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文华 《湘潮》2015,(2):87
狐狸这个动物形象在寓言、传奇小说、童话等文学类别中占有一席之位。它具有狡猾、机智、奸诈的特征。拉封丹寓言多以教化目的为主,狐狸以既定的邪恶形象出现。而《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从赞美、歌颂女性的角度出发,创造了一个个美丽、善良的狐仙形象。本文试从这两本作品中的狐狸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2.
齐文化中的开放精神郭墨兰在山东地面上,先秦有两大诸侯国──齐和鲁。齐、鲁皆周初封国,战国末年先后灭亡,历经800余年,各自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后来两个文化融合为一个地域文化体系,称齐鲁文化。齐鲁文化又融合其他文化,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齐文化虽然已融合于中...  相似文献   

3.
宋丹凤 《世纪桥》2010,(21):29-30
中国小说史上最全面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对文人戕害现象的无疑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但最早比较多涉及这方面题材的当数蒲松龄《聊斋志异》里一系列封建文人求取功名的文章。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吴敬梓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和理性的思维来批判揭露这种社会现象,而蒲松龄则带着自己的"金榜"情结和怀才不遇的不平,以鬼狐之超人异能实现自己的"白日梦"为手段来达到揭露批判目的的。本文通过对蒲松龄本人的经历及《聊斋志异》里相关文章的分析,阐述了"金榜"情结对社会文化的扭曲和对封建文人的戕害。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从小热爱读书,长大后在家乡蒲家庄(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边教书一边专注写《聊斋志异》,对名利不屑一顾,有人多次请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绝了。蒲松龄有个少年时的同学名叫孙蕙,在朝中担任户科给事中一职。孙蕙是个惜才之人,他念及蒲松龄是老同学,又满腹才华,就想请蒲松龄出来做官。  相似文献   

5.
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创造了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主要特征的齐文化。近年来,临淄区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齐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大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走出了一条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共赢、繁荣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论“管子”中的经济哲学丁原明管子思想在齐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管子》书中闪烁着许多卓越的思想,其中的经济思想充分显示了当时齐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理论成就。为了发掘齐文化中的经济智慧,本文拟对《管子》中的经济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以人为本的经...  相似文献   

7.
论齐鲁文化的形成及其根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达 《理论学刊》2003,(6):125-128
狭义的齐鲁文化 ,特指先秦时期齐、鲁两国共同创造的 ,有着特定内涵的文化 ,主要可从文化特点、文化传承与演变、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以及有关著述等方面予以说明。讨论这一文化的形成 ,起码应包括三个基本问题 :齐文化的形成 ,鲁文化的形成 ,齐鲁文化的形成。据此分析 ,可知齐鲁文化是以鲁文化中的儒文化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 ;故在齐鲁文化研究中出现的扬齐贬鲁倾向为不可取。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故里位于现今的淄博市淄川区。淄川古称般阳,汉景帝年间即已建县,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东北的黉山乃是道教名山,相传道家的祖师、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曾在这里隐居授徒,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皆出其门下。东汉的经学家郑玄亦曾在此山建院讲学传经,至今留有“郑公书院”的遗迹。宋代的范仲淹曾结庐于此,以涧中青石制成“范公砚”,流传为文人的珍藏之物。而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曾在般阳做过两年太守。这一片青山秀水盈贮了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养育出蒲松龄这样的文人应是自然之理。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  相似文献   

9.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此乃古之良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家思想的精髓,而且以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为我们树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男权文化,是禁锢女性的枷锁;而现代文化追求平等与自由,对男女两性平等具有推动意义。女性的传媒形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期盼,以及特定时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目前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是将其固定在传统角色中,并突出了女性的身体上的观赏价值,将女性物品化和商业化。中国文化中的男权思想依然存在于人们心中,并且体现在传染力极强的大众传媒上。现代文化要得以健康发展就必然需要淘汰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糟粕,女性传媒形象的塑造必将会有新的开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基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建立秦帝国的过程中,都吸纳了齐文化的博大内涵,沐浴了齐文化的和风细雨。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秦始皇立国不久即醉心于对长生不老术的追求,不惜人力物力几下...  相似文献   

12.
段战戈 《世纪桥》2008,(2):86-87
《聊斋志异》中的商妇形象有十几个之多,其中不乏个性鲜明的形象,但却少有人给以关注。蒲松龄对商妇们的悲观离合、爱憎情愁作了多方面的展示,可以使我们了解清初商妇们的喜怒哀乐,了解蒲松龄的思想观念,感受到《聊斋志异》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代蒲松龄科举不第,为了一家人生活曾经做侍郎毕作有的幕僚。  有一天,毕作有宴请卸职返乡的尚书王焕祥,要蒲松龄作陪。席间,王焕祥提出行令助兴,大家议定了韵律不限,但必须三字同头,三字同旁,输者罚酒一杯。  毕作有举杯道:“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王焕祥乜斜了须发如丝的布袍寒儒蒲松龄一眼,傲然接令吟:“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绸缎纱;若非大清官宦家,谁人配穿绸缎纱。”蒲松龄知道王焕祥是一个巧取豪夺的贪官,冷冷一笑接令说:“三字同头哭咒骂,三字同旁狐狼狗;山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性别文化角度分析女性个人化小说的叙事视角,阐述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中国女性写作的大文化背景下论述女性个人化小说,通过呈现女性独特的生命景观所体现出的自觉的性别意识和女性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齐文化丛书》是国家、省“八五”重点出版项目,是山东省一项大型的文化建设工程。如众周知,山东素称“齐鲁之邦”,是因为在海岱之间这块肥沃的大地上曾经存有两个大的诸侯国,一曰齐,一曰鲁。齐国的第一位君主是姜子牙,都城设在临淄;鲁国的第一位君主是周公旦的儿...  相似文献   

16.
女性就业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的就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社会转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女性的就业处境愈加困难。其中,传统性别文化带来的性别歧视,是女性就业难背后深藏的重要文化因素。解决女性就业难,必须大力加强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从理论研究、男女参与、社会宣传、法律构建等方面为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庄祺 《理论研究》2013,(5):50-55
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作为前提的男女关系的和谐发展,女性文化的建设也应该成为我们不能忽略的重要文化成分。如果中国能在女性文化的建设上走出成功的一步,把优秀的女性文化内化为民族和世界女性群体的人文素养,这无论对于个体还是民族来说都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性的选择。我们如果能将女性文化的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明显的成绩,也将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篇人人耳熟能详的《陋室铭》,将对书房的想象刻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从刘禹锡的“陋室”到蒲松龄的“聊斋”,从杜甫的“草堂”到陆游的“老学庵”,从梁启超的“饮冰室”到鲁迅的“老虎尾巴”……读书人的书斋从来都不仅是存放书籍。  相似文献   

19.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4,(1):108-109
不断超越男权文化的遮蔽成为现代女性寻求自由的基本特征,但现实的结果却使女性深陷世俗的宿命难以自拔。琼·杰伯逊从激进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将对人类自由的关注转移到男女性别文化中考量,力求在文化符号的迷雾中揭示出传统男权文化语符中的“第二性”——女性在现代的性别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贵州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进行新的诠释,认为贵州苗族刺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苗族女性"用针做笔、用线当墨、用布做纸"这种特殊方式书写的苗族史书;反映了族群文化认同下的苗族女性文化;承载着苗族女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