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珊 《两岸关系》2011,(7):66-66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流经山东台儿庄古城,河水缓缓地在城边流淌。高大的城楼上,悬挂着清代乾隆皇帝题写的“天下第一庄”匾额。眼前的台儿庄古城是重建的,老城已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夷为废墟。这座城市原本有两张靓丽的名片:运河古城和抗战名城。现在,它又新添了第三张名片: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前不久,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富卿共同为重建工程完工及基地落成鸣锣。  相似文献   

2.
5月11日至15日,千年古城,大运河畔,来自海峡两岸70多位退役将领、专家学者和抗战将领后裔齐聚台儿庄这座曾经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的英雄城市,缅怀追思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共同举办两岸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台儿庄战役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正从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东口,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迤逦向东,流经广袤鲁南大地,进江苏入中运河,这就是台儿庄运河。台儿庄运河全长42.5公里,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唯一完全东西流向的一段。台儿庄运河号称"活着的运河",它带来了运河两岸经济繁荣,造就了十里港湾不夜城,留下了"京杭大运河仅存的古运河段"月河古道。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9,(11)
<正>5月25日至26日,山东省台联组织部分居鲁台生代表赴台儿庄开展"共同历史记忆"主题联谊活动,来自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等3所高校的20余名台生参加活动。台生们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深入了解先烈们奋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真实历史,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台生们游览台儿庄运河古城,体验齐鲁大地的人文历史和运河文化,大  相似文献   

5.
《春秋》2021,(1)
正台儿庄最迟在汉代就已形成村落,在元代有所发展,建有土圩子。明代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由夏镇向东经台儿庄南下,台儿庄迎来了发展机遇,借助运河漕运黄金水道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商贸重镇。《峄县志》载:"台庄濒运河,商贾辐辏,圜匮栉比,亦徐兖间一都会也。"开通泇河,台儿庄成为大运河漕运咽喉京杭大运河原先不流经台儿庄,是从济宁沿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南四湖之西侧,经徐州与黄河交汇,然后借不老河转入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  相似文献   

6.
倪直爽 《黄埔》2008,(2):32-33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早期中国军队抵抗日寇取得全胜的一次大战役,时年16岁的我参加了16个日日夜夜的台儿庄保卫战,光荣地作为八百敢死队的一员,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南站人流簇动的大厅里,巨幅广告“台儿庄一一个寻梦的地方”让经过这里的人心动。曾经只有“血战”,只有“英雄”的地方,何时变成了寻梦的“古城”?前去寻梦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台湾老兵的后代,台儿庄记录着他们父辈的历史,承载着两岸人共同的抗战记忆。随着中国第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台儿庄奠基,如今,这个中国最有名的二战城市已经成了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14,(9):F0002-F0002
枣庄是山东的南大门,素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美誉。枣庄历史文化悠久,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午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和70多年的抗战文化。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3)
正11月11日至13日,为加深台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实地感受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伟大壮举,全国台联在山东举办2016在京台生"寻根之旅——齐鲁行"活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5所高校的共100余名同学参与活动。活动期间,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台儿庄古城、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孔府、孔林、孔庙,观看了朝圣祭孔大典,聆听了孔子文化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0.
郁馥馨出生在台湾南投县,父亲少年时从台儿庄去了台湾,转眼已半个多世纪。2010年明,台儿庄古城对外开放,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家郁馥馨从台湾来到古城,被这里吸引,留下做起了志愿者,创力、论坛和杂志向海内外介绍古城的建设和文化。 定居台儿庄 初见郁馥馨,是在台儿庄的一家茶室,夕阳渐渐西下,来自海峡彼岸的女子一头短发,满脸盈盈笑意,落座后不紧不慢地沏茶。  相似文献   

11.
台儿庄之战     
今年是济南"五三"惨案80周年,同时也是抗战初期台儿庄之战大捷70周年。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件大事。为此,我们在"历史足音"栏目中特编发了三篇文章以示纪念。李宗仁《台儿庄之战》全面追忆了这场大战始末,这也是其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另一篇记叙了台儿庄之战中忠勇的抗战将士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有关"五三"惨案的一篇,作者以亲见亲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狠残暴。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感慨万千!现在中国已迅速崛起,如一条东方巨龙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而不奋斗未必能生,安乐而不骄惰。决不致死。我们当怀惕励之心、以史为鉴,去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12.
抗战记事     
仵德厚 《黄埔》2007,(2):31-32
1938年3月,日本军队为打通津浦铁路,连接陇海线,以华北、华东两路力量扑向中原腹地。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坚决死守鲁南地区的台儿庄,为徐州会战争取时间。台儿庄是徐州门户,中国守军顽强抵抗。3月下旬,我们营所在的部队奉命驰援,划归三十一师池逢城将军领导,在运河以南的一个桥底下待命。台儿庄正靠着运河。  相似文献   

13.
李海流 《春秋》2015,(2):15-19
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在徐州城内巡视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台儿庄战役的主要指挥者。1938年2月至5月,他指挥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大捷是他一生辉煌的顶点。台儿庄会战作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对团结全民族抗战具有强烈的振奋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80年前的1938年5月20日,徐州沦陷,第五战区主打的徐州会战以全军跳出日军包围圈转移而结束。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台儿庄大捷,这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次战役,歼敌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战正是徐州会战最精彩的部分,而发生在台儿庄大战后的大撤退,其意义也丝毫不比敦刻尔克大撤退差,中国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相似文献   

15.
孙景凤 《黄埔》2013,(2):55-55
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在国内,这场战役鼓舞了民心,振奋了士气,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一举扫清了国内“亡国论”和“失败论”的阴霾,是中国14年抗战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的胜利,让西方各国对中国的抗战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6.
李海流 《春秋》2014,(2):45-46
正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两面毗邻微山湖,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当地商贸业的发展,也使得当地邮路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忙。从古至今,台儿庄邮政业的发展是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繁荣而兴盛,明万历三十四年,在运河开凿过程中,总河侍郎曹时聘置邮设兵,揭开了台儿庄邮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春秋》2012,(2):1-1
台儿庄大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著名诗人臧克家冒着被轰炸的危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三进三出,对台儿庄主力部队第五战区的三个师进行战地采访  相似文献   

18.
寒亭 《春秋》2013,(5):38-41
洳运河是指微山县夏镇李家港至郅州直河口的一段人工运河,开凿于明万历年间,它是明清时期连接京杭运河的重要通道。四百年来,洳运河除韩庄至夏镇李家港在解放前陆续废弃外,其余河段则正常通航。特别是邳州直河口(经台儿庄)至韩庄段的洳运河从未断流,故被称为“黄金水道”。  相似文献   

19.
时过境迁,随着运河交通的改善,特别是台儿庄被命名为大陆第一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来,这个昔日的破旧渔村焕发出了新的风采。台儿庄南闸村位于山东枣庄伊家河与京杭运河交汇之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南闸村过去素有"第二个台湾岛"之称。村南的伊家河与北面的京杭大运河将南闸村紧紧夹在了中间,曾经的南闸村出入只能依靠两个渡口、一叶扁舟,交通十分不便。时过境迁,随着运河交通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抗战初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在徐州地区,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打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大胜仗。台儿庄一役,使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第十、第五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也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贡献之一,就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台儿庄大战爆发前,为了狠揍日本侵略军,保卫大中华,曾经三劝李宗仁,促使李宗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作出在徐州台儿庄地区与日军决战的重要决策。1937年7月7日,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