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世界发展既充满希望,也面临挑战;我们的未来无比光明,但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强调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明确提出当今时代应当遵循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上海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作为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诞生、发展的国际性城市,上海所具有的中西交融、南北汇聚、变化更新的文化基因,培育了上海作为红色之都的精神源头。上海近代独占鳌头的工业文明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孕育提供了文化母体,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质为建党精神的培育造就了生存发展空间,其挺立时代潮流的先锋品格为建党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精神四年来,在历次上合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都会阐述"上海精神"。2001年6月15日,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浦江之滨宣告诞生,确立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如何理解这20个字?习近平主席这样阐释:——高举"上海精神"的旗帜,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对话协商为手段,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上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今天的"新文明"时代相遇,前者力求消解工业文明的原始创伤和成本外部化等逻辑,代表着"新生产力文明"和"新发展文明",后者则积极回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倡导"新共同体文明"和"新世界秩序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打破了现代性的二元对立和简单同一性法则,把对立统一、和合共生作为共同的逻辑起点,这一起点进一步促成了两者在整体思维、共同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思想共性。逻辑上的同源性和思想上的亲缘性为两者的交互式建构提供了可能,可以在精神、载体和行动三个方面实现两者交互式建构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领会"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思想,应从时代高度来理解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时代精神,从整体事业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彰显的社会合理发展的历史追求,立足于人的自我约束和提升,在全社会确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万年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万年的稻作文化蕴含了"三大文明":灿烂的农业文明、原始的工业文明、远古的流通文明。万年的稻作文化孕育了"五种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为人先、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7.
正为全力发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创党实践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深入阐释新时代语境下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联合开展第五届"中国共产党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并召开专题研讨会。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党员干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应该在弘扬五种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中走在前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书写新时代的绿色传奇,向全世界诠释"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的"塞罕坝人"在神州大地不断涌现。广大党员干部要握紧时代"接力棒",用实际行动践行"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10.
行政之文明程度直接标示着社会生活特别是公共行政的发展与进步状态,行政执法作为将行政法从文本规定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规范的手段必然以行政文明作为自身的精神追寻和价值目标。树立法治、民主、服务、契约和和谐理念是行政文明对行政执法的时代要求。我们应以行政文明为精神引领,在新的理念下完善并创新行政执法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行政文明的迫切希翼。  相似文献   

11.
<正>塞罕坝,一个普通的地方,却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作出重要批示,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笔者从卫生计生事业的视角,就如何弘扬好塞罕坝精神,践行生态文明作了深入思考,深感关键是要在牢记使命上写实忠诚,在艰苦创业上实干苦干,在绿色发展上求实创业。塞罕坝精神是一座时代"丰碑",弘扬它就要一扣接着一扣拧,做"拧紧问实"的塞罕坝精神践行者。"天下至德,莫大乎忠"。这一点塞罕坝人作了最好的诠释。做塞罕坝精神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2.
正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让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高度概括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  相似文献   

13.
正贵阳将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发展中当好高铁路上的"火车头"和战斗机上的"发动机"。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是省委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给贵阳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导向,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完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完全符合贵阳市情实际,是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精品作为新时代的文明标识和艺术丰碑,是宝贵的中华文化名片、是重要的民族精神视窗。发展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方玉 《探索》2012,(4):101-105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四种主要形态,文化民族性的精髓就是我们时代应有的民族精神和我们民族应有的时代精神。世界多元文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文明"、"幸福"、"和谐"等理念集中呈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普世性特质,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普世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5,(5)
<正>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重大意义。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是人类的  相似文献   

17.
以主客体二元论为哲学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高扬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但否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进而导致了工业文明时代深重的生态危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生态文明是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物质形态的支撑,也需要精神形态的推动。而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学习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充满关爱之情的"仁者爱物"思想、尊道贵德的"道法自然"思想和崇尚简朴的"取物有节"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即: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观、关爱自然的生态观、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当今时代协调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团结凝聚亿万人民努力奋斗的精神旗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正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树起了一座"为人民服务"的不朽的思想道德丰碑;雷锋精神,一种简约而宏富的精神,以其贴近民众而令人景仰的魅力,成为社会的呼唤、时代的强音、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与社会主义道德肌体的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永照人间。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4,(3)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当代中国迫切需要解决"软实力"的提升如何跟上"硬实力"的发展等问题,以构建新的社会平衡并培育更加良性的发展机制与文化生态。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建立与时代相符合的"思想市场"以及如何更好地坚守"制度正义",在新型生态文明奠定的"美丽中国"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现"文化中国"的"魅力"与优雅。整合全社会的精神资源,凝聚人心并团结民众,推动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最大程度文化认同与文明共识的中华民族的真正形成,这才是"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复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