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西亚在取得独立后,为了改变殖民时期形成的畸型的经济结构,将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马来西亚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就。近几年来,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987-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82%,在亚洲仅次于中国。1993年人均收入达3280美元,是泰国的2倍,印尼的5倍,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文莱和新加坡。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已将马来西亚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它在其中的竞争力已超过韩国而位居第四位。上述工业化成就主要得益于马来西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有关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2.
今年,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月份的一期(2月10日)对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1993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是:外汇储备,印度尼西亚113.8亿美元(1993年10月)、马来西亚154.4亿美元(1993年5月),菲律宾44亿美元(1993年10月)、新加坡454.7亿美元(1993年10月)、泰国243.8亿美元(1993年11月);进出口贸易平衡,印度尼西亚入超19.5亿美元(1993年6—8月)、马来西亚入超1.56亿美元(1993年8—10月)、菲律宾出超17.6亿美元(1993年8—10月)、新加坡出超14.9亿美元(1993年9—11月)、泰国出超22.6亿美元(1993年5—7月);消费品价格指数,印度尼西亚上升了10.2个百分点、马来西亚上升了3.3个百分点、菲律宾上升了8.2个百分点、新加坡上升了2.5个百分点、泰国上升了2.8个百分点.货币投放量,印度尼西亚增长了19.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增长了21.8个百分点、菲律宾增长了14.7个百分点、新加坡增长了8.7个百分点、泰国增长了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被誉为东南亚“第五小龙”的马来西亚仍保持着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1988—199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高达9%、8.7%、10%、8.6%、8.2%和9%,在东盟国家乃至东亚都令人刮目相看;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420美元。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按关贸总协定的排名,马来西亚已跻身于“全球19大出口国”的行列。吸引外资排名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之后,居全球第三名。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外贸出口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主要建立在劳动密集和出口导向型加工工业上,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锡、天然橡胶、棕榈油、木材、石油和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出口,经济发展深受农、矿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80年代初,由于西方经济衰退,使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马来西亚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工业化运动,大力发展制造业,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工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以促进产品多样化。并把外资的50%用来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视发展制造业中的“龙头”产业——电子工业。从电子工业的崛起可以窥视马来西亚制造业发展的业绩。  相似文献   

4.
在东南亚各国中,马来西亚吸引外国资本的成绩十分突出,到9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在马来西亚国内总资本中的比重超过了25%。FDI在大量涌入促进了马亚西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1988年起,马来西亚已连续8年保持8.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流向马来西亚的FDI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本文对马来西亚吸引FDI的过程、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马来西亚吸引FDI的新趋势。一、马来西亚吸引FDI的过程吸引外国资本发展本国工业一直是马来…  相似文献   

5.
邓淑碧 《东南亚》2006,(4):20-24
制衣业是柬埔寨1993年重建以来形成的新兴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柬埔寨的支柱产业。起初,马来西亚商人于1992年开始在柬埔寨投资建厂,经营服装加工,然后销往国外。1993年时,全国仅有10家服装加工厂,到2003年已增至197家,成衣出口创汇15.7亿美元。随着制衣业的兴旺,柬埔寨成衣制造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交易量近年来增长迅速,1997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仅为400万美元,1998年增至约2000万美元,1999年进一步增至约9500万美元.电子商务在马来西亚的迅速发展是与政府大力推动分不开的.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马政府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委员会来制定协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马来西亚电子商务委员会由两个分科委员会组成.一个分科委员会设在国际贸易部和工业部,专门负责制定方便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条例和其他各种机制;另一个分科委员会设在能源、通信和多媒体部,负责研究完善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问题.马来西亚政府正在拟定“国家电子商务蓝图”,旨在为电子商务提供指南,制定策略性计划,加强基本设施的建设,更有效地推动国内的电子商务活动.为配合政府的规划,马来西亚多媒体发展公司1999年正式推出“电子马来西亚”网站.这个网站拥有各类电子商务活动,譬如连线交易的电子贸易中心,处理银行事务、股市交易等类别的金融中心.这个网站已被视为推动马来西亚电子商务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两个重要国家,双边贸易从建交以来保持着令人瞩目的增长,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为262.6亿美元,比1992年增加16.8倍,年均增长更是高达24.8%,而且,制成品贸易在总贸易中  相似文献   

8.
陈人欢 《东南亚》2005,(4):28-32
2005年7月21日,马来西亚央行宣布,结束林吉特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机制(联汇制),取而代之为管理的浮动汇率,同时林吉特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进行浮动。本文从回顾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联汇制的变迁过程入手,对马来西亚调整汇率制度的原因及其对马来西亚国内经济的影响作初步探讨。一、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汇率制度的变动及其原因1.马来西亚汇率制度的变动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前,林吉特兑美元维持在2·5∶1左右。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林吉特汇率大幅度走低,至1998年1月7日狂跌至4·88林吉特兑1美元的最低水平。马来西亚政府为防止股市和汇…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与台湾岛内投资环境的恶化,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马来西亚成为台湾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之一,台资占马来西亚引进外资的第二位,在投资的带动下,双边的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一、台湾对马来西亚投资概况依据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MIDA)统计,至1997年10月,台商在马来西亚投资金额累计80.1亿美元,投资件数1501件,仅次于日本,居马来西亚外人投资的第二位。台湾对马来西亚的第一宗投资案,发生于1959年,但直至80年代中期,在台湾当局严格管制下,台湾对马来西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0.
战后成立的郭兄弟集团,经过四十多年的苦心经营,目前已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企业集团,其资产额估计达60亿美元以上。领导郭兄弟集团的郭鹤年本人也成为马来西亚著名的企业家,被评为“马来西亚1985年十大企业家“之一、“马来西亚杰出的董事”,并被授予象征马来西亚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鉴于郭兄弟集团在马来西亚的重要地位,探讨其形成与发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马来西亚华人的经济状况。一、创业之前的郭鹤年郭鹤年(RobertkuokHockNien),1924年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其父郭钦鉴为马来西亚华侨,拥有一家经营…  相似文献   

11.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了连续9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急剧衰退,至今未能走出困境.马来西亚当前经济形势究竟如何?马来西亚经济能否迅速恢复?这是马来西亚国内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一、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形势始于去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不久后便很快波及到马来西亚,使马来西亚经济受到猛烈冲击,马来西亚经济形势由此急转直下,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1.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据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表的数字显示,马来西亚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7.4%,低于第二季度的8.4%和1996年同期的8.l%,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至6.8%,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马来西亚政府预计.1998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到4%左右,大大低于前几年的8%一10%的增长率.2.货币和股市双双暴跌.自1997年7月初以来,马元对美元的汇率已从2.5247马元兑1美元下降到1998年1月的4.88马元兑1美元,下跌了48.3%,与此同时,股市一直疲软,股价综合指数从1078.9点下降到470.43点,下跌幅度达56.4%,金融和房地产类股票甚至下跌了70%-90%,股汇两市下跌幅度之大,是马来西亚独立以来经济发展中未曾有过的.3.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由于货币贬值的影响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加上政府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初以来,由泰国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地区,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在东南亚国家,除新加坡外,马来西亚经济基础最好,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率。然而,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马来西亚也在劫难逃。本文试就马来西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政府的对策作一分析。一、马来西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影响马来西亚的金融危机,早在去年5月间已出现某些征兆。在泰国货币一再受到投机商的狙击和泰株汇率不断波动的影响下,马来西亚的外汇市场也开始出现动荡。在此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就曾在外汇市场抛售20亿美元来稳定马元汇价。…  相似文献   

13.
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销售市场和原料资源的斗争日益尖锐的条件下,输出借贷资本和经济“援助”是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同马来西亚保持和扩大商品经济关系的手段。1970至1981年期间,这些国家输出到马来西亚的资金总额达42.847亿美元(合99.834亿马元)。马来西亚输入的外国借款和信贷从1970年的8,990万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9.86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以来,它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按1970年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61年的70.65亿马元增至1983年的312.06亿马元,增长了3.4倍,1962—1983年年平均增长率达7%,快于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东南亚地区也仅次于新加坡。在这段期间,马来西亚不仅保持了“胶锡王国”的称号,而且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油产、销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3年为4,583马元(约合1,974.4美元),比1961年的830马元增长了4.5倍,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文莱和新加坡。不过,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发展速度起伏不定,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半年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一直面临较大的困境。由于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的强势以及邻国印尼的币值近期大幅贬值后,马来西亚国内许多强势出口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如木材、橡胶出口和信息技术等。今年上半年马来西亚板材的出口价格已下跌5%~10%,板材价格仅为190美元/立方米。据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日前宣布,将2001年马来西亚GDP增长从先前预计的4%调低到2.2%。该研究所说,基于全球和马来西亚国内经济趋势,2001年马来西亚CDP将增长约2.2%,下半年经济状况将持续呆滞。为了改善经济持续低迷状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具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70万的马来西亚,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现已成为外商在东南亚的投资热点。据马来西亚官方公布的资料,投资最多还是台湾和日本。1987年,台商到马来西亚投资的项目才37项,投资额只有1.26亿美元,1988年上升到147项,投资额为3.296亿美元;而1989年上半年,台在马投资78件,金额达3.697亿美  相似文献   

17.
自1957年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民族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仅在1971—80年的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即由57.51亿美元增至122.37亿美元,翻了一倍多,人均国民收入由334美元提高到1,710美元,增长了4倍以上。对外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出口额从17.26亿美元猛增到130.2亿,增加近7倍半。由于外贸不断扩大,形成国际收支长期出超、外汇储备充足及物价指数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东亚五个主要受灾国(韩国、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中,马来西亚是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的唯一国家。“拒援”的原因,主要是马来西亚政府及其领导人认为援助的条件太苛刻,受制于人。“拒援”的直接后果,是马来西亚少了IMF注入其他重灾国百多到数百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异常缺乏。金融危机打击下的马来西亚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内外矛盾空前尖锐,局势异常动荡,一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最早爆发的是新马矛盾。1998年7月30日,马新两国政府就马来西亚设在新加…  相似文献   

19.
在东亚金融危机开始爆发时,马来西亚采取了与其它遭受危机经济相类似的政策,即紧缩货币与财政政策和使汇率浮动,但形势却继续恶化。1998年9月,马来西亚实行了选择性资本管制,使林吉特钉住美元并限制短期资本流动。该管制措施使马来西亚的货币政策能够独立地以通货再膨胀来刺激经济增长,并获得喘息机会来彻底改组金融与公司部门。资本管制所付出的代价是,马来西亚错过了从1998年第四季度开始回流到该地区的大部分国际资本,大量国际资本的回流反映在其它遭受危机国家证券投资市场的迅速复苏。另一个代价来自这样的担心:类似的政策可能会在没有预先告示的情况下重新实施,从而导致马来西亚发行的欧洲债券风险酬金提高。  相似文献   

20.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出马来西亚银行系统的不少问题和缺陷,不良债权成为马来西亚银行业的最大难题。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理银行不良债权的新举措,以改善银行体系的状况和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马来西亚是目前受害国中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最为积极的国家。一、马来西亚银行业不良债权积压厚重马来西亚的银行体系由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国家储蓄银行组成。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又称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成立于1959年1月,是马来西亚银行体系的核心,主要职责是发行货币林吉特、保存国际储备并捍卫币值、代理政府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