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议行政许可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赖保护原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法中得到确认或体现 ,我国新制定的《行政许可法》中确立了这一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有其特定的涵义、适用范围和方式 ;信赖保护原则的法理依据存在于法律价值与法的本质中 ;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对于促使政府的诚信、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中国法治建设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许可法》中的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对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实践探索还比较肤浅。本文在运用行政法的相关理论对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设计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最早源于上世纪中期的德国 ,并逐渐为许多国家 ,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所确立。它对维护法律秩序安定、保护社会成员正当权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原则涵义、渊源、历史发展、适用等方面的探讨以揭示行政信赖保护在现代行政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行政规则是指行政机关基于行政指挥权,为了规范行政机关的内部秩序或运作,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公务人员所发布的并不直接对外发生法律效果的抽象性规定。其类型依据不同的功能可分为组织性规则和执行性规则。行政规则不仅具有拘束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公务人员的效力,而且依据平等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以及组织性规则、解释性规则、裁量性规则与补充性规则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间接影响外部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效果。因此,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如果发现行政规则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法律的精神时,应拒绝对其予以适用;如果发现其是合法有效的,也应该在判决文书中予以援引。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信赖保护原则的出台,对于行政法制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信赖保护原则、原则适用及实践等方面对于该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世界许多国家受到较高重视,而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确立较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必要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各层面的措施确保信赖保护原则的施行。  相似文献   

7.
李成方 《工会论坛》2009,15(6):141-142
信赖保护原则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得到发展。随着行政法学的不断发展,如今的信赖保护原则已经成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在赋予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对政府义务做出了规定,即应该做出正确的行政行为。但是,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并未得到良好的适用,出现了政府的行为不为人所信赖的现象,同时有些政府行为也未能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政府红头文件产生的应然意义是促进依法行政,弥补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不足与滞后,提高行政效率。然而,在现实法律生活中,由于制定主体混乱,制定程序不统一等多重原因,导致了政府红头文件制定行为的失范,进而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的实现。因此,信赖保护原则应贯穿于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对政府红头文件中的信赖利益给予保护有利于行政相对人基于对政府的信赖正常地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有助于推进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浅析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信赖保护原则始于德国行政法院判例,后经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等的效仿与发展。现已成为大陆法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它对行政行为的规范、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关于信赖利益的内涵信赖利益迫害赔偿范围和限制以及保护制度等问题尚存在的诸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确立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打造诚信政府,不仅使得行政相对人能够获得更稳定的法律预期,能获得更好的平等保护,而且也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改善,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塑造.行政许可法是政治文明的一种反映,也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政府"透明、公开、公正、非歧视原则"的一种体现.它在我国行政立法上首次确立了信赖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行《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的“变更”决定内在地包含着一种“不利变更”的可能性。但是,行政复议作为一种应申请的和授益的行政行为,基于“控权法”的理念和“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行政复议决定中的“变更”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即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主体执法中的习惯性做法形成行政惯例,行政惯例应当具有法源地位。其获得法源地位符合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行政自我拘束原则及缓解成文法局限的要求。构建成立要件是行政惯例制度的基础,成立行政惯例需符合主体适格,有一定地域适用性,主观确信,有反复适用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精神,符合政策导向等条件。我国适用制度的构建包括明确行政惯例的法源地位及效力位阶,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和强化行政惯例监督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也论比例原则的法律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例原则是近年来行政法学中讨论热烈、备受关注的论题之一,其作用在于规制公权力行使的手段与方法,引导国家机关妥善、审慎地行使国家权力,调和公益与私益,它是控制公权力的一个标尺,是保障私权利的一个刻度。但对于其如何在法律中适用,能否被确立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各国和各地区仍有分歧。我国有其法律适用的本土资源,但比例原则没有被法制化,因此,探讨其法律适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处罚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中,"一事不再罚"原则有其特殊的内涵;借鉴 刑法罪数形态理论,可将"同一个税务违法行为"(即"一事")分为五类;不同种类的税务违法行为应适用不同的税务行政处罚;"一 事不再罚"原则适用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法治进程的深入,依法行政越来越被各级行政机关所重视,依法定的、公正的程序实施行政行为更是各级政府所不可违背的。在这种背景下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关部门也已在起草之中。而作为统领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于该法的制定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这部未来的《行政程序法》中,应如何确定其基本原则,哪一些又应成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各自的内容又将是什么,这些都将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同宪法、刑法等法律一样,被公认为公法。这样的研究思路是片面的,而且也与当今行政法私权发展的能动态势不相吻合。实际上,行政法并非是纯粹的公法,准确地说,它是带有私权文化色彩的公法。行政法的真正精神在于:通过抽象的公权来维护具体的私权,私权是其本源与归宿。行政法上的私权主要分为:自主性私权、请求性私权、沟通性私权、参与性私权和救济性私权。每一类私权中又包含一些具体的私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是法院审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主要依据,但上述法律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伴随国务院《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施行,涉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将大量涌入法院,使法院在审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面临诸多新问题。规则之失下,应积极探索司法裁判、行政执行的裁执分离模式,细化合法性及合理性审查标准,妥善处理违法建筑强拆案件,积极应对新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信赖保护原则是公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对西方国家行政法的发展影响深远。自我国《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条文的形式明确信赖保护原则的相关内容以来,该原则在促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关于信赖保护规定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足协打"假"风波波及我国行政程序立法中有关行政认知、自由心证和比例原则等几个敏感问题.其内容深刻涉猎证据法、程序法的热点理论.它不仅在法学理论上带来了错综复杂的困惑,更为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升级变革创造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