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建新 《西亚非洲》2008,30(3):54-59
教育援助概念的内涵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受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国际援助非洲教育的领域、方式和优先发展事项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援助模式也从项目援助发展到部门援助,并有望朝地区合作援助的方向迈进.中国正成为援助非洲教育的新兴力量.为提高教育援助的效率和效益,中国应强化援助非洲教育的能力建设,加强国际援助非洲教育的合作,增进与受援国之间的交流,创新援助模式,并改善援助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非洲援助是中非关系中的重要一环,既是中非关系的利益面,也是中非关系的责任面。在国际格局和国际发展援助潮流出现重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面临提高对非洲援助的战略性,加强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拓展对非洲援助安全内涵等新挑战。当前中国对非洲援助面临五大"战略平衡"问题:援助国和受援国双重身份的平衡;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不干涉内政和参与非洲内部事务现实需要的平衡;加强透明度和保持对非洲援助的主导权之间的平衡;双边与多边援助合作的平衡。未来对非洲援助战略应结合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总体战略,适时调整援外体制,满足对非洲援助的战略性要求,并将重点放在推介中国发展理念和经验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民粹主义在世界舞台迅速崛起,在中东欧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强势。中东欧地区的民粹主义以匈牙利最为典型,对欧盟现存秩序造成冲击。本文从历史渊源、国内结构、外部环境和现实冲突等方面,探究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的本质和动因。社会中下层的极度不满是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的根本原因。民粹主义政党运用各种工具,包括极化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加之领导人独特的政治个性,推动选民走向极端化。难民问题促使民粹主义向狂热的极右翼势力转化,对西方民主和欧盟秩序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4.
官方发展援助的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官方发展援助呈现几大趋势。援助总额及其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援助的重点地区从亚洲转向非洲,且明显倾向更贫困地区;在部门上继续向社会公共设施领域倾斜;援助的财政条件更趋优惠。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援助国经济稳定增长,国际组织和主要援助国更加重视发展,援助理念发生变化等。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变化具有特殊的含意,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5.
作为战后主要国际援助方之一,通过以美国国际开发署、国务院和千年挑战公司为代表的援助评估机构的实践,一套复杂的美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得以建立。绩效评估与影响评估方法的采用,有效性、影响、效率、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等评估标准的确立,共同推动了美国援助评估工作的深入发展。但援助目标不清、资金和人员限制、援助方法有限及安全因素等问题则成为美国援助评估机制面临的严峻挑战。美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及其特征对当前中国对外援助评估机制的构建,包括援助评估理念的树立、评估机构的建立、评估标准和方法的采用等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源于19世纪俄国的民粹主义,在现今的话语出现了两重涵义:一种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中的民粹主义,是19世纪俄国社会产生的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另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民粹主义,无论在内涵还是表现形式上与前者都有很大区别。更多地表现为接近人民的平民主义、草根主义。两种语境下的“民粹主义”不仅内涵不同,而且在分析同一历史人物时,也有很大差异。出现了民粹主义与平民主义、人民主义相混淆的现象,从而致使民粹主义在不同程度的泛化,应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7.
援助有效性评价在西方发展援助中占据核心地位,既是反思援助理念和指导援助实践的客观依据,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新殖民主义的手段和维持政治霸权的话语工具。西方传统援助国及多边援助机构长期以来通过主导发展援助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关于发展援助有效性的话语和实践,逐渐建构出一整套国际发展知识体系,确立起该领域的知识霸权。但是,西方国家主导的这种评价机制存在话语与实践的深层次矛盾,客观评价发展援助有效性面临数据与方法上的困境。这为西方国家维持其长期主导且潜藏不平等的"援助-被援助"二元架构提供了空间。随着新兴经济体及更多南方国家的崛起,西方国家主导的这种知识霸权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俄罗斯独立以来对中亚国家援助政策的历史演进、援助规模和援助方式,并对援助的政策效果进行初步分析.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援助经历了“放手”“竞争与争夺”和“强化”三个阶段,并逐步将援助作为实现在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推动欧亚地区一体化和提升“软权力”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援助方式和领域受到国际发展援助进展、...  相似文献   

9.
屈彩云 《东北亚论坛》2013,(3):81-91,128,129
日本环境ODA是国际绿色援助领域的重要现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环境ODA以积极的发展态势走在国际绿色援助体系的前沿,以极具战略色彩的发展特征追逐国家权益的增值。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和手段,日本环境ODA呈现出继续加强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日本对环境ODA的战略发展与运用,对兼具受援国与援助国双重身份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日本对华环境ODA曾是中国获得国际环境援助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日本对华ODA贷款的停止,对华环境ODA的骤减,中国作为面临严重环境污染的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与日、欧、美的环保合作,从多层面弥补本国环境治理上的资金技术不足。同时,作为援助国,中国应积极借鉴日本的经验,追求对外援助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外援助是国际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一方面,作为一种由援助国提供的特殊性国际公共物品,它是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领域的重要变量;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的一种对外政策工具,对外援助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发挥着战略性功能。在国际政治中,有志于发展的对外援助都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援助与安全之间的联结经历了从一般关联到深入互嵌再到"安全化"的演变历程,安全思维越来越多地影响对外援助过程,冲击着连接援助国和受援国的援助资源载体。面对嵌入对外援助过程的"安全化"趋势,通过聚焦援助与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发展趋势,试图诉诸安全视角来审视援助载体,并因此提出了"援助安全"概念框架。该框架致力于从国际结构转型、援助国和受援国关系及相关国家国内政治等不同角度探寻援助过程中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与制度资源分别面临的多元安全威胁和风险来源。援助安全可以从技术条件性、透明性、实施预算管理、提供援助安保人员训练和改革全球援助体系等举措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对朝鲜发展援助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发展援助对于援助国来说通常被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工具,而对于受援国来说,发展援助可以为本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诸多帮助。因此,发展援助对于援助国和受援国双方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种具有互利和双赢效益的国家间经济合作方式和国际关系模式。根据朝鲜的要求及现实需要,国际社会对朝援助正由人道主义援助向发展援助转变。国际社会对朝发展援助目标是促进朝鲜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援助领域将更多地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等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何筹措对朝援助巨额资金、如何提高对朝援助透明度和效率等课题。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动, 信息化更 使得国际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国际人道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9·11事件之 后, 恐怖袭击、不对称战争、新式武器、雇佣军现象、域外拘留等现象对国际人道法构成极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 国际政治的新现实也为国际人道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作为促进国际人道 法发展和完善的主要力量,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对新的挑战。国际人道法必将 更加成熟和完善, 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管理模式的演化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管理模式经历了从国家统一配置资源高度控制型的模式、承建机构主导的承包管理模式到多元主体参与型模式的历史演化进程。中国对非援助模式的变迁与中国自身经济制度改革及国际援助模式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对非援助模式,强调"大国义务"而偏向单纯"利他",时移势迁则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之后以市场为主导的中国对非农业援助模式,着眼"互惠互利",虽有助于援助项目的可持续性,但也带来不少商业化不计"公利"的问题。新世纪以来的多元主体参与促进了援助模式的创新,在企业为主导的项目中引入受援国政府管理,降低了商业化弊端,增强了公益性和受援国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张永蓬 《亚非纵横》2012,(4):20-27,59,61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经济学的国际援助理论呈现双向推动的趋势:即在重视民生的同时,强调关注受援国的经济发展。非洲国家的现实表明,国际对非援助应体现这种变化趋势。国际援非的现实挑战是资金投入不足、效果不明显,难以同时兼顾民生和发展两个方面。未来国际援非应优先考虑经济发展,需要在领域选择、资金投入和方式上做出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召开在即.中国学界多关心日本援助非洲的动机,较少注意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理念之间的关联.笔者在梳理历次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同时,对冷战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理念及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是日本力图改变西方为主导的传统援助方式的尝试,其效果已经呈现."主事权"和"伙伴关系"的概念已对国际援助体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缘起于冷战时期的民主援助成为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重要现象,也日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推进其民主文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分析民主援助的内涵、路径可以发现,民主援助的本质并不是帮助受援国巩固和发展民主,而是一种民主霸权主义,它正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别国主权和内政的外交工具.这也是形成世界范围反西方民主援助潮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际援助制度与发展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韶彬 《国际观察》2008,35(2):46-52
国际援助制度包括国际援助组织、国际援助的原则、规范、规则和惯例等方面。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全球相互依赖的加强,国际援助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冷战结束后,国际援助制度进一步发展,并在全球减贫和发展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国际援助的制度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宋微 《国际问题研究》2023,(3):1-21+138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核心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以平等的方式推动文明间互鉴,尊重现代化发展的人民性。中国对非援助的核心与全球文明倡议的内核相契合。长期以来,中国把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作为对非援助的核心主题,在技术和治国理政方面为非洲提供援助,助推非洲实现自主发展。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的冲击,中国对非治理援助也面临新的挑战。全球文明倡议为新时代中国开展对非治理援助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应在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积极支持非洲走自主发展之路;在倡导平等互鉴基础上,优化治理援助项目评估;在坚持人民至上的前提下,重视培育非洲治理根基,提升非洲治理效能,助其实现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对外援助在二战后呈现出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 势。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规范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国际法依据,主要包括适用于对 外援助领域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规范对外援助行为的国际条约以及指导对外援助实践的国际组织 和国际会议决议三类,这三类法律文件构成了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对外援助因理念和 原则不同而有别于西方国家倡导的发展援助,在对外援助领域独树一帜,但是作为对外援助的重 要实践者和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政府应依据国际法律规范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和完善对外援助 国内专门立法;重视并积极推动对外援助国际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巴西对外援助的发展现状和管理体制,详细梳理了巴西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援助方式、主要领域、地缘分布、政策演变、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最新动向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提供对外援助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逐渐由净受援国向受援国和援助国双重身份转变,对外援助发展迅速。作为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巴西对外援助是其追求地区领导力和加强国际地位的有力工具,对外援助也由此体现了巴西外交政策的多重诉求。尽管近年来巴西经济有所衰退,从全球第七大经济体降至第九大经济体,但仍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提供的技术合作在南南发展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以三方合作为代表的援助方式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前国际发展援助版图,提升了新兴援助国的话语权。巴西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对外援助诉求有相通之处,分析巴西对外援助的发展现状、管理体制、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能够为中国对外援助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