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伯春 《唯实》2001,(3):40-42
“公贿”,就是公款行贿。它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和不正当利益),以个体或小团体的名义,向其它单位或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这种贿赂往往在“未进个人腰包”的掩护下,使一些当事人逃避处罚,从而导致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被肆意侵害。还由于“公贿”案件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形成了“公贿”案件发案的多,处理的少.本文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提供的大量“公贿”案件线索,试对当前流行的“公贿”现象进行透析。 “公贿”现象的高发领域 “…  相似文献   

2.
和谐世界观是在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适时提出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新理念,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国家利益观是主权国家对国家利益的根本的、总体的看法,国家利益具有动态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是国家全部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制约和影响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行为的根本因素。构建和谐世界和维护国家利益具有共同的关键词,面临着共同的时代课题,构建和谐世界和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二者的共同关切和共同话题对于实现构建和谐世界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双赢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冯小松 《学习导报》2014,(15):19-22
习主席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惟有充分发挥国防建设领域和经济建设领域资源整合的优势,扩大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两种效益产出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才能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和台湾问题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重大发展。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构想”呢?首先,“一国两制”是我们党、政府面对当前国际实际和过去历史状况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和台湾问题,实现统一祖国大业而提出来的精心的政治设计。它以“一国”为前提,“一国”是包括港  相似文献   

5.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口号近年十分流行。用这句口号来强调一方官员的责任感,其意义是积极的,但也有很多地方官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背离了这句口号的本意,而且使它走向了反面。如:为了“一方”,突出强调一方利益,事实上成了本地利益至上,为一方而不顾全局甚至损害全局。不少地方假冒伪劣商品盛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中央政策不能落实,国家法律也不执行,虽然原因很多,但与领导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片面理解不无关系。“造福一方”怎么“造”?“点子”都在“为官”者的心目中。能尽快“造福一方”又能显示政绩的,不外…  相似文献   

6.
苏默 《党建文汇》2014,(5):40-40
克里米亚局势风云骤变.让国际社会再次领略了普京和俄罗斯民族在维护国家利益上超乎寻常的强硬与果决。什么是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总体上可以说,俄罗斯民族性格是矛盾的.有很突出的两面性,关于俄的民族性,最受俄罗斯人认同的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也无法衡量它。”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现实人的本质抽象。理性、自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主要特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中的个人与市场中活动的人一样,是“经济人”,天生地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种理论把政府听个人理解为“经济人”是有缺陷的。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和行使的行政人员应该是“公共人”特性的集中体现,应该是自觉地为公共利益服务,而决不应该是“经济人”。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经济领域活动中的现实人的本质的抽象。理性、自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主要特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中的个人与市场中活动的人一样,是“经济人”,天生地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本文认为,该理论对政府中的个人作“经济人”理解是有缺陷的,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行使者,行政人员应是“公共人”特性的集中体现者,应该自觉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利益博弈的时代,而这种利益博弈是在利益主体发育非常不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出现一种可能性,对“接轨”与“国情”的选择成为利益争夺的一种手段。与国际接轨对自己有利就实行国际接轨,尊重国情对自己有利就强调国情。甚至有人说,牟取利益时使用国际惯例,逃避责任时使用中国特色的国情,这是既得利益者的利剑和盾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影响了国际力量的分布,使得关于世界格局的议题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焦点,并由此形成了六种世界格局学说.“单极”说强调美国霸权的自我调适能力和独特优势,认为美国仍是世界格局的主导者;“一超多强”说和“多强一超”说均强调美国的相对优势和其他强国实力不断增强两类因素的交互作用,认为它们共同塑造了世界格局,而对两类因素影响力优先次序的不同判断,构成两种学说的区别;“多极化格局”说和“多极格局”说都强调国际力量分布的相对均衡,但前者将这种均衡理解为一种动态趋势,后者则视其为当今世界的现实状态;“无极说”强调国际力量的分散化特征,体现了对“极”化世界格局观的反思.六种学说从不同视角对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格局作出阐释,但在研究视角、认知框架、对权力内涵理解、对新的体系因素带来影响的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有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现行政治体制“讲清楚、说明白”,既是对该体制的诠释和说明,增加民众对其理解和认同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也是对该体制进行不断思考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社会科学学者可以而且应该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德福 《探索》2011,(5):147-153
当前农村正在出现一种“政策激励型”的群体性事件,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挑战。调查发现,农民通过群体性行动向基层政府施加压力谋取利益。分析认为,农民利益诉求是国家惠农政策激励形成,农民的国家观念是其形成的心理和文化基础,维稳高压的政治生态则提供了制度空间。“政策激励型表达”突破了“被迫反应式”的“维权抗争”范式,提供了理解农民利益表达行为的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杨岚 《党史纵横》2010,(6):19-20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国家利益从古至今都是研究国际问题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概念,国家利益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利益。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更有必要研究和应用国家利益的概念,因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那么国际政治关系的实质就应该是国家利益,在“国家”消亡之前,国家利益仍是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柏春林 《求实》2006,(5):9-11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筹决策中,形成了“细分统筹”的分析方法。在通盘考虑的前提下,细分基本特点确定战略;通过细分发展前途或可能性统揽全局;通过对整体细分,在区别中掌握全局;通过对发展过程细分,实现发展性的战略统筹。这种“细分统筹”的方法,是毛泽东统筹全局的领导方法与艺术的具体构成。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湖北省竹溪县时兴农民与农技人员合种“科技田”,即农技参股,联姻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6.
理解“基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伦 《求实》2002,(11):37-39
“基层”一词流行于当代 ,是具有当代中国政治特色的词语 ,它包含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本特征。因此理解基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基层 :社会性质的基层经历了国家化和去国家化的过程 ;国家权力性质的基层在体制转型时期拥有了某种特质。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变革 ,除了按传统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分析方法外 ,或许更要关注“基层”对分析框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跨世纪中国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诸多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给其他国家及其公众留下的一种综合印象.它是国家综合实力中的“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国家形象作为一种可信度的标志,对于国家实施国际战略,并最终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国际社会中形成的国家形象,并不总是能完全反映国家自身的真实内容.这不仅因为“被认知国”自身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有可能使国际社会的“认知者”产生以偏概全的认识,还因为“被认知国”在国际社会传播其形象过程中受传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谋划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谋划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它要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服务,并有利于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制定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1、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环境 (1)充分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创新社区党建,实现执政行为与人民利益间的"夹角"最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任亮 《探索》2007,(3):31-35
执政党的具体执政行为与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间存在一个“夹角”。“夹角”越小,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实现的程度越高。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实现利益综合、利益表达功能,实现“夹角”最小化,离不开坚实而富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党根据单位体制的式微、社区的蓬勃发展的现实而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具有为保证“夹角”最小化提供新的基层组织保证的战略性价值。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确保实现“夹角”最小化为中心,致力于社区党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秦龙 《求实》2008,1(2):10-15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国家观批判中认定国家是"虚幻共同体"形式.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国家这种"虚幻共同体"存在的深层原因.官僚机构("虚假国家")的存在更增添了国家这种"共同体"的虚幻性.国家作为"共同体"并不是整个社会普遍利益的人格代表,而是统治阶级特殊利益的体现.这种"虚幻共同体"不能真正成为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它辜负了其组成成员对它的普遍期许,必然要被"真正的共同体"所取代.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对于理解当代人类处境,减轻国家等"虚幻共同体"对人的奴役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