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蔚 《群众》2013,(9):52-53
自2001年以来,金湖县充分挖掘地域资源,放大荷文化特色,在同际、国内两大舆论战场同时叫响“荷花之都”外宣品牌,使得“荷花之都”成为最能反映金湖美丽富庶县情、最能释放生态水乡影响力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2.
赵向东 《前进》2008,(5):23-2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重要经验。右玉县地处晋北高原的长城“西口”,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特色鲜明。通过近年来特色生态旅游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我感到发展特色旅游,必须依托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好西口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王新祝  马尚云 《政策》2008,(11):53-53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清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是土家族集居区,也是巴人故里和土家族发祥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巴土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民族地域文化.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红巾社区是2013年打造的5个特色文化社区之一。社区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人文特征基础上,提出用雷锋精神打造文明社区,共同培育居民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尹行创 《传承》2012,(6):78+85
陕南的地域文化本就融合着北方中原文化、南方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特点。明清之际湖广大移民改变了当地的居民构成,也带来了不同的特色文化,与原来的地域文化进一步交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何保国 《创造》2003,(3):20-21
当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县乡(镇)规模、建筑、道路、广场等县域文化之“形”的发展,而县域人文素质、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等文化之“神”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提高人文素质,挖掘文化内涵,熔铸文化意蕴,提升县域文化品位势在必行。(一)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县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7.
武春兰  白玉  于天山 《前进》2014,(4):48-50
<正>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地域文化特色和优势,或者说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我县素有文化大县美誉,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特色鲜明,佛教、边塞等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可挖掘的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期,我们围绕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文化大繁荣,对我县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思考情况分述如下:一、发展现状(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阿巴嘎旗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强旗的目标,从草原文化共性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浓郁、历史底蕴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以文化品牌化为推手,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打造出地域特色鲜明、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同时,随着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旅游、物流、餐饮、住宿、民族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牧民增收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9.
侯文禄 《前进》2010,(2):34-35
和顺县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县份,近年来,在省委提出“文化强省”、市委建设“文化晋中”的战略指引下,坚持把县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深度挖掘独特文化内涵,全力实施“文化活县”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推动了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着力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以“水墨书香,人文金港”为主题,大力挖掘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将阅读活动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11.
孟秋莉 《传承》2013,(3):120-122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努力地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顾本地文化实际盲目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力促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赢”目的.坚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客观审视辽宁地域文化的兴盛与落寞,冷静思索辽宁地域文化阶段性迟滞与省外、国外文化突飞猛进发展的落差,悉心探寻辽宁地域文化陷入濒危的缘由,适时提出拯救、繁荣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与途径,旨在加快辽宁由地域文化资源大省向地域文化强省的跨越,实现辽宁地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郭隆 《北京观察》2018,(10):60-63
“打造特色小镇,要用当地的材料讲好当地的故事,挖掘当地的文化,提升当地的业态。”吴宜夏说,因地制宜,作出好的景观、好的品位是发展休闲旅游特色小镇的方向,也激发了她无尽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刘敏 《湖北宣传》2009,(1):20-21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中南部的中山、珠海、澳门,历史上同属香山。自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香山正式置县后,历经850多年的风梳雨润.沧海桑田.香山文化逐渐清晰.愈益厚重。她在有机地融入岭南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同时,又保持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我们弘扬香山文化.对于增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广东文化大省建设.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08,(21):I0002-I0002
忻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五大战略和“高举一面旗帜,走好五条特色道路,实施十大目标”的新思路,着力推进“一园十业”建设,重点抓好药业、酒业、丝业等新兴产业的扩大、发展和提升,提高工业化水平。按照“花园式特色山庄,土司文化旅游城”和“壮乡·土司·生态·现代”的建筑风格,以“两城两河”为重点,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开发土司文化为主题,通过举办“三节一会”,进一步挖掘土司文化内涵,激活文化旅游市场,打造壮乡土司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引领社会经济不断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蓝色经济发展需要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蓝色文化产业作支撑。为消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蓝色文化产业数量、规模和市场份额不足,产业面窄,项目雷同、地域特色不明显,组织程度低,产业链基础薄弱等制约与障碍,规划区要尽快建立统筹机制,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塑造特色文化形式,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基地,拉长蓝色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姚力丹 《今日浙江》2011,(12):37-37
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挖掘地域文化的亮点,并在农家乐中集中展现,使其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2,(5):6-6
一、“湖北精神”的探索 二、“湖北精神”的时空特征 “湖北精神”属于一种地域精神。 “湖北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精神。三、努力组合“湖北精神”的地域文化唯一性四、中国大学已有的“校训”和“名言”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优秀的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缩影。公共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技术飞跃发展的背景下,其设计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彰显地域文化精髓,让建筑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和特色,并在传承中得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