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麝(Moschus borezovskii Flerov)系生产麝香的珍贵动物。为扩大林麝资源,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和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科委将林麝从我国西南高寒山区东迁到定海区摘箬山岛进行人工圈养试验。1985年笔者剖解1头因多种寄生虫侵袭而病死的林麝时,在肺中发现舌形虫若虫。林麝体内寄生舌形虫若虫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就宿主病理变化和虫体形态记述如下,并对该虫的分类学等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10例架子猪尸体的肺的浆膜下和肺实质内分点注射普鲁士蓝氯仿溶液,观察了猪肺各叶的集合淋巴管和所注入的局部淋巴结。结果是:左肺的集合淋巴管在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多数猪膈叶前部还注入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膈叶后部注入腹腔淋巴结。右肺的集合淋巴管在尖叶、心叶、多数猪膈叶的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前淋巴结;个别猪尖叶、多数猪心叶、膈叶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右淋巴结;多数猪膈叶前部和副叶注入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膈叶后部注入腹腔淋巴结。发现2例猪有肺韧带淋巴结,接受膈叶后部淋巴,还观察到膈叶前部和多数猪副叶的集合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猪急性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治大量细颈囊尾蚴同时侵袭猪肝、肺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病例较少见,笔者对余杭县陆某饲养的50头猪出现急性病例进行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虫体鉴定,并用吡喹酮治愈。发病情况1995年12月30日,陆某从嘉兴市交易市场购入仔猪50头分别在6...  相似文献   

4.
鹿的细颈囊尾蚴病一例细颈囊尾蚴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呈泡囊状,囊壁乳白色,泡内充满透明液。成虫寄生于食肉兽的小肠,幼虫寄生于猪、羊等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还可进入胸腔。1995年10月31日,我国突然死亡1只鹿,剖检发现肝和肺表面、...  相似文献   

5.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tenuicolis)是寄生于犬及其它肉食动物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的幼虫。它可以寄生于猪、牛和羊等家畜的肝、肺以及网膜等组织引起细颈囊尾蚴病。本病对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特别对...  相似文献   

6.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寄生于家犬等肉食兽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猪及反刍动物的腹腔脏器上。作者在1985年11月份协助龙泉驿区进行畜禽寄生蠕虫调查时,在2只成年母鸡体内发现有细颈囊尾蚴寄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方法从细颈囊尾蚴四川和云南两省的分离株中扩增出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亚基(COⅡ)的基因片段(pcox2),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6种带属绦虫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细颈囊尾蚴与其他带属绦虫的亲缘关系。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自猪、山羊和绵羊的33株细颈囊尾蚴的pcox2长度均为523bp,序列间无插入、缺失,A、T、C、G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9%、41.4%、10.5%、20.1%,其中A+T含量(69.3%)明显高于G+C含量(30.6%),碱基组成存在明显偏倚。测定的33个细颈囊尾蚴分离株pcox2序列相似性较高(97.3%~100%);而与带科带属其他6种绦虫分离株的相似性均在90%以下。在构建的NJ树中,分布于我国四川和云南两省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细颈囊尾蚴聚为一支,且与地理区域、宿主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表明细颈囊尾蚴pcox2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细颈囊尾蚴的种群遗传学研究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猪的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为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期。为了摸清细颈囊尾蚴对我县猪只的侵袭程度,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特进行了本次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于1983年1~12月,先后在县食品加工厂、肉联厂、各区食品站随机选择来自各公社的宰屠肥猪1274头及全县各地剖杀猪309头,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按寄生部位分别记数,并计算感染强度、感染率,对虫体的形态及其所致病理变化作了观察。 (一)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粗制绵羊包囊液作抗原致敏经戊二醛处理的鞣酸化绵羊红细胞,进行微量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棘球蚴病羊血清400份、健康羊血清45份、细颈囊尾蚴病羊血清13份、肝片吸虫病羊血清21份、边虫病羊血清20份、多头蚴病羊血清1份,阳性反应率依次为83.1%、13.33%、33.46%、4.35%、0%、0%。以40%饱和硫酸铵盐析抗原对上述健康羊血清、细颈囊尾蚴病羊血清及96份棘球蚴病羊血清的检测结果依次为13.33%、38.46%、87.5%。对分段盐析的其他组份及葡聚糖凝胶层析抗原、醋酸盐析抗原、牦牛肺包囊液抗原、鼠包囊液抗原也进行了初步试验,均未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兔抗健康羊IgG吸附柱、兔抗羊细颈囊尾蚴IgG吸附柱分别对绵羊棘球蚴囊液粗抗原进行了亲和吸附,制得了亲和纯抗原,并用ELISA法测定其抗原性。试验表明,经过兔抗羊细颈囊尾蚴IgG吸附柱吸附后的抗原,与非疫区绵羊血清反应的OD值都低,而与疫区血清反应的OD值都较高。经过兔抗健康羊IgG吸附柱吸附后,在不影响阳性检出率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阴性血清所致的假阳性反应,同时提高了细颈囊尾蚴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1984年第2期《兽医科技杂志》摘登了“猪皮下脂肪内寄生囊尾蚴病一例”一文,该文作者强调:“特别是在皮下脂肪内亦见到有囊尾蚴寄生,这是书刊中没有记载的寄生部位”。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 《兽医卫生检验》一书中介绍: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臀肌、股部内侧肌、腰肌、肩胛外侧肌、咬肌、舌肌以及膈肌和心肌,重症的可见于食道、肺、肝、胃大弯、淋巴结和皮下脂肪中,个别的也见于大脑—脑实质或硬脑脑下,甚至蹄部筋腱处。  相似文献   

12.
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内的小型血孢子虫,有较强的致病性。其传播媒介主要是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有矩牛蜱(B.calcaratus)、蓖子硬蜱(Ixodes ricinus)、全沟硬蜱(I.persulca-tus)、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囊形扇头蜱(R.bursa)等。牛巴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烟碱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 5种硬蜱的LD50 及毒效 ,结果 :对若虫的LD50 为 1.14~ 1.75 μg/虫 ,对成虫的LD50 为 45 .3 7~ 5 7.46μg/虫。 5 0 g/L烟碱醇溶液 5mL/m3 气雾熏蒸 ,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若虫 48h死亡率为 10 0 % ,成虫 72h死亡率为 10 0 % ,草原革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若虫 72h死亡率为90 .0 %~ 94.3 % ,成虫 72h死亡率为 72 .1%~ 82 .3 %。表明烟碱对硬蜱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可作为环保型灭蜱药物的生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将洁净微小牛蜱幼虫和长角血蜱饥饿成虫分别饲喂到人工感染牛巴贝斯虫和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的牛体上,收集脱落饱血雌虫培育,逐日用断腿法制作血淋巴涂片观察。结果微小牛蜱脱落后第4天的血淋巴中,就观察到了牛巴贝斯虫的游离大裂殖子,其形态似压扁的圆锥体,前端大而钝,后端小而尖,有的尖端稍弯曲或弯曲如钩状。虫体中央有1~3个圆形的核,绝大多数为1个。原生质中有数目不等的空泡,大小为9.0~22.0×1.5~6.0μm,平均13.6×3.14μm。另有圆环形、逗点形、蝌蚪形及其它形态的裂殖子,大多周边布有染色质带,中央往往呈现出一个大空泡。在脱落后第4天的个别长角血蜱的血淋巴涂片中,就可查到大裂殖子,直到第20天,存活蜱的涂片中还可检出。蜱全部获得感染,但虫体出现的时间不规律,仅在少数蜱的涂片中可连续观察到。其形态与上述牛巴贝斯虫血淋巴中典型大裂殖子相似。大小为10.0~19.0×1.5~4.5μm,平均13.84×3.72μm。  相似文献   

15.
选4头生长缓慢的小猪,沿腹下中线切开,直接观察腹腔内细颈囊尾蚴的数量、大小,寄生部位,并作好记录。然后用注射器将预先准备好的敌百虫溶液(用量按猪每公斤体重0.1克计算)用蒸馏水配成5%浓度,直接喷射在细颈囊尾蚴的表面,分层缝合腹壁。连续3天,每日2次测温,观察精神、食欲,未发现异常。过1星期再切开2头小猪的腹壁观察,发现虫体已萎缩,其包囊壁出现皱纹,内含液体变为混浊。另2  相似文献   

16.
对图们江下游部分牧场黄牛体表寄生蜱调查表明,该地区的蜱有血蜱属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和硬蜱属全沟硬蜱(Ixodespersulcatus),2种蜱分别占93.21%和6.77%;黄牛的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为121~3270只;在2个硬蜱生境地带2种蜱的分布基本相同。当地优势种长角血蜱在宿主体表的分布无规律性,但以宿主前躯寄生数量较多。长角血蜱的若虫、成虫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活动盛期,这与该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发病季节一致。  相似文献   

17.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中绦期细颈囊尾蚴寄生在动物脏器内所引起的疾病,多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猪和马等的肝浆膜及肠系膜处,鸡感染此病鲜见报道。1发病情况巴音郭楞州焉耆县某个体养鸡场存栏蛋鸡1300只,为全架笼养,从120日龄上笼至180日龄时,产...  相似文献   

18.
硬蜱科的蜱是寄生于家畜体表的一类危害严重的外寄生虫。由于蜱吸食血液 ,并分泌有毒的唾液 ,所以它可使病畜感到不安、疼痛 ,并引起皮炎 ;蜱多量寄生时 ,则引起病畜贫血、消瘦和麻痹 ,使幼畜的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 ;蜱还能传播家畜的多种梨形虫病和传染病 ,引起家畜死亡 ,对畜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对于蜱害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防治措施。为了筛选出驱杀寄生蜱的有效药剂 ,1999年 4月至 6月 ,在蜱侵袭羊的高潮期 ,笔者在陕西省麟游县某山羊场进行了五种药物驱杀山羊血蜱的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虫克星 (Avermectin)…  相似文献   

19.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环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有两条带,但瑟氏泰勒虫的迁移速度要比环形泰勒虫的明显的快。  相似文献   

20.
棘球蚴(又名包囊虫)系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肺和脾脏,引起棘球蚴病。本病为人畜共患疾病。 丙硫苯咪唑(Acbenzole)为广谱抗蠕虫新药。对猪囊虫及细颈囊尾蚴有杀死能力,国外已有报道。对棘球蚴除英国Morrs等1983年报道有效外,国内尚无报道。我们予1984年6~10月在乾宁种畜场用丙硫苯咪唑对绵羊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