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调处"医患"纠纷涉稳事件要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与保障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间的衡平"为指导思想,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把握好主体责任、依法调处、依法处置、综合治理四大原则,引导走司法鉴定程序并积极完善医疗救助帮扶制度。  相似文献   

2.
孔庆源 《工会论坛》2007,13(1):22-23
工会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切实发挥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企业劳动关系协调者、劳动法律政策监督者、劳动关系矛盾调处者的作用。为此,必须建立完善源头参与机制、职工权益维护机制、平等协商机制、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和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化解信访矛盾源自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和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现实必要。在当前司法公信力语境下,各地检察机关必须务实探索,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中引入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工作机制,将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4.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石油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解决石油企业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做好与政法机关和行政部门工作衔接,推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依法解决;二是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分类化解;三是严格依法办事,规范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四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处置违法行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5.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经济问题。确保社会稳定的根本措施,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二是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预防矛盾激化;三是强化社会管理功能,化解矛盾;四是拓宽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用政策、行政、法律等调节手段,避免群众采取非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存在法务业拓展空间亟待法治化确认与推动、知识产权法务一体化亟待加强、法务业引领推动亟待学理支撑等突出问题和发展隐忧。为此,以需求与供给理论、集聚效应理论以及制度集成创新理论等立论解析,发现或可采取的举措可以是:推进争议解决多元防范化解调处机制间的融合贯通,促进法务与政务之间有效对接,并重点创新供给涉台法务,树立涉台法务生态化理念;深耕与提升涉海法务,加快补强国际邮轮法务保障;招引健全法务业第三方服务机构;推动法务区制度集成创新,可以适时修改《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在法务发展支持政策完善上更加精细精准,激励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开发竞标与选优等。  相似文献   

7.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网络涉警舆情的应对与处理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当前网络涉警舆情面临多重挑战,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舆情论争向社会政治事件转化,网络暴力向现实暴力事件演化。因此网络涉警舆情的引导和管控关系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应从完善网络涉警预防机制、舆情应对机制,建立网络涉警舆情协同治理模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既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解决的具体要求和实践。通过探索实施律师"坐诊"、推进依法信访;建立"三项机制"、规范工作运行;推动依法处理、促进诉访分离的运行措施。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要立足诉访分离,加强法律教育普及;要立足源头维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立足事要解决,依法化解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工作已不再局限于民事纠纷调解,还应包括人民内部矛盾的调处.矛盾纠纷调处和民事纠纷调解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民事纠纷调解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包括民间调解、调委会调解、法院调解、仲裁机构调解、行政机关调解.矛盾纠纷调处包涵了民事纠纷调解的内容,但更加侧重于社会性矛盾的排查调处,更加突出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新《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接待信访的机关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信访事项主要是与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权相关的事项。因此。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当前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刑事案件占有相当比例。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刑事案件,有助于在全社会普遍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稳定。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社会矛盾化解问题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广饶县面对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以加强调解组织实体化、调解流程规范化、调解工作常态化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加强矛盾调处机制一体化建设,为新时期矛盾调处机制创新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找出对策,为新时期的矛盾调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倩 《工会论坛》2011,(5):15-16
逐年增加的涉诉信访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涉诉信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律不完善的缺陷、“司法腐败”的影响、信访者自身的原因等。要遏制涉诉信访,应从完善立法、遏制司法腐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举行信访听证、健全涉诉信访处理的长效机制以及设立司法救助基金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6月13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委会党组成员陈孙文带领省人大华侨外事工委、省外事侨务办、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省侨联、致公党海南省委等省直“五侨”部门有关领导同志赴海口市检查落实侨房政策情况和督办涉侨涉台案件。在海口市落实侨房政策和办理涉侨涉台案件情况汇报会上,海口市政府刘庆声副市长汇报了该市落实侨房政策和办理涉侨涉台案件情况。陈孙文副主任在听取汇报后指  相似文献   

14.
防范群体性涉访事件发生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工作,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思想上不重视防范工作,在行动上不完善防范机制建设,而上级部门缺乏对县市一级防范工作的有效监督,致使群体性涉访事件频发,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只有从预防矛盾、化解矛盾和责任追究机制入手,才能更好地强化群体性涉访事件防范机制建设,公安机关更要充分发挥情报信息主要搜集者、风险评估重要参与者、矛盾化解直接推动者的作用,促使群体性涉访事件防范机制得到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15.
企业推行律师接访,既可以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又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援助,促进涉法涉诉问题解决,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胜利油田推行律师接访,取得了以下成效:运用法律权威,维护了信访秩序;实现诉访分离,维护了群众权益;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了企业利益;宣传法律知识,提供了法律援助。实践启示,推行律师接访,要立足诉访分离,加强法律教育普及;立足源头维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立足事要解决,依法化解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涉警网络意见力量的真正形成始于2003年。以"孙志刚案"为典型代表,2003年是涉警网络舆论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年,有人也将2003年称作是"涉警网络舆论年"。从2003年的萌发,到2005年的发展,再到2008年开始的爆发,一直到2011年势态渐趋平稳,涉警网络舆论也完成了从肇始发端到喷薄泉涌再到平缓稳定的发展历程。在涉警网络舆论应对中,要积极打造公安微博平台,积极推出意见领袖,积极吸引青年网民的关注,做好涉警网络舆论导控。  相似文献   

17.
强化公安机关组织领导 改进涉警舆情引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和各种利益诉求增多,公安工作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涉警舆情的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组织领导工作的稳定与发展。但是,现阶段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却面临着诸如社会舆情引导手段单一、反应速度较慢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涉警舆情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涉警舆情引导工作中,要确立"开放、坦诚"的理念,实现互动,引入"新闻执政"理念,主动沟通,引入"和谐、合作"的理念,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引发的涉稳事件较多,给公安机关的案件侦查及社会稳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引发的各类涉稳事件看,组成人员日益复杂,发起途径多种多样,聚集的目的各不相同。公安机关应当深入分析涉稳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案件侦查的同时进行风险预警,实现事前主动防范;同时针对涉稳事件发起的途径、方式与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主动干预措施;在涉稳事件突发的情况下,应结合涉稳事件参与人员的类型,针对涉稳事件发起的目的,分类梳理群众的诉求,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妥善处置各类涉稳事件,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困扰派出所工作的几个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摆出困扰派出所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具体对策:一要增加编制,充实基层警力;二要加大投入,避免靠罚款收费运转;三要规范机构,提高待遇;四要整顿治保组织,发挥民力作用;五要设立民事调处中心,减轻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涉检网络舆情研判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检察机关自身建设;建立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在制度上形成规范,防范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