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17—18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与叶利钦总统举行了最高级会晤,签署了关于全面加强两国合作的一揽子文件和协议。这标志土俄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会晤背景 独联体成立后,土俄关系一度疏远。尼亚佐夫总统在经济上,拒绝俄式“休克疗法”,坚持推行渐进式改革。在政治上,强调中央集权和总统治理的重要性,不赞成搞没边际的“民主化、公  相似文献   

2.
1998年2月26—28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3天的首次国事访问。两国总统宣布俄乌关系已为上升到“战略伙伴关系”打下牢固的法律基础,将对欧洲大陆和独联体的稳定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双方签署了跨世纪的经济合作条约、3个联合声明和4项政府间协定。这是继1997年两国签署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以下简称友好条约)使俄乌关系正常化后又迈出重大而实际的一步。今后俄乌经济关系会明显改善,但因受种种制约因素的牵制,短期内不会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独联体向一体化推进王郦久今年4月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莫斯科签署建立俄白“共同体”条约。叶利钦称该条约“将在两个兄弟民族、两个主权国家的历史上开创一个崭新的阶段”。卢卡申科赞扬俄白在合作方面“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两国“将...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范围内的中亚、外高加索地区国家在北约50周年推出《联盟战略概念》及武力干预科索沃后,对外政策方针发生了明显变化。本已与俄及独联体不同程度离心离德的各国政府,在外交战略上更加向西方倾斜。 一、与俄及独联体的离心倾向增强 苏联解体后,建立在独联体框架内的经济与军事合作一直未能发挥实质性的功能,使一些前苏共和国对独联体、尤其是对俄罗斯所起的作用失去了信心。今年4月,在独联体集体安全  相似文献   

5.
一、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明显。 美俄矛盾进一步上升。双方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加剧。美国加紧推行“大中亚计划”,牵头召开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参加的国际会议,力图构建由美国主导的大中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美国还加大对白俄罗斯的压力,招致俄罗斯不满。“古阿姆”组织升格为正式地区性国际组织,“疏俄靠美”的倾向进一步凸显。为应对美国的压力,俄罗斯加大经营中亚力度,先后邀请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访俄。加强战略和军事合作,扩大俄罗斯在中亚的驻军。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疑虑也在增加。美国副总统切尼严厉指责俄罗斯的“民主倒退”和“能源讹诈外交”,被俄罗斯媒体称为开启了“第二次冷战”。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针锋相对,批评美国的扩张主义、军费开支和民主人权记录。  相似文献   

6.
2009年以来,在俄罗斯总理普京“创新计划”基础上,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国家“全面现代化”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俄开始调整外交政策,突出强调“实用性”原则和为“现代化服务”。从调整布局看,俄仍坚持了东西方均衡原则,也非常重视与亚太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但公开强调与欧美建立“现代化联盟”关系,此乃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7.
三、共和国(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 独联体:联合还是文明解体 说明和探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国家之间关系几乎只能局限在独联体的组织结构内。独联体是否是个可行的机础以及它会持续多久,尚且还很难说。起初,人们把独联体视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即获得独立管辖权的正式独立国家之间的联盟或政治同盟,但同等的外交政策、国防政策、微观经济政策和独联体代表,使独联体管理机构的权力受到限制。人们把独联体和耿共体相比较,也认为独联体是个政治同盟,是个共同市场,是个安全联盟。然而,这些雄心勃勃的设想多半都不现实。1991年12月开始组建独联体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总统为了瓦解苏联和推翻戈尔巴乔夫所采取的策略。独联体变成了促使共和国和平脱离苏联的机构。哈萨克总统努·纳扎尔巴耶夫把独联体称作“空气泡和美丽  相似文献   

8.
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加紧向俄以外的前苏联地区渗透,北约东扩步步紧遇。为了抗衡西方,俄罗斯正加大力度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进程。俄白共同体、俄白哈吉“小独联体”的建立,标志着独联体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步入纵深发展的新阶段,独联体内部离心力与外部分化力交互作用,独联体一些成员国既注意加强与俄关系,又在相互间发展横向合作,试图削弱俄的支配作用。成员国经济状况参差不齐,俄乌关系的难以协调,都阴碍着独联体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速度与深度经过一段岁月的磨合,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究竟如何转化演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1996年4月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建立共同体条约》,两国议会批准后将正式生效。这表明,俄白两国在全方位一体化道路上比独联体其他成员国走得更快。 一、条约的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19日,独联体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正式签署了建立“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协议,这无疑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掀开了新的篇章。长期以来一直游离于独联体核心圈之外的乌克兰加入其中是“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最显著的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可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成功的机遇,但实现过程并非坦途。为了使“四国统一经济空间”顺利向前发展,就目前而言,四国应在入世问题上协调政策,统一立场;俄罗斯应尽快使所有以俄为中心的三个集团(俄白联盟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方案协调一致并千方百计地加强在成员国,特别是在乌克兰的经济存在。  相似文献   

11.
独联体对俄罗斯而言,具有战略屏障和战略借重的双重作用,也是俄国家振兴的依托条件之一。但因俄独联体政策有诸多失当、新独立国家自主意识增强,以及美国和西方采取诱压结合的方式分化独联体,目前独联体处于四分五裂中,俄与独联体其他成员国间关系总体呈纷争多于合作态势。经历了各式“颜色革命”的独联体未来内部矛盾还将扩大,俄与美国及西方在争夺后苏联战略空间的较量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18日,格鲁吉亚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根据独联体的相关规定,格于当天于正式退出独联体.2008年8月12日俄格冲突后,格总统萨卡什维利宣布退出独联体,随后格议会以全票通过了退出决议,18日格外交部正式照会独联体执行委员会.根据独联体的相关规定,成员国在递交退出申请一年之后正式生效,这就意味着从今年8月18日起,格鲁吉亚已不再是独联体的成员国.独联体执行委员会证实了这一消息,其官方网站已经撤掉了格鲁吉亚的国旗和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普京欧亚联盟设想:背景、目标及其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际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以及俄美关系“重启”的大背景下,普京于2011年10月3日在俄《消息报》上发表题为《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天》的文章,提出在前苏联地区建立欧亚联盟、把原苏联的欧洲地区与亚太地区联系起来的设想。欧亚联盟设想是俄长期以来有步骤、有谋划地推进欧亚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逻辑。俄正试图在经济上通过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朝着欧亚经济联盟努力;军事上借助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进一步掌控地区安全事务。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包括政治联盟在内的前苏联地区的一体化,并使之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0月9、10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古尔古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5国海关联盟首脑理事会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6个参加国(上述5国及亚美尼亚)首脑理事会议先后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召开。加强独联体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是这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会议通过的主要文件标志着独联体范围内的合作关系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从苏联解体迄今20年来,独联体内部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独联体组织四分五裂,另一方面是不同成员国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上重新组合、加强一体化建设。普京提出在俄、白、哈关税联盟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基础上逐渐建成具有综合性质的欧亚联盟,使之成为促进独联体地区一体化的新组织,以及俄追求"世界强大一极"战略的依托。俄着力推进欧亚联盟可能对中俄关系及中国与欧亚地区其他国家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并对上合组织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6.
1996年7月库奇马任乌克兰总统两周年,8月乌克兰独立5周年。5年来,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现总统库奇马根据乌克兰地处北约与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其他国家交叉点,受东西方制约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但库奇马的外交政策较前总统更灵活、更具有实用主义特色。他一方面表示乌将继续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保持对外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强调乌不是东西方政治和军事集团的缓冲国,而应充当西方与俄、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之间的桥梁,绝不做“原料附属国”,要以“完全平等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从国家利益出发,在美国和俄罗斯中间搞平衡,在独立的基础上面向东方又不疏远西方,加强与世界所有国家的交往和合作,特别注重经济实效,使外交工作出现了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1997年4月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莫斯科签署了《俄白联盟条约》,同时草签了俄白联盟章程及两国在制定和通过联盟章程问题的互谅备忘录。这是俄白两个斯拉夫国家向重新结为一体迈出的重大一步。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月17—19日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对我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卢卡申科是1994年7月在白俄罗斯首次总统选举中从一名普通最高苏维埃代表当选为总统的。中国是他任总统以来除独联体以外正式出访的第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的竞争、经济利益的互补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是形成中、俄、日三国关系框架的综合因素 ;而中、俄、日经贸合作与政治协作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又为三国构建利益关系框架的进程带来了现实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中、俄、日必须克服“冷战”思维 ,注意解决热点问题 ,在实现市场对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做出共同的务实性努力 ,才能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同时 ,强化亚太经济圈的主体部位与核心作用 ,牵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危险图谋 ,为国际政治与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96年8月22日,叶利钦总统任命了最后一批部长,俄罗斯新政府正式宣告组成。 一、组阁经过 俄罗斯总统大选后,谁将进入新一届政府,正如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所说的,,是一个“让人为难和不简单的问题,既牵扯到整个国家,也牵扯到改革速度和方针的修正”。为此,俄当局与以俄共为首的人民爱国联盟之间、上层权力人物之间展开了一场权力争夺战。 (一)俄共主张建立联合政府遭否决。总统选举前,俄共提出了按“三三制”建立人民信任政府的主张,即原政府成员、人民爱国联盟代表以及其他政党代表各为1/3。总统选举后,俄共仍坚持这一主张,并期望得到政府中的关键职务。切尔诺梅尔金则表示;“联合政府不适合今天的俄罗斯”,排除了“联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