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投降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此即著名的东京审判。东京审判,是继纽伦堡审判之后的又一重要审判,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也是一次正义而存在缺憾的审判。  相似文献   

2.
正梅汝墩(1904-1973),字亚轩,江西南昌人。1946年,梅汝墩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东京审判亲历记》收录了梅汝璈在东京审判期间所作的日记和审判结束之后就审判进行回顾反思的重要著述《远东国际军  相似文献   

3.
1946年1月19日,根据盟军最高统帅、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签署并颁发的特别通告,美国、中国、英国、苏联等11国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并于5月3日在日本东京正式开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史称东京审判,亦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当时,蒋介石政府一门心思用在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发动内战上,认为战败者成为胜利之师的阶下囚,大抵是人类数千年战争史循环上演的一个结局,这个  相似文献   

4.
1946午5月至1948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28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史称“东京审判”。那么,这些被告是怎样最终选定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波茨坦公告》宣布的审判日本战犯的原则,1946年1月19日,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依据有关权限颁布了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通告令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设在东京。由远东委员会11国委派的11名法官组成。澳大利亚法官韦勃为审判长,中国委派著名法学家梅汝璈博士参加,首席检察官由盟军最高统帅任命美国律师季楠担任。此外,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11国各派陪席检察官1名,以为辅佐。中国委派向哲为检察官。 1946年4月29日,检察官团对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正式起诉。从开始审判,到1948年11月12日宣布判决,历时2年又6个月,共计开了818次公判庭,131  相似文献   

6.
1945年,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根据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公告,在东京成立的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作为中美英苏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的代表只有2人,而代表之一、担任检察官的向哲浚又不肯出庭执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正义的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管辖权属于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已遣返回日本的丙级和丁级战犯,根据其犯罪的实际情况分别引渡到不同的国家受审,其管辖权不属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公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由中、美、英、苏、法、荷、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11国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述11国是该法庭的原告。原告指控的日本甲级战犯嫌疑人共46人,其中18人后来被宣布无罪释放,在确认的28名甲级战犯中有3人由于病死或“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8.
1 “二战”以后,国际反 法西斯同盟国分别对德国、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 1946年5月开始在东京进行审判工作。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根据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苏联亦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以及同年9月2日的日本投降书和同年12月16日苏、美、英(后中国也同意)莫斯科决议这三个国际协议而成立的,规定将对日本战犯以严厉的法律制裁。参与这次审判的有中、美、英、法、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等11个国家的法官,其中7位来自讲英语和适用英美法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林晓光 《求是》2005,(18):20-2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对日作战各国分别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乙、丙级战犯5416名,其中判处死刑900名、徒刑3118名,但最重要、最具代表意义的,是设于日本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1946年5月至1948年11月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的审判。东京审判是世界人民对日本法西斯的正义审判,它揭露和惩罚了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罪责,伸张了和平与正义;在司法实践和法理法源上为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奠定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一、东京审判的历史过程1946年5月—1948年4月,东京审判的庭审阶段历经23个月方告结束。此后法官们用半年多时间写完长达12…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汇》2005,(2):8-12
2 法庭风云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的前一天,法庭做了最后一次隆重彩排.但就在这次彩排中,一场尖锐的冲突几乎差点儿毁掉即将开始的东京审判--冲突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们的坐次安排引发.  相似文献   

11.
2 法庭风云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的前一天,法庭做了最后一次隆重彩排.但就在这次彩排中,一场尖锐的冲突几乎差点儿毁掉即将开始的东京审判--冲突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们的坐次安排引发.  相似文献   

12.
1946年3月19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头版头条刊出新闻:“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代表团首席法官梅汝璈今日飞赴东京。”  相似文献   

13.
4舌战侵华元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虽然不见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但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一样夹带着毫不留情的攻击与抵抗。一旦中国检察方对日本战犯的指控被推翻,或者法庭裁决提供的证据不能成立,那么,伸张正义的审判就有可能落空,后果不堪设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军情紧急,尽管在国内取证的效果非常不理想,但已经没有时间让中国检察官顾问组在国内继续搜集证据了,倪徵燠一行奉命出征。当他们赶到东京时,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朱世明将军亲自前往厚木机场迎接。他们心里清楚,来东京就是背水一战,成败也将在此一举。事关国家荣辱、民族尊严,他们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为国家争得了应有的法庭位置1946年3月19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头版头条刊出新闻:“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代表团首席法官梅汝璈今日飞赴东京。”根据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苏四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对于在侵略战争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继同年10月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一批战犯开庭审判后,1946年3月,设于日本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法庭由美、中、英、法、苏、加、新、荷、印、菲10国的法官组成。中国的抗日战争历经了8年的浴血奋战始获胜利,如今要清算日帝对我国…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根据7月26日发表的中、美、英、苏四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对于在侵略战争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要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为此,继1945年10月24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的戈林、赫斯等22名战犯开庭审判后,1946年3月,由美、中、英、法、苏、加、新、荷、印、菲等10国法官参加的设在日本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至1948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相似文献   

16.
血腥报纸 1946年5月15日,高文彬等一行5人飞往日本东京。他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大法官梅汝墩的聘请,到东京工作,任务是搜集日本侵华的证据,为千千万万被日军杀戮的同胞报仇雪恨。 这天,他在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上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的题目是《百人斩超记录》,照片上两个侵略南京的日军少尉军官拄刀而立,脸上露出冷笑。这两个人一个叫向井敏明,一个叫野田毅,他们以砍掉中国人头颅的数量来进行“比赛”,最终以向井敏明砍死106名无辜南京平民“获胜”,而野田毅失败的原因是军刀刀刃砍卷了,无法再进行凶残的杀戮。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汇》2005,(5):9-13
5南京大屠杀真相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过程中,最沉重、也是最震撼人们心灵的一幕发生在对"南京大屠杀"进行审理的时刻.  相似文献   

18.
1 1948年11月12日下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经过两年零六个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终于拿出了量刑结果。在这全世界人民关注的历史时刻,各被告战犯依次站立接受宣判,因病未到的被告由其辩护律师代为接受。  相似文献   

19.
林木 《党史博览》2005,(10):28-29
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11月6日,中国政府成立了以秦德纯为主任委员的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12月后,在南京、上海、北平、广州等10个地方分别成立了审判战争罪犯军事法庭,负责审理各地区的战犯。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影响较大。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于1946年2月15日,石美瑜任庭长。按照自中、美、英、苏等11国组成的远东委员会关于处理日本战犯的决议,甲级战犯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羊,乙、丙级战犯由受害国家组成的军事法庭审判。在中国,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杀人狂各寿夫、田中军吉;进行杀人比赛的向井敏明、野田毅等先后被判处死刑。从1…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党史纵览》2005,(8):23-2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新西兰等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各战胜国可对被俘战犯自行审判.但由于内战,中国没有条件和能力对日本战犯进行关押审讯,苏联便将在中国被俘获的日本战犯押送到西伯利亚,进行监禁和强制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