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与子女签订《分别赡养协议》差点老无所依郭大爷养有三儿一女。到了应该尽享天伦的年纪,郭大爷却把三个儿子告上了法庭。原来,1995年郭大爷老两口与三个儿子签订了《分别赡养协议》,约定大儿子负责赡养母亲,其余两个儿子负责赡养父亲。因为当时女儿已出嫁,分家时没有将财产分给女儿,所以协议中并没有约定女儿应该承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母亲去世后,大儿子便对父亲的拮据生活不闻  相似文献   

2.
策划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许光达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为了管教孩子,他给儿子立了三条规定: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  相似文献   

4.
父亲牵着年幼的儿子逛商场。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亲乐此不疲,儿子却截然相反,跟随父亲才走进商场便哭闹不停。父亲连哄带骗甚至打儿子都无济于事。儿子很是委屈,哭闹得更厉害不说,索性甩掉脚上的鞋以发泄对父亲的不满。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只得先拾鞋再和儿子“算账”。当父亲蹲下身子拾鞋时,惊呆了:一点儿也看不到商场的花花世界,看到的只是来往穿梭的脚,鞋上的污垢、怪味更让人生厌。父亲忽有所悟,拾起鞋后,抱着儿子继续逛,儿子不哭了。还破涕为笑。  相似文献   

5.
拍案惊奇     
耀忠  秋雨 《廉政瞭望》2012,(4):42-43
父亲的玩笑 南京一10岁男童误信父亲“吃饱走回家”的玩笑,历时8个半小时步行30公里回家。父母以为孩子失踪,报警寻找未果。晚上八点半,父亲接到儿子电话,才知道儿子已经回家了。  相似文献   

6.
策划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老子:“你在城里到底干什么?挣钱来得这么快,且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7.
父亲没文化,请来教书先生教两个儿子学文化。一次父亲问教书先生,您看我这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将来谁有孝心谁出息大呢?先生笑而不答,拿出两个苹果,一个是青的而且还有一大块麻点;一个是红彤彤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先生对两个孩子喊道:"你们两个过来吃苹果。"小儿子抢先把那个红彤彤的苹果拿在了手里。先生对小儿  相似文献   

8.
草山、井冈山,是中国的两座名山。一座在台湾,一座在大陆。两座山遥遥相对,蒸腾着不同的气象,闪耀着不同的精神,蕴含着不同的意义。1949年的某个时节,从大陆来到台湾的父子两人,行在一条山间小径上。初到台湾的父亲问儿子此山何名,儿子回答叫草山。草山?!这触动了父亲敏感多忌的神经,连说不好不好,我们到这里来,不成了落草为寇的草寇吗?曾经不可一世,指挥千军万马扬言三个月就可消灭“共匪”的父亲,在大陆居住过庐山、峨眉山,奈何跑到台湾的草山来落草?信奉王阳明哲学的父亲灵机一动,就说改叫阳明山吧。儿子唯唯。其实,这山叫草山也好,叫阳…  相似文献   

9.
家在浙江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2004年初,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二儿子赡养母亲。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10.
一堂人生课     
国际电影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于1947年7月30日出生在奥地利格拉茨的特尔村,父亲是一位警长,更是施瓦辛格的人生导师。10岁生日那天,父亲让儿子说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小施瓦辛格面对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许下了三个愿望:第一,成为世间最强壮的人;第二,成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3个成员,面对罪犯闪着寒光的“断肠刀”,大义凛然,前赴后继,同凶残的罪犯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父亲倒下了,母亲和儿子又冲了上去。当罪犯被儿子打倒擒获时,父亲牺牲了,对父亲一往情深的母亲悲恸之下36个小时后也告别了人世。留下了年逾八十的老父和一双儿女…… 1994年12月11日凌晨2时  相似文献   

12.
三郎者,姓李名孝先,在家排行第三,故小名“三郎”也。两个姐已远嫁内地,父亲是六十年代转业进疆的“三八式”老干部,在农场摔打一辈子,退休前硬把远在大连上大学的儿子及同窗女友给“逼”了回来。真可谓:壮哉  相似文献   

13.
相信自己     
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是位将军,儿子是个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根箭,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上等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露出的箭尾,一眼便可认出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成的。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想像着随自己嗖嗖的箭声掠过,敌方主帅应声落马。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收兵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喜气的冲击,忘记了父亲的叮嘱,“呼”地拔出宝箭——骤然间,他惊呆了:一根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根折  相似文献   

14.
李标 《当代党员》2013,(5):76-76
他出生于奥地利,他的父亲在维也纳开了一家制锁店,生意很好。父亲希望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从读小学开始,儿子就开始喜欢音乐。开明的父亲在儿子八岁生日那天送给他一架钢琴,还聘请了维也纳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做儿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4):89-91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兖州城南,有一户尹姓人家,近几年出了3个大学生,被当地人称羡不已。大儿子尹训国现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二儿子尹训宁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1998年,三儿子尹训东又以超出分数线150分的成绩被山东大学录取。然而,就在三兄弟相继考上大学后,他们的母亲积劳成疾患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危在旦夕。只有置换血浆才能保住性命。但换一次要花6000元,一个星期得换两次,要换多长时间目前还很难说。巨大的经济压力压向了尹家。母亲是个普通农民,父亲前年下岗后四处打工也没挣下什么钱。三个儿子上…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9,(10)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内务部部长。消息传到家乡,在家的廉伯、子谷两个儿子,想到北京去看望分离23年的父亲,也想趁此找个工作,为节约川资,又想叫父亲找一找去京的便车,于是写了封信给谢老。下面是谢老对儿子的亲笔回信: “子谷、廉伯:  相似文献   

18.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  相似文献   

19.
马彦铭  雷越毅  石科圣 《党课》2011,(22):90-94
一个父亲亲手将4个月大的儿子卖掉,其中有多少无奈与不舍?  相似文献   

20.
梁华银 《红岩春秋》2023,(12):48-51
<正>我是原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梁隆泰、赖贤的第三个儿子。父亲梁隆泰于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地下抗日救亡工作。曾任广东梅县松口区区委书记,1940年奉调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他先后干过门卫收发、周恩来公馆馆长、八路军办事处经济组会计科科长等工作。母亲赖贤于1939年在广东梅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父亲做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