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薪火相传的批判精神具有理论批判、实践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理论品格。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武器的批判",去对我们时代的困境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走进人民,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赤光》是中共旅欧党、团组织创办的刊物,该刊物在建构中国革命话语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为武器,围绕反军阀的国民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两大中心内容,向旅欧华人揭示了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的关系,批判和揭露了军阀祸国与内讧的真相、世界资本主义的反动风、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的本质。《赤光》的话语建构是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移植"到中国,再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对近代中国革命话语"再造"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具有一种彻底批判精神,它不仅以批判的精神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而且以批判的态度思考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把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切都看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从来不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完美无缺、凝固不变的,相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需要改革的社会。“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改革理论。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可以看出,改革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后的文化批判,是列宁及其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的精神武器,是内在于政治和经济革命任务中的文化革命,也是政治和经济革命所蕴含的批判性的文化精神的实践体现。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对十月革命批判性的继续,革命后的建设也是对其后发展模式批判性的继续,正确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批判立场来积极思考对西方外来文化的批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等三个重大问题,推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5,(11)
<正>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影响力,必须重建理论自信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要正视和回答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时代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欧洲工业革命的考察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趋势。列宁在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考察中,寻找到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突破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国的现实,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的社会力量,通过工农革命和农村包围城市取  相似文献   

6.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自觉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页)列宁也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阶级性,从根本性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属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人民的.但使它同各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刘勇 《探索》2023,(4):41-52
现代化是一场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通过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但仍处于“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启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新纪元,但之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是一场未竟的社会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经过三个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开拓,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将社会革命推向新的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进行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需要不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主体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从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的启蒙发生了转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命题是在对"救亡压倒启蒙"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来的。高举马克思主义启蒙旗帜,担负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当代使命,需要正确审视"救亡"与"启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金宕莳 《求贤》2009,(3):25-26
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失败.迫使先进知识分子去重新寻找救国救民的新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使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天津先进分子增加了对苏俄十月革命的了解.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希望.并找到了武装自己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适应中国国情的特点和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内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认真研究总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清算旧世界观的理论批判、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现实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批判中建构的理论体系,这种自我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精神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12.
革命转变时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更不是这两种社会形态的其他表现形式,而是介于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性的历史发展阶段。它既遗留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不平等的生产资料分配等部分弊端,也具备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基本特征。只要革命转变时期的这些特征存在,这个社会就不能说是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用革命转变时期概念阐释了一种积极的、辩证的历史观,表达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为其后继者批判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这一思想表明,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科学性、革命性的不是文本信条,而是与时俱进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合理性,因此会因为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着价值上的不公正性,因此会因为两极分化引起社会革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后,资本主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两个根本特征没有改变。经济危机和经济剥削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大钊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人物。他首先投身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理论上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他首先全面系统地阐述唯物史观,开启了中国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他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来指导中国实践。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李大钊是传播唯物史观的先驱。一、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的第一人80年前,他开始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展开积极活动。当时,一方面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仁人志士为挽救祖国危亡进行的斗争,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先后遭到失败,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已经在实践中宣告破  相似文献   

15.
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120年来,他的光辉思想指引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国际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战斗旗帜。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的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长远目标前进的科学。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所以,它是工人阶级和他的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世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危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和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严重伤害和威胁,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反资本主义的思潮和汹涌澎湃、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在对资本主义文化、制度优缺点的反思和比较中,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思潮悄然发生了重点转变,开始批判、否定和抛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转而接触、研究和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解释力和阐发力。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作为客体进行研究和探索,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有原则高度的批判,指证了"现代世界"(资本主义)必然遭遇的历史界限和覆灭命运;马克思主义改变现实优先于改变思想观念、着眼于社会存在领域改革的理论,顺应时代变化和中国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社会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观一脉相承,变革(或革命)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目的在于解决发展中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价值指向。新时代的社会变革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方法运用到社会革命和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中,而且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分析新时代伟大社会变革,不仅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金鹏 《理论建设》2012,(6):40-44,98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经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文化霸权和物化意识批判到对工业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判,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终结后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批判中消费意识形态和信息拜物教的批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经历了从革命到批判,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到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过程,最终从乌托邦的理想走向了符号游戏的主观意识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