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由中共山西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与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山西革命烈士家书》《三晋英模》两本书日前出版。前者收录24位曾在山西工作战斗过的革命烈士的多封家书,从不同侧面展示烈士们执着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奋斗献身的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迎来共和国五十华诞的时候,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编纂的《三晋英模》丛书第一卷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饮水思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事,可喜可贺。山西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在这块土地上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在新中国成立后,英雄模范们又为翩中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晋英模)饱蘸革命深情,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为着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gO名战…  相似文献   

3.
武威方  杨会 《党史文汇》2023,(12):58-61
<正>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主编的《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生活账》(三晋出版社2021年版,以下简称《生活账》)是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记录了张健民及其家庭从1952年7月1日到1993年5月11日近41年日常开支的12册账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张健民每月的购书记录,呈现出一位与书相伴、热爱读书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相似文献   

4.
导读     
《湘潮》2003,(2)
三月的春雨,诉说着英模的先进事迹;三月的春风,追赶着英模的永恒步伐;三月的春光,展现着英模的风采与魅力……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3月11日,是为民书记郑培民去世一周年。雷锋、郑培民,他们是千千万万共和国英雄模范中的典型。我们感怀英模的风范,我们敬仰英模的崇高。这一期的本刊策划就是聚焦英模。在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有一群“活雷锋”。他们是雷锋的战友,与雷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他们写雷锋、演雷锋、说雷锋、唱雷锋、舞雷锋……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宣传雷锋。…  相似文献   

5.
《红岩春秋》2009,(6):F0003-F0003
11月28日,为纪念重庆解放60周年,重庆解放系列图书《重庆读本》,《解放60周年重庆英模谱》,《重庆解放》,《解放大西南》,《跨越60年的重庆记忆》,《科学发展新追求》首发仪式在解放碑现代书城举行。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三秦大地上,曾出现过两张《解放日报》,一张是大名鼎鼎的延安《解放日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最大、贡献最大的机关报,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7年3月27日停刊,前后出版了近6年时间;另一张是在西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它前后只存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其影响虽不时与延安《解放日报》同日而语,但它的创刊时间却比延安《解放日报》要早4年多。西安《解放日报》是由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西安事变的第二天,即1936年12月]3日创刊出版的,报社地址在“西安五味什率”。它是由东北军、西北军共同接管《西京日报…  相似文献   

7.
60年前,一位名叫张思德的普通战士,在陕北安塞的深山里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主席不仅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而且在会上发表了光耀千古的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几十年后,张思德作为新时期我军重点宣传的英模人物之一,荣居“中国人民解放军七英模”之列。2004年,适值纪念《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和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之际,陈惠方、廖可铎新著的《张思德传》,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张思德的生平事迹,启发和引导我军青年官兵和广大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陈世珍 《前线》2014,(10):83-8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称《起源》)是恩格斯晚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写于1884年3月底到5月26日,1884年在苏黎世出版第一版。1891年在斯图加特出版第四版。《起源》在中国影响较广,先后出版过多种版本的中文版。本文根据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写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从事党和军队的政治工作,在新闻宣传思想和办报实践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建树和创造。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主编的《红星》报,不仅对指导和促进革命斗争、加强我党我军的政治建设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在我党我军的报刊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红星》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唯一的一张报纸。它由红军总政治部创办,1932年12月11日创刊于“红都”瑞金。1933年8月至遵义会议结束,邓小平主编《红星》报。以后在他领导下,又出版了10多期,直至停刊。 《红星》报基本概况。《红星》报从创刊到停刊,共出版120多期。其中,从创刊到1933年5月邓小平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共出版35期;1933年5月至遵义会议结束,共出版75期;遵义会议结束后至1935年8月3日停刊,又出版了10多期。《红星》报为4开,一般为4版,初为5日一刊,铅字排版。由于办报条件限制,实为不定期刊,最短两日一期,最长半月一期。有时铅印,有时油印。长征途中均为油印。邓小平于1933年8月任主编后,先后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29日上午,三晋文化研究会和山西省历史学会共同召开纪念刘开基同志诞辰100周年暨《公仆刘开基》一书首发座谈会。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李玉明主持会议。中共山西省委原书记李立功,省政协原主席郭裕怀,省人大原副主任梁国英、杜五安,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赵凤翔,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党报研究》2005,(5):46-46
英文《上海日报》日前宣布,从10月8日起,报纸由对开改为四开,周一至周六每日出版40到48版。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出版了。这个《文集》收集的主要是毛泽东同志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四一年的有关调查研究的论述和农村调查报告。《文集》在一九四一年延安出版的《农村调查》一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锲 《求是》1998,(18)
时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现在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这个和平的年代没有英雄,也不需要英雄。”读完《追寻永恒——共和国英模的昨天和今天》(《党建》杂志社编辑、学习出版社出版)这本新书,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指出,时代呼唤英雄,英雄依旧辈出! 翻开这本厚厚的书,迎面走来的是建国以来的一位位著名英模。他们是我们优秀儿女的代表,是我们时代乐章最强劲的音符。他们之所以崇高、伟大,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先进的思想,代表了共产主义的品德,代表了人类精神进步的趋势。 善于采撷人物自身的富有个性的语言来揭示他们性格的本质方面,是本书的显著特色。譬如,有人问老英雄孟泰,当时那么危险为啥还往前跑时,他的回  相似文献   

14.
齐芳文在2月12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2月1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总结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学术论著。《总纲》提出了到2050年我国可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老读者。从《湖南党史》到《湘潮》,我是每期必读。捧着你们精心雕琢的《湘潮》第2期,我利用星期六的上午迫不及待地读完。第2期中的《刘伯承元帅家事琐记》、《1929年宋任穷找党》、《卢光:破译生命科学神话》等文章让我回味无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刊策划聚焦英模。《一个榜样的诞生——黄祖示谈宣传郑培民的前前后后》、《老郑,我好想你》、《一盏不灭的明灯》等3篇文章,集中刻画了郑培民的光辉形象。我读后深受教育。郑培民同志不愧为新时期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楷模。在郑培民去世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  相似文献   

16.
《党史札记二集》,是龚育之继1999年出版《龚育之论中共党史》、2002年出版《党史札记》和《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增订新版)后,为关心、学习、研究、宣传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们提供  相似文献   

17.
书架     
正《不确定的荣耀》作者:阿马蒂亚·森让·德雷兹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的教训》作者:习骅出版:中信出版社《品读国学经典》作者:夏海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思想者心灵简史:从苏格拉底到尼采》作者:[美]詹姆斯·米勒出版:新华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红色中华》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以后又改为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这份红色报刊在中央苏区到底出刊到何时?有些同志根据人民出版社1982年影印出版的《红色中华》合订本提供的资料,断定《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只出刊到1934年10同3日,它在中央苏区的最后1期是第240期。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统一部署,经区委批准,由区党史办牵头编辑出版《怀柔英模》一书,客观、真实地记述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以存史、资政、育人。目前,英模资料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已全面展开。一、成立编委会,做到组织有保障2011年11月,我们开始筹备编辑《怀柔英模》一书并成立了编委会。区委副书记萧有茂任编委会主任,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王红兵,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潘临珠,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彭丽霞为编委  相似文献   

20.
说到芜湖铁画,也许不是所有的人都很熟悉,但是如果提起人民大会堂里那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巨作——《迎客松》图,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电视上、报刊上,都经常出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英模人物以及来访的外国贵宾在《迎客松》图前留影的画面。而这幅《迎客松》,正是芜湖铁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