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后,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然难以下定决心。此时,南京已经是危在旦夕,每天都有日军飞机在南京城上空狂轰滥炸。这一天,冯玉祥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总统府,请求辞职。他气冲冲地对着蒋介石说:"人家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0,(6):51-51
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后,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此时,南京已经是危在旦夕,每天都有日军飞机在南京城上空狂轰滥炸。这一天,冯玉祥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总统府,请求辞职。他气冲冲地对着蒋介石说:“人家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上前线去打日本鬼子,这有什么不对吗?你为何变着法儿地找理由就是不批准呢?”  相似文献   

3.
1937年9月6日,陕西三原县石桥镇村外的田野上临时搭起了阅兵台,9000多名红军将士在这里誓师出征,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三原誓师后,129师和先前整编的115师、120师一起,直接开赴抗日前线。一个月后,国民政府宣布南方各省(琼崖除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八路军、新四军就此诞生……  相似文献   

4.
陈涛 《党建文汇》2009,(11):39-39
西安事变过去已经整整7个月了,但是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相似文献   

5.
1942年10月,八路军在冀南打伏击,将负伤被俘的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救了出来.此事在当地引起极大的轰动,有各式各样的传说,而且越传越玄.那么,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6.
《党史天地》2007,(7):55-56
“西安事变”前后国共两党的一系列秘密接触,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子湖畔,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一次秘密会谈。  相似文献   

7.
潘泽庆 《党史博览》2008,(12):19-22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先后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尽管它们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战斗地区有别,在对日作战中所取得的战绩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在十天之内,连续给毛泽东发去三封电报,催促速来重庆谈判。当时国共双方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又有怎样的台前幕后呢?"蒋介石如不同共产党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1945年5月,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亚洲战场胜利在望,而蒋介石是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还在芦沟桥事变八周年时发表纪念文章说:"以八年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1,(14):46-46
蒋介石一生背负骂名累累,传诵最广的一则,为“民主无量,独裁无胆”。此言出自毛泽东之口,其原话多了两个“搞”:“搞民主无量,搞独裁无胆。”1945年,毛说这话给民主人士听,民主人士再说给其他人听,一传二传,“搞”没了,只余下八字真言。  相似文献   

10.
一1937年2月中旬到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张冲等,就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中共地位及释放“政治犯”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双方主要分歧在于,国民党只同意红军编三个师(45000千人),并由他们直接指挥,而中共却不认同.  相似文献   

11.
张安山 《党史博览》2013,(12):42-44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百团大战中受到沉重打击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频繁、残酷的“扫荡”,并且把破坏八路军后方资材作为主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12-17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城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历史上“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70年后,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讲述“了西安事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出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次鲜活如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蒋泽民,这位伴着世纪风云走过来的传奇老人,在延安,他给毛主席当过保卫参谋;在重庆,他给周恩来当过副官。在建国50周年来临之际,年已85岁高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车船部原副部长蒋译民。首次披露了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省赣榆县抗日山革命烈士陵园第五坡段,有座陵墓墓墙中央安放着用60多斤子弹壳铜铸成的彩色烈士铜像,他就是我军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即著名的红一团)首任政治委员、中共滨海区党委书记兼军区  相似文献   

15.
郑磊 《党史文汇》2012,(5):47-49
抗战后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创造了我军建军史上的奇迹.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作为三五九旅基干力量之一的七一八团,其基层连队官兵是由清一色的河北省平山县的青年子弟组成的,因而这个团又被称作“平山团”.平山团的团长陈宗尧被誉为八路军的“模范团长”,他带领全团战士随三五九旅一起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南泥湾垦荒的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地区,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亲切地接见了这位屯垦英雄,赞誉他“打仗是英雄,生产是模范”.在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为他题写了“模范团长”的题词.  相似文献   

16.
正贝特兰是一位在新西兰出生的英国记者。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他曾两次到陕西采访,向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与西安事变的经过。毛泽东曾亲自接见他,他们之间的谈话还被收入到《毛泽东选集》中。贝特兰因此成为闻名中外的记者和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报导西安事变的经过贝特兰牛津大学毕业后,曾在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学意大利文,后来到伦敦新闻界工作,加入了英国工党。1936年1月,他来到中国北平工作,任英国工党机关报  相似文献   

17.
胡志刚 《世纪风采》2006,(12):15-1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到西安督责“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高级随员十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征得杨虎城和周恩来同意的情况下释放蒋介石,并执意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出乎杨虎城的意料。张学良这次去南京,是凶是吉,是祸是福,杨虎城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8.
由于"肤施"和"延安"两个地名大致表示同一地区,在党的文献中的使用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如关于1936年12月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会晤事件前后对这两个地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相继被日军占领,香港成了我国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联络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枢纽。由于英国政府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得以在香港角逐,国际斗争的变化在这里也及时有所反映。中国共产党为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共的抗日主张,团结海外一切抗日力量,在取得港英当局的同意后,于1938年1月,以“粤华公司”为掩护在香港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1941年12月撤退。当时中共中央地处偏僻的西北一隅,通讯闭塞。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央不便直接做海外统战工  相似文献   

20.
郝保权 《先锋队》2012,(29):44-45
一纲四目是由毛泽东率先提出,周恩来归纳总结的。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是:(1)台湾统一于中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促成两岸配合打击台独一纲四目提出的国际背景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