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年实话》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简称少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于1931年7月1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永丰县龙岗创刊。少共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少共中央局秘书长魏廷群先后担任主编。少共中央局领导人顾作霖、凯丰、张爱萍、陈丕显以及曾镜冰、萧华、刘志坚等经常为该刊撰稿。1933年初,上海少共中央迁入中央苏区与少共苏区中央局合并后,《青年实话》成为  相似文献   

2.
正据11月23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反馈巡视情况。组长项宗西表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广西有的领导干部在职务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不得利用各种机会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却置若罔闻,不仅"突击"提拔干部,还在离任交接时大量"突击"提拔干部,其范围之大,人数之多,令人吃惊。我国的《刑法》《公务员法》以及最高检察院关于渎职罪的司法解释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也都有可以直接适用于突击提干者的具体条文。比如,《公务员法》规定,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务  相似文献   

3.
正1931年12月18日,周恩来以"伍豪"的名义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了一封信,短短600余字,却对中央苏区纠正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不久,苏区中央局做出《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央苏区的肃反扩大化基本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陈赛 《党史博览》2021,(11):28-31
1931年11月,李富春到达中央苏区,不久被苏区中央局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委机关最初设在兴国县牛坑塘李家祠堂,李富春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里,李富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把兴国县建设成为闻名中央苏区的模范县.毛泽东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称赞道:"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这"第一等的工作"包含着李富春倾注的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5.
《宣传教育与干部问题》是一篇未被收入累年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文献集、文库、史料集的党的文献。经封面内外文字与正文中符号笔记的比对,可以推测出,它的发文机关是苏区中央局;经对其中提到的《红色中华》《斗争》《青年实话》等刊物的编辑出版时间和中央教育部印发的其他文件的内容和行文特点的分析,可以推断出,这篇文献的形成时间是1933年2月至5月间。这份文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对于宣传鼓动工作的认识既有高度又很深刻,是苏区中央局接受中共中央批评,对宣传鼓动工作进行改正的步骤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任弼时从1931年4月来到中央苏区到1933年4月调任湘赣省委书记,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两年,作为苏区中央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了具体的战略问题,并担负起苏区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和战争后勤工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使苏区中央局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任弼时从1931年4月来到中央苏区到1933年4月调任湘赣省委书记,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两年,作为苏区中央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了具体的战略问题,并担负起苏区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和战争后勤工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使苏区中央局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1934年3月1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做出关于邓子恢、刘炳奎两同志错误的决定,对在收集粮食突击运动中表现机会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邓、刘二人,分别做出严重警告和警告处分。3月26日,时任粮食人民委员部(中央粮食部)部长的陈潭秋,发表《收集粮食突击运动总结》,也点名批评了邓子恢。这是继头年8月9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因邓子恢在领导财政工作上犯有原则性错误,而将他担任的中央财政部部长职务免去  相似文献   

9.
"四清"运动是1963至1965年期间,根据中共中央连续发布的《十条》和《二十三条》指示,在我国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参加了由公安部和山东省公安厅组成的工作队,去山东曲阜姚村公社姚村大队薛村生产队搞了八个月的"四清"工作。在当时和尔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参加"四清"工作对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不仅要写进人事档案,  相似文献   

10.
1931年11月,李富春到达中央苏区,不久被苏区中央局任命为苏区江西省委书记,直至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离开江西。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李富春为苏区江西省呕心沥血,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创了苏区江西省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生命线"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达,也是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1932年7月,党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此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命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回顾"生命线"论断的源起、形成和发展过程,古田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犹如  相似文献   

12.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暨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水东街人民巷43号。 1932年3月初,中共闽粤赣苏区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苏区中央局派任弼时出席指导大会,任弼时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闽粤赣苏区党的任务》决议案、《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苏维埃工作决议》、《白区工作决议》等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13.
从1932年初至1934年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党史上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反腐肃贪运动,先后查处了几起贪污腐败大案,在中央苏区引起极大震动,充分展示了党和苏维埃政府反腐肃贪的决心。谢步升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腐第一枪1931年10月,在上海的党中央指示由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毛泽东率领中央局成员于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苏大"),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临时中央政府将驻地选在了瑞金叶坪村。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李海文《关于中央军委与中革军委之间的关系》(载《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李文)一文,颇有收获。但总觉得李文仍然没有弄清中央军委与中革军委之间的关系。笔者根据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料,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931年1月15日,在瑞金成立了中共苏区中央局,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等9人组成。同时组成了军委。因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未到职,暂由项英代理书记,同时兼  相似文献   

15.
<正>1933年5月,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和副书记的任弼时,被调到湘赣苏区担任省委书记。关于调动的理由,传统的观点是,博古、洛甫等因任弼时"不拥博、不赞成(福建)省委是路线错误,以及《什么是进攻路线》的文章的态度","执行极左路线不彻底,工作不合手而派(他)到湘赣工作"。后来论者在谈到这个问题以及批判博古的"左"倾路线错误时,也就陈陈相因、并无新意。然而,  相似文献   

16.
关于扩红运动,这项在苏区根据地中经常开展的活动,一向涉猎不多,属于苏区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了对扩红运动有完整的认识,前不久,陈晓光、吴国安两同志以《福建反"罗明路线"事件与苏区团的工作》为题,就"左"倾表现的反"罗明路线"斗争对扩红运动的危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1931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任弼时等三人组成"中央代表团",前往中央苏区。"中央代表团"肩负的使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达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和健全苏区中央局的领导机构,全权调查处理"富田事变",协助苏区中央局筹备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并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央代表团"到达苏区后,除了筹备召开"一苏大会"一项外,其余几项使命很快完成。到了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苏  相似文献   

18.
近期发生的众多"突击裁员"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误解《劳动合同法》而起。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劳动合同法》是继《物权法》通过后与老百姓权益密切相关的又一部法  相似文献   

19.
据11月23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10月31日至11月1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反馈巡视情况。组长项宗西表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广西有的领导干部在职务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不得利用各种机会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却置若罔闻,不仅"突击"提拔干部,还在离任交接时大量"突击"提拔干部,其范围之大,人数之多,令人吃惊。我国的《刑法》《公务员法》以及最高检察院关于渎职罪的司法解释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也都有可以直接适用于突击提干者的具体条文。  相似文献   

20.
正1931年4月17日,少共(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在江西省宁都县青塘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顾作霖兼任书记。少共苏区中央局的成立使一度停顿的苏区共青团工作又重新恢复起来,并使之发展壮大,成为苏区共青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在中国共青团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受立三路线影响,苏区团的工作一度陷入停顿1930年3月初,周恩来离开上海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留下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李立三主持中共中央工作。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领导下通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