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西班牙共产党与人民共产党是西班牙较有影响的传统左翼力量。苏东剧变后,两党分别走上了"革新"与"传统"两条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主张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多个共产主义政党的存在和相互间的分歧、矛盾和斗争,不仅削弱了西班牙的共产主义力量,也让人民群众思想上产生严重混乱,放弃了对共产主义政党的支持,这成为西班牙在独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好不同共产主义政党间的理论分歧,对于加强共产主义力量的团结和合作、实现社会主义运动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条条大路通向罗马"——这是西方的一句谚语。人类社会恰好就是这样发展的。各国人民的前进道路互不相同,但是最终都会走向共产主义。从另一方面讲,共产主义虽然一定要实现,但是各国人民只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能达到这一光辉目标。因此,历史工作者历来注意研究各国人民是如何开辟自己道路的,尤其重视研究列宁是如何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把"个人全面发展"视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志,并从两种视角予以阐释:从社会关系需要消灭阶级角度,将之作为消除分工岗位限制的前提;从自然关系趋向"自由个性"角度,将之作为劳动能力脑力化的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两种思路融合在一起,通过政府作用促劣变优,展示了共享社会力资源的前景,创新了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始终存在着激进与保守、革命与改良、科学与民主这两大传统。社会主义的科学或革命传统秉承了现代启蒙的理性精神,将历史、社会和政治问题视为人类的知识和科学可以给予解答或解决的对象,因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科学传统,并为共产主义的革命和社会改造运动所继承;社会主义的民主或改良传统将自由和人类的自我解放理想从共产主义的语境中剥离出来,并将之兑现为以市场和民主为实证基础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这一传统为修正主义所开启。社会主义的这两种传统都存在着历史性的误区:前者有着难以抹去的乌托邦痕迹,以及对于政治或人的政治本性的根本遮蔽;后者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解决、克服或超越稀释为单纯的市场或民主问题,因而清除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然而社会主义,倘若要作为一项有意义的人类事业,就应当既要秉承正视人的政治本性的民主传统,又要秉承有效回答或解答资本主义问题的科学传统。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学者、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詹姆斯·劳勒2004年5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作了题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阶段理论》的讲演,讲演的前部分认为对共产主义的研究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一种是虚无主义的方法,一种是辩证的方法。前者信奉的是要么是资本主义要么是共产主义这样一种抽象的非此即彼的逻辑,否认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后者认为共产主义形成于资本主义的母体之中,在它们之间存在辩证的“中间环节”。前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事物持彻底否定的态度,后者关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积极成分,即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现实的共产主义因素。劳勒支持后一种观点。讲演的前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建构是在中华文明自身发展逻辑、现代文明发展逻辑与共产主义运动逻辑共同演绎下实现的,而将这三大逻辑之间以及让它们与中国人民实践连接起来,并起到枢纽性与核心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使现代文明在中国基本确立,而且还探索出一条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证明了人类现代文明实现形态的多元化,而非只有一种"普世模式";也说明人类文明发展将持续进行并且能够走向未来新的文明,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当下的所谓"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埃及是中东地区最早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国家之一。埃及共产主义运动起源于欧洲,但在埃及社会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并与埃及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进程相互交融,反映了埃及人民摆脱外国殖民统治的诉求和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渴望。尽管埃及共产主义运动从未获得实质性的政治权力,但其对于埃及社会,尤其是埃及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的思想影响,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埃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内部的分裂与分歧、埃及政府的镇压、群众基础的缺乏以及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衰落等因素,导致了埃及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8.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能够从百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党一跃成为百年大党强党,有其发展壮大的密码:党肩负着初心使命使党群关系成为同心圆,党遵循同心圆的基本定理,从而持久获得永不懈怠的精气神和人民群众力量之源;党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为人民民主不懈奋斗的成果。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争得人民民主,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根本政治和社会条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人民民主,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根本制度保障;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人民民主,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正确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升华人民民主,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崭新局面。在厚重的民主发展历史逻辑基础上,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对于深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于走好新时代新的赶考路、确保中国共产党永久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对于应对“美式民主”挑战、充分释放中国民主的巨大优越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自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共产主义社会是自治的人类共同体;在无产阶级国家,对人民的管理会被人民的自治取代,实行人民自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无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就是自治;自治是政治自治与经济自治的有机统一;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应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马克思的自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自治理论,并对人类的自治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研究要突破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过时的观念,系统研究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理论和实践;应以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依据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体现中国社会进步的要求和中国人民实践的需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应在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当代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打开新的理论视野的指针.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祖国,党的十五大召开,1997年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大背景下更令世人瞩目.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国在“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更加繁荣昌盛.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总结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因此,1997年,将是我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飞的一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青少年的素质培养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的百年大计,跨世纪的时代需要具有跨世纪素质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应该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应该引起全党、全社会的关注.万事人为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获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社会主义也经历了极其严重的挫折.反思这成功与挫折,有几条基本经验发人深省:其一,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其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其三,社会主义必须与时代要求同步;其四,社会主义是在开放的多元力量结构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社会主义"是近十几年来委内瑞拉的主导意识形态和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其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和庞杂的思想来源。"21世纪社会主义"以反对资本主义为逻辑起点,强调人民的政治和经济权力,提倡集体主义价值,力求实现经济多元化,试图构建共生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欲以统一社会主义党为中坚、以文人和军人为主体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马杜罗完全继承了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理念。"21世纪社会主义"重塑了委内瑞拉政治经济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生困境,但它不仅未能缓解对石油经济的过度依赖,反而使委内瑞拉社会对抗更为激烈,其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社会经济政策也对委内瑞拉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在理论上具有原创性,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推进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总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主要表现为坚持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在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主要表现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四个伟大"统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在发展趋向和前景上,主要表现为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的优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社会建设,而公民社会则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建设。当前各级党政部门大力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与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所形成的公民社会在实践中演绎出两条平行的社会建设路径。通过创新法制和塑造公民、改革体制和发育社会、改革党治和以民为本、创新政治和服务社会等路径,能够实现这两条社会建设路径的有效对接,从而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潮流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社会主义标准的把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他们还明确地提出,不要企图制定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的十分完备的、不可改变的标准,不要仅仅从书本上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认识和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果运用他们的思想方法,则有利于说明当前的社会生活,有利于当前实践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正成为转型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近现代中国社会运动形成的遗产是什么?对今天的社会运动有什么影响?200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应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教授的邀请访问美国。双方就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农民起义、共产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政治传统、以及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对话整理摘编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布兹作为以色列社会中微型、小众、独立、自治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实验,是犹太锡安主义传统和社会主义理想相结合的产物。基布兹之所以维持百年并获得相当的成功有其特殊性,具体包括:共同体规模很小、属于自愿的小众模式、保持独立和实行直接民主等自身优势,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产生的生存压力和集体互助需求、民主法治、市场经济等有利的外部社会大环境,以及犹太民族集体主义宗教文化传统的支撑。但是,基布兹的集体主义模式有明显的局限性,它与当代复杂的社会经济机制、人性的自利动机和个人主义潮流之间存在张力,并最终引发基布兹模式的危机与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部分基布兹改弦易辙,通过融入个人主义原则,从严格的共产主义公社向着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集体合作经济模式转型,成为以色列资本主义社会中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群岛。  相似文献   

20.
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解读马克思和斯大林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是否存在商品生产的问题上 ,斯大林和马克思的不同观点实际上是一致的。斯大林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而是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的一个特定的阶段 ,马克思并不否认在这样的阶段存在商品生产。在商品生产会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的问题上 ,斯大林和马克思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马克思讲的是价值规律作为基本规律的商品生产 ,斯大林讲的则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的新型的商品生产 ;斯大林并不否认在价值规律的自由调节下会导致资本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的比较初级的阶段 ,我们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也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发展关于商品生产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