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摄制于1956年的国产故事影片《上甘岭》,是新中国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片,它取材于当年朝鲜战场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以艺术再现的手法,讲述了上甘岭之战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顽强坚守坑道阵地,与强敌浴血厮杀,最终在决定性大反击中取得胜利的生动场景。影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更是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然而,在艺术再现的背后,战史上真实的上甘岭战役又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在艺术再现向战地真实的还原中,解开其间的层层创作取材关系,无疑会让人更好透过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了解到上甘岭的英雄事迹后,当即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秋,美国侵略者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43天的时间里,在上甘岭这块  相似文献   

3.
关捷 《党建》2019,(3):38-40
正1956年12月1日上映的影片《上甘岭》,是新中国具有史诗品格的红色经典电影。影片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上甘岭原本是朝鲜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在此打响。战斗惨烈程度世所罕见,美军调集大炮、坦克、飞机,向我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约3.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古琳晖 《党史博览》2012,(12):22-24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侵朝美军对金化以北五圣山上甘岭地区发动了一次自称为"最猛烈的攻势"。此役,敌人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阵地上,投入6万多兵力、300多门大口径火炮、100多辆坦克,每天出动飞机70多架次。经过40多天的激战,敌人在付出了伤亡2.5万余人的代价之后宣布:"这次攻势彻底破产了。"由此,上甘岭战役成为举世闻名的经典战例。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兄弟部队的有力配合。被誉为"世界战争史上著称的阵地防御战"的西方山阵地防御战,同上甘岭战役一样,打得壮烈精彩。原第十五军参谋长张蕴钰曾对参战官兵说:"你们西方山打得很好!因上甘岭的出名而把你们给掩盖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秦基伟说:“你们在上甘岭打得不错呀。”刘少奇对秦基伟说:“上甘岭开创了一个世界纪录。”周恩来对秦基伟说:“你们打得很苦,很顽强,打得很出色。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又一次重要战役,是军事史上的奇观。”秦基伟,这位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的太行一分区司令员,因上甘岭战役在我军战史上一举成名。  相似文献   

6.
1956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尽管片子已经拍出来了,但导演沙蒙心里却并不感到轻松,因为这部影片的插曲还没个着落。情急之下,他与林彬、曹辛合几个同事费了好几个晚上写了一首《我的祖国》,找到了曾创作歌剧《白毛女》的作曲家刘炽说:“这是我们为影片《上甘岭》写的歌词,请你务必尽快为它谱好的曲子,这部片子就等它呢。”刘炽接过歌词,轻声念了起来:“祖国啊,我的母亲,我的女儿,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不行,不行,…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7,(3)
<正>在共和国林业发展史的丰碑上,镌刻着上甘岭林业局的闪光名字。上甘岭位于伊春市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上游,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胜利而命名。在"一次创业""二次创业"期间,培育形成了"上甘岭精神",取得了光耀全国森工系统的辉煌业绩。融铸"上甘岭精神"的群体与血脉  相似文献   

8.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总部给前线部队配发了几千台小型报话机,但部队缺少报话员。为了给前线部队送报话员,我亲历了上甘岭战役。这年夏秋之交,我志愿军集中了8个军,在180公里长的战线上对美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正面反击作战,消灭敌人2.7万人。美军不甘心失败,于1952年10月14日,发起了"金化攻势",攻击目标是五圣山下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高地下有一个小村庄叫上甘岭,这次战役就被称为上甘岭战役。  相似文献   

9.
刘炽生前曾说:“我一生永恒的创作主题是祖国——人民—中华民族。” 作为近乎共和国的同龄人,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刘炽先生谱写的歌曲所倾倒。《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那曲曲充满激情的优美旋律,一直在振颤、陶冶着我的心灵。我曾多次梦想过有机会一定要见到这位受人尊崇的作曲家。  相似文献   

10.
阿雷 《党史纵横》2013,(8):8-10
提起抗美援朝的那场上甘岭战役,许多人的耳畔都会立时响起那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至今,它已被传唱了半个世纪,成为了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然而,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硝烟的散去,现今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上甘岭战役前,还有一场战役打得比上甘岭更艰苦、更惨烈、更震撼。虽说此役双方伤亡我众敌寡,本拟围歼却又让美军有计划、有接应地撤跑了,但事实证明:我军在极度严寒和饥饿中,凭借"小米加步枪",  相似文献   

11.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就会想起那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优秀影片——《上甘岭》。一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秋,美国侵略者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用武力增加他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在43天的时间里,在上甘岭这块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军共计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发动进攻900多次,倾泻190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重型炸弹……美帝侵略者所到之处,无不一片惨状,连山头都被削平了整整两公尺。在敌人的残酷进攻…  相似文献   

12.
正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震撼世界,扬名天下,志愿军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但由于历史原因,志愿军指挥员的事迹则披露不多。秦基伟不但指挥了上甘岭战役,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上甘岭战场日记。本文以秦基伟日记为经线,以上甘岭战役亲历者的口述为纬线,史实与细节互证,展现一代名将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中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政治部干事刨根问底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时年26岁的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500多人,奉命潜入上甘岭右翼阵地"三九一"高地前的开阔地里。在潜伏过程中,邱少云被美军盲目发射的燃烧弹烧着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4.
政治部干事刨根问底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从川军里解放过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500多人,奉命于11日晚潜入上甘岭右翼阵地"三九一"高地前的开阔地里。在潜伏过程中,邱少云被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前,82岁的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原志愿军一三五团七连连长、电影《上甘岭》中八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张计发,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张开双臂、满眼泪光地抱住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的墓碑,痛哭失声。1950年,他和亲如兄弟的孙占元参加解放贵州战役时,想合张影却没钱,这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清明节前,  相似文献   

16.
晨晖 《党史博览》2010,(10):10-15
狙击手张桃芳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创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纪录 1952年11月,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刚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接替第十五军,保卫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获得的战役成果。张桃芳的神枪功夫,正是在上甘岭保卫战中显露锋芒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群众游行环节,当最后一个方阵"祖国万岁"通过天安门城楼时,随着《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前奏响起,全场齐声高唱,声震长空。首发于1985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在2019年成为贯穿全年的流行歌曲"网红"——公共场合的"快闪",歌咏活动的大合唱,手机微信的朋友圈分享……  相似文献   

18.
正"少年强,则国强"。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着一代又一代"祖国花朵"茁壮成长,负起时代赋予的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中国栋梁之责任使命……为此,有这么几首歌,陪伴和见证了一代代"祖国花朵"时刻点燃心中那团火焰,薪火相传,奋勇向前,拼搏奋斗!它们是:诞生于烽火岁月的《共产儿童团团歌》、问世于1950年4月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令人难以忘怀。而1978年10月被定为新时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19,(2)
正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伟大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的山河更加壮丽、祖国的未来更加辉煌。在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命运都与祖国母亲息息相关。为庆祝新中国70岁华诞,中宣部《党建》杂志、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特举办"我爱你!祖国"有奖征文活动。请以"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视角,以文艺作  相似文献   

20.
《党史天地》2006,(4):55-55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人们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精典老歌,就会想起电影《上甘岭》中的女卫生员王兰。王兰的生活原形王清珍老英雄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而她诞生于烽火中的爱情却不为人知。感人故事深深打动刘焕杰 1951年10月14日凌晨4时左右,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志愿军45师肩负了这次光荣的任务。刘焕杰时任45师医政股长,王清珍则是医政股收容所的卫生员。战斗打响后,王清珍一个人要负责3个坑道并排躺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