中间。我看见她们憔悴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我看见她们吃的是草根,心中便涌出一种难言的滋味;我看见她们坐在月光下,哼着小曲,憧憬未来,是那样充满自信;我还看见,当枪声大作的时候,她们是怎样地奋不顾身……是什么支撑着,使得她们如此坚强?是为了什么,她们竟这样舍弃生命?她们笑了,但笑得并不轻松。她们谈起了她们的经历、她们的遭遇、她们的苦难,从她们的目光中透出的是怎样的一…  相似文献   

2.
知道散文集《心灵的北斗》就要出版了,我从心里高兴,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稿,一篇一篇地读着,感动着,心里就像湖水一样荡漾开了涟漪.散文集《心灵的北斗》是对盲人文学创作的一次巡礼,它描绘了一幅幅至真至美的画卷. 书中的55篇散文凝结着55位盲人作者对生活深挚的情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是一本特殊的散文集,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全都是盲人创作的,说它特殊,是因为很多原文都是用盲文写就的.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些文字都是在黑暗中写的,而不是在明亮的灯下.我想,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这一篇篇文字就像一束束心灵的烛光,在黑暗中探照着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听禅     
没有什么能代替禅,禅不是苦,也不是乐,甚至不是一种形态,而是心的原态,是灵魂的歌唱。这一年,上天给了我太多的考验。仿佛在这一年经历了许多难言的苦难,而这一切的因果,我想都是我必须要默默承受的。于是,一个个不眠之夜里,我看了很多关于佛的文字和人间的道、世间的理,想从中获得一些解脱。然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它,往往可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是,元月8日这天上午,我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处六大队采访一个非常特殊的女子时,却使我对上述说法产生了怀疑。这女子二十多岁,长着一双和许多女孩子一样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她是被两位刑警押进办公室的。这时候,大队长马志刚已向我介绍完案  相似文献   

5.
她们,是一群年轻的女孩子,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她们被定义为"新一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她们受益于平民教育。今天,她们接过"爱心接力棒",也为平民教育贡献自己的热血青春。她们,是一群平民教育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徐苹 《文明大观》2001,(11):79-79
我可能真的应该获得热心作者的称号。这么些年来,在全国这么多的书山报海里,只有《文明大观》和我关系最密切。我把一篇篇稿子传过去,它几乎把我的一篇篇稿子登出来,我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是鼓励再鼓励,并不是我身怀绝技,但我真的在鼓励下,拼命干起活来,因此确实传播了不少精神文明的东西。尤其是,我在厦门的许多单位办公桌上,看到《文明大观》,或者在众多单位的人嘴里,听到评说我的哪篇哪篇文明文字时,我就有了一点儿“传播文明,开启新风”的愉悦。  相似文献   

7.
叶洪 《中国保安》2007,(3):66-68
一位经历无数苦难,却一直寻找亲生母亲、即将诀别人世的女孩儿,“妈妈”的出现让她了却了生命的最后愿望。原来,这竟是一次好心人特别的爱心关怀——  相似文献   

8.
南方水印象     
祝勇 《人民公安》2006,(10):58-59
南方的水,遍布神奇的皱褶。透明、轻巧、恍惚。与女孩子衣上的皱褶不同,水上皱褶是游动的。女孩子衣上的皱褶也常是游动的,在她们行走的时候,皱褶便随她们行走的节奏而出现变化,但是,当她们静止下来,比如当睡眠时,皱褶便陷入寂寞。由于土布的自然垂感,或者由于经年的水洗,她们的衣裳分布着一些皱褶,就像那些因山形起伏而岔开的小径。织物的质感遮掩了肌肤的光泽,使它愈显神秘和性感。但皱褶与身体的曲线有着某种呼应关系,它用一种暗语来传达身体的魅惑。水上的皱褶却从不寂寞。在河流的表面,这些天生的花纹每时每刻都变着形态,仿佛它们的生…  相似文献   

9.
我是怀着沉重而压抑的心情写下这篇文字的。   我一直试图去歌颂青春女性那花一般的美好,那锦一般的绚丽,然而隐藏在绚丽美好之下的,却有太多的软弱与泪水。   当她们那如诗如梦的世界被强暴所粉碎,她们最恨的不是施暴者,她们最期盼的不是将施暴者绳之以法,而是永远掩盖这种“丑事”。   她们受伤的心仍在淌血,我实在不知是该同情她们的不幸,还是该谴责她们的愚昧与懦弱,抑或是诅咒极端罪恶的暴力 ? 弱者·女人·泪   初夏的一天, 26岁的青年女工方小亚拖着疲惫的步子向一个青砖墁瓦的院落走去。   “小亚,你怎么才…  相似文献   

10.
盼辉:你好!读过你的来信,我心情很沉重。虽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你经受的苦难,似乎也多了一点。我很同情你的处境,有很多安慰的话想对你说, 却又咽回去了。男人与男人之间,或者说一个有残疾的男人与另一个有残疾的男人之间交谈,似乎需要谈些更"坚硬"的东西。别人的同情会使我们心里好受些,但听多了不免多愁善感。我个人体会,残疾人应该学会与孤独、困难、黑暗谈话。我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有时候独处的感觉很神圣,只要你决心活下去,不向困难低头,你就会从与孤独、困难和黑暗的交谈中得到力量。我这种说法也许很玄奥,它完全是精神世界的描绘,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豁然开朗。当然,你我都不是超凡脱俗的神仙,要食人间烟火,要面对生活中的许多具体的困难。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对你目前的处境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也  相似文献   

11.
正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她的一篇随笔里这样写到:"最富于才华的文章,倘若脱离了它的基本生存要素,也只不过是尘土、砂子和草皮而已。"我不想让这则刚刚拉开帷幕的文字上演一场弥漫教条的"正剧",蒙田说"我并不教诲,我只是叙述"。借用他们的话,是希望这个内心涌动着不安与繁复的夜晚,能在从容的叙述里得到平静和简单。曾经在一个课堂上讲过文章的"生存要素",即学问、才气、见识和情趣,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过节的烦恼     
编辑老师:新年好!我是一名最普通的保安员,过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时,我除了想念远方的亲人,再有就是抱着《中国保安》不断地翻看,它已经成了我们离不开的真挚“老友”。既是朋友,有些心里话就想说出来。我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还是老乡或朋友介绍来当保安的,来了以后,自然少不了常联系。今年元旦,我一想过节了,就给和我一起当保安的老乡和朋友写贺卡、发祝贺的短信,而这些人中又多是女孩儿,队友们一看我写她们的名字就开玩笑说,我和那么多女孩儿联系也不怕累,甚至还有一些过分的话。我听到后,也知道他们并无恶意。本来过节是高…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花絮     
从6月开始,北京的街头多了穿保安制服的女孩子,这30名朝气蓬勃,充满英姿和活力的女孩子,作为首都第一批女保安将亮相王府井大街等亮点地区,不但为首都街头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更为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东城分公司锦上添花。走近她们,感知她们,你会发现,她们虽然没有花木兰扬鞭策马驰骋疆场的大气磅礴,但却犹如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着生命的光华。做为首都第一批女保安员,她们在保安之路上,努力、追寻,用行动实现那不变的诺言……保安制服圆了我的梦(赵文凯)“记得临行的那天晚上,心情无比的激动,躺在…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注重细节的时代, 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情感,乃至生活状态。 许多女性抱怨工作带给她们的身体疲劳,即使她们恪守着诸多健康准则。 那么是什么使她们工作过后,一身疲惫呢? 也许认真对待办公室健康的时候,我们忽略的正是细节问题,它无声无息伤害了我们的身体。安的一天,或许可以让你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常常会琢磨文字的光芒,或者说,如何让文字组合在一起更有力量。自有文字以来,无数的著述者谁不希望自己笔下流淌出的文字,能在浩瀚夜空下闪烁出哪怕像萤火虫般的一豆星光呢?对文字光芒或力量的追求,成为许多作家孜孜不倦的目标和动力。华静是这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位,且卓有成就。2016年5月,小文《守望》有幸与华静的一篇大作在《中国财  相似文献   

16.
马迎 《中国保安》2005,(6):46-48
我是在一个小商品市场认识丽春、丽秋这对姐妹的,她们闪动着明亮的大眼睛,冲我友善地微笑,好像是天天见面的朋友。从山村到城市,从深圳到北京,从当学徒到做生意,她们的成长伴随着一步一步打工路上的艰辛。妹妹丽秋向我动情地讲述着她们的故事,那是小鸟追逐蓝天的故事……我们的老家在山东莱阳,那是个产梨的好地方。黄清清的大鸭梨,又脆又甜水气又多。家里就我们两个女孩,父母靠辛苦种地、伺候果树供我们读书,生活挺艰难的。2000年,姐姐念到高二,我刚刚初中毕业,这在农村,女孩子能把书读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学识不浅了。姐姐一直有个要好的男…  相似文献   

17.
《时代潮》2001,(15)
提及女子特警队,许多人都能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其实,在她们武艺超群、英姿飒爽的背后,她们更爱美、更有情、更心灵手巧,女孩子特有的天性,她们都有,她们的内心更加丰富。因笔者与她们同在一个单位,平时比较熟悉,采访中才抓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女子特警队的训练是高难度大强度的,可以这么说——有些残酷。可她们再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10月来临的时候,酷热远走了,蓝天下的所有忙碌都期待着出现一个金色的果实。这应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那么,你能收获什么呢?银子?房子?车子?还是美好的爱情?或许,你更多的收获是关怀和被关怀,那是我们生活中充满希望的理由。 看着一篇篇读者的来信,我想,正因为有了这些简单的文字,热诚的心,我们杂志编辑才有了自己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持续感动     
我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主要在1999年杂志改版以后。过去我仅仅是《人民公安》的一个忠实读者,而后我成了《人民公安》的一位虔诚作者。不光是读她的文章,而且为她写文章,这使我对《人民公安》有着另一样的情愫。短短两三年,我在《人民公安》上发表了近20篇文章,其中还有4篇稿子爬上了头条位置。我知道,读稿、写稿、发稿毕竟只是一个过程,时光的眼(?)眨,又有无数期杂志的新页码被翻了过去,许多的新文章会(?)文字。但因为写文章与《人民公安》结缘,却使我拥(?)这种感动,不仅仅是编者与作者之间的(?)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人民公(?)使我的笔尖能划出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安慰     
今年夏天,当我动笔写《走进中共特工的神秘生涯》一文时,我说,我要用这篇文字完成我对三个人的心愿:王释奇、朱玉琳、蔡茂林;我说,我要用这篇文字为我心中敬重的这三位无名英雄立三座纪念碑。这话是说给今年夏天已经病重住院的释奇老人的──而朱玉琳、蔡茂林那个时候都已经先后辞别了人世。冬日里,当这篇文字相继刊载在《人民公安》第21期和第22期上时,病势沉重的王释奇老人又住进了医院。老人住院,编辑部寄来的《人民公安》第21期,随他形影不离地摆放在洁白病床的床头上,前去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探望的人和大夫护士都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