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小藩 《黄埔》2020,(2):48-51
曹觉民与程潜的历史渊源曹觉民,曾用名曹财源、曹先之、曹仲萧、曹行,1908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县七里镇桃源村。1926年,湖南省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取黄埔军校,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司令部少校秘书、南昌卫戍司令部少校秘书、津浦路警备司令部少校秘书兼军法主任、第3军司令部中校秘书。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第3军中校军法处处长兼参谋处处长、第5集团军上校军法处处长、第4集团军司令部上校秘书、军事委员会上校主任秘书、湖北省保安司令部上校秘书处处长兼军法主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秘书处处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黄埔》2007,(2):39-39
黄埔军校之设立分校,始于第一次东征时的潮州分校。1925年3月,校军东征抵潮汕后,为随同出发之第二期学生补习功课乃筹设潮州分校。旋学生返校,分校亦结束。同年11月12日,潮州分校复校,开始招收学生和入伍生700余人,12月23日上课。1926年6月1日,一期348名学员毕业,与本校三期学生同等待遇。入伍生升学,至1926年12月毕业380名,与本校第四期学生同等待遇。该分校遂解散。  相似文献   

3.
蓝显宗 《黄埔》2007,(3):32-33
1945年4月14日,我在成都本校十九期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第九十四军(军长牟庭芳,部队正在湖南芷江前线作战)。报到后,分配到军辖一二一师三六三团一营三连任少尉排长(一二一师师长韩迪,三六三团团长饶启尧,一营营长艾时纯,三连连长徐昌)。  相似文献   

4.
刘良惠 《黄埔》2008,(2):34-34
抗日开始后,我前线部队急需大批干部予以补充。在此形势下,我们黄埔十六期三总队学员,就在1940年4月23日,于四川成都本校提前毕业了。我和张鸿基、葛义明、温广义共四位同学,一起被分发到抗日前线太行山区第二十四集团军任少尉见习官。该集团军直辖三个军即四十军、二十七军和新编第五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兼四十军军长,  相似文献   

5.
姜业奎 《小康》2005,(7):26-28
在刚刚揭晓的2005年第一季度人民网“中国省地县三级领导人受人民网关注度”排行榜中,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以39次“被报道数”列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主要领导人第一名。位列曹新平之后排第二位的苏州市虎丘区区委书记王竹鸣被报道次数为12次,而县级行政区域主要领导人平均被报道次数仅为0.6次/人。曹新平,1956年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曾在大学做过教师,后调至苏州市委组织部工作。1996年任苏州市平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1997年起任平江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长。2001年调任苏州市金阊区委书记,2003年5月正式接任中共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的3…  相似文献   

6.
黄淼章 《台声》2004,(7):80-81
陈氏书院在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8)
正无为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自隋朝皇元年始设无城镇,已有1400余年历史。唐武德三年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置无为军,领  相似文献   

8.
“部”之由来冯铁金新中国成立之后,“部”是国务院(1954年以前称政务院)直接领导下的行政机关。那么,“部”的由来如何呢?隋朝以前的职官治事机构叫做“曹”。《后汉书·百官志》三记载:东汉尚书分为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南主客曹、北主客曹。三国两...  相似文献   

9.
沈国英 《黄埔》2008,(1):37-37
1942年,我从黄埔军校十七期二十三总队毕业后分派到九十四军五十五师一六三团任排长,在沣县、津市、石门一带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10.
优抚安置     
《中国民政》2010,(9):63-64
“八一”建军节期间,江苏省射阳县军休所积极开展“军民共建促和谐”活动。射阳县商务局、射阳县海洋与渔业局、县供销联社、县流通办、县工办等单位领导积极响应,他们先后来到县军休所看望曾经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离休、退休老干部,并为军休所添置了部分办公设施和防暑降温设备。  相似文献   

11.
人才辈的沄头七七中学派头七七中学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成长并为革命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所光荣学校。“七七事变”后,河南大学历遭磨难,于1939年5月由镇军迁至奕川fh头。那时,为了解决本校教职员工子女及当地青年就读中学难问题,经理学院化学系主任...  相似文献   

12.
史要回放     
《传承》2003,(2)
(3-4月)1908年3月,钦(县)廉(合浦)上(思)起义。2月下旬,同盟会领导成员黄兴率越南爱国华侨200余人在防城县东兴附近跨过北仑河,进入十万大山区,联合上年原钦廉防(城)起义军余部再次举义,进攻钦县。首战小峰,清军溃败。3月14日,战于马笃山,击溃清军3个营,毙其管带龙炳堂,缴获步枪400余支。其后,黄兴采用游击战术,在钦、廉、上三县转战40余天,队伍发展到600余人。后因弹尽援绝,起义军失败,余部退回越南。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第一、二纵队利用湘黔军阀混战之机,突袭黔军的后方补给…  相似文献   

13.
张宇春 《黄埔》2011,(6):40-41
王月科,系黄埔军校成都本校二十三期步科毕业,后随军校集体起义、赴朝参加"鱼隐山反击战"等著名战役。2011年5月12日,我们采访了王月科老人,听老人讲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1948年我19岁在陕西榆林上中学,在此期间黄埔军校来当地招生。我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报考了黄埔军校,被录取后转到成都本校步科学习,编入二十三期一总队步兵大队一中队。1949年四  相似文献   

14.
阅读林觉民     
廖华玲 《广东民政》2011,(11):54-54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24岁时写下的《自由与爱情》。两年后,裴多菲在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用生命与爱情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又过了62年,裴多菲“灵魂附体”在革命党人林觉民身上,同样24岁的他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了情真意切的《与妻书》。三天后,林觉民在战斗中受伤被捕,最后被清廷杀害,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宋真宗景德元年,北宋与辽国就"澶渊之盟"岁币问题展开谈判,枢密使王继英推荐了右补阙曹利用为谈判代表团团长,临行前,宋真宗赵恒给曹利用交了底对方要钱,只要不超过100万,就成。几番交锋之后,曹利用以岁币30万拿下了这场谈判,远远低于皇帝的预期,胜利完成任务。回国后,曹利用被提拔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此后,老曹的仕途坐上了火箭,一路蹿升:大  相似文献   

16.
裴昌会 《黄埔》2015,(2):24-25
"七七"事变时,我任第9军副军长兼47师师长。8月初,奉命由湖北黄陂县开赴抗日前线的河北涿县白沟河地区,协同30军作战。苦战一周,即转移保定城关固守,后又转至元氏县城及其以西高地,逐次抗拒日寇北进。之后,奉调晋北,经阳平关越太行山,昼夜兼程,经太原、忻县,参加忻口(南怀化)会战。忻口是由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七七"事变后,日酋扬言"在  相似文献   

17.
年已77岁的作曲家曹火星,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作者。1943年,19岁的曹火星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群众剧社的音乐组组长。为了反扫荡,群众剧社化整为零深入到群众中宣传抗日。这时,曹火星看到了蒋介石写的一本名为《中国之命运》的书,书中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观点,面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战的局势,年轻的曹火星心中忿忿不平。于是,他利用当地流行的一种叫“霸王鞭”的表演形式编写  相似文献   

18.
“敌以数倍于我兵力强攻许昌,我师奉命死守阵地。吾报国之期已至,吾决心与阵地共存亡。身为军人,殉国殉职份也。马革裹尸,其骨尤香。”这是抗日烈士杨尚武在牺牲前留给家人的遗书。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写下短文,以纪念这位在我家乡洒下最后一滴热血的黄埔英雄。一杨尚武,别号铸成、持中,湖南省汉寿县人,1907年9月出生。他自幼丧父,家境清贫,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3年从沅江县民智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大革命时期,杨尚武随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了北伐攻克武昌城的战斗。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杨尚武参加了“八…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众多的庙堂中,地处浙江上虞的曹娥庙无论年轮抑或规模,恐怕都难以跨入前列。然而千百年来,其声名却与日俱增,何故?因为有个曹娥碑。曹娥碑记载的是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碑文虽只有442字,但“彰孝烈”其情其旨则溢于言表。如果用现代汉语解读之,我们便能谛听到这样一个凄美动人、可歌可泣的故事—孝女曹娥是上虞曹盯的女儿。曹盯不但有边打击乐器边唱歌的艺术才能,而且还能和着曲调在祭扫仪式上舞蹈。汉安二年(公元143年)的端午节,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迎神的船队由曹盯指挥,逆着江流行驶。这一日风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盯落水身…  相似文献   

20.
纪言 《黄埔》2007,(4):28-28
二十九军的早期军官均来自西北军,西北军的创始人是冯玉祥将军。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了首都革命,将所部改组为国民军(因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党名叫国民党,所以冯玉祥的部队也就取名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1月5日,冯玉祥下令包围紫禁城,逼清废帝宣统出宫,取消帝号。后因北京政权落入段祺瑞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