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杨永生 《新视野》2007,(2):92-94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动态平衡”政策。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时,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干扰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三党”访问大陆后,美国动态平衡政策有了新变化。这一政策是以美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矛盾、灵活、多样,但是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扩大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来打破美国动态平衡政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2.
一、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同志对台重要讲话为两岸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问题与构想多次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上,他指出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拥有军队,大陆不派人到台,台可派人到中央任职,可与各国保持与发展非官方经贸关系,但台不应有代表国家的外事权。在经济上,两岸应互补共荣,“两种…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影响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对台具体政策和策略,以新的思路顺应时势的变迁: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中共对台湾实施“一国两制”比港澳更宽松;台湾政党更替,中共把民进党内顽固“台独”分子与广大民进党员区分开来,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对应之;两岸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中共对台具体政策和策略的不断调整,推动和引导着两岸关系向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九七后的港台关系,在性质上已迥异于九七以前。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在处理同台湾的关系时,有同大陆其他地区相同或相通的一面,且称之为“共同性”。不过,由于香港是一个由港人高度自治且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大陆其他地区,所以港台关系又有别于两岸关系的一般情况,而具有“特殊性”。北京和台北都注意到了这种特殊性,并且都小心翼翼地把相关决策的基础建立在对这种特殊性的认定之上。故北京不是把港台关系简单地定位为“两岸关系的一部分”,而是将其定位为“两岸关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台北也把香港称作“有…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多之后,澳门也将于今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从而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完成了重要的两大步。随着港澳的回归,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统一的夙愿,更是摆在我们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港澳回归对两岸统一推动作用的分析中,展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美好前景。一、“一国两制”在香港两年多的成功实践对台湾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台胞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自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退据台湾后,两岸就处于相互敌对状态,双方军事对峙,与此相配套的是双方多种形式的“宣传战”,由此造成两岸严重隔绝,两…  相似文献   

6.
李松林 《新视野》2001,(4):55-58
自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台至今,海峡两岸隔绝已达50年之久。此间,海峡两岸经历了从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军事对峙到今天这种比较缓和的局面。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回归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以及两岸乃至全球舆论的焦点。回顾两岸关系50年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深入思考,化解两岸矛盾,增进两岸共识,以便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综观海峡两岸关系50年之演变,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即军事政治对峙阶段和开始走向两岸合作与和平统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国民党退守台湾至1978年底中共十一…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53-5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围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随着香港、澳门问题的相继解决,中国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渴望更加强烈,台湾问题已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了。中国领导人也表示在澳门回归后要致力于两岸统一的工作。“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①中国人民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国家统一。虽然李登辉的“两国论”为两岸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分裂势力要逆潮流而动,只能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港、澳、台问题是中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谈判方式,一个是武力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WTO框架下构建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在目前两岸政治问题没有解决之前 ,经济融合或许是实现两岸最终统一的最现实的办法。适逢两岸“入世”之机 ,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一国四席”的特殊地位 ,从争议较小的贸易政策着手 ,采取一定的策略 ,突破两岸经济互动的困境 ,在WTO框架之下 ,构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两岸自由贸易区 ,促进大陆经济与台湾经济的融合 ,以经济上的融合促成政治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主要特征,明确指出“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这是对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准确判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从当前对台工作面临的形势看,两岸关系大局是稳定的,两岸力量对比、两岸总体形势在继续朝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台湾局势复杂多变,两岸关系的紧张根源仍未消除,我与台湾分裂势力、与美日等反华势力的斗争非常尖锐复杂,对台斗争的总体形势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局被迫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涉台婚姻现象逐渐出现,涉台婚姻介绍业务应运而生。某些电视节目制作人也组织台胞来大陆搞征婚性质的联谊活动,这些涉台婚姻介绍活动,不仅给我民风和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也易造成并助长我民众的“崇台”倾向。两岸通婚,有利于进一步消除隔阂,增进两岸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鉴于目前两岸关系不正常的实际状况及涉台婚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又不能将涉台婚姻视为一般的婚姻问题来对待和处理,必须加强管理。为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演变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对“一个中国”内涵的解释、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和平解决与使用武力“两手准备”和对台工作重心之转移的变化上,可以清晰地解读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路径。即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以宽广的眼光审视世界和两岸关系发展大势,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思维,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3.
连宋大陆之行,政党交流取得的积极成果,表达了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也反映了台湾“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显著标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祖国大陆对台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对海峡两岸关系和岛内政治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将对两岸经贸关系乃至榕台经贸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连宋大陆之行后党的台湾政策新发展及其对福州对台经贸工作的影响,探讨榕台经贸工作的政策思路与走向。  相似文献   

14.
称谓问题,在两岸关系中很复杂。 根据国台办《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不能直接称呼对岸的官方部门,于是,不少媒体会将“总统府”等名词加引号。而台湾方面也有类似规范,比如在官方文件或新闻通稿中,称“中共当局”。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开展涉台统一战线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久营  瞿胜  寇子春 《探索》2007,(1):46-49
台湾问题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做台湾工作必须建立广泛持久的涉台统一战线,数十年的对台工作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涉台统战工作发展史。岛内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反对、遏制“台独”蔓延和迅速上升成为近年来对台工作的核心任务,中央对台工作新思维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上述核心任务大力加强涉台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涉台统战工作当前需要突出联美制“独”等六个方面的重点内容,需要避免为统一战线而统一战线倾向,需要消除岛内民众对党的统战政策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局面,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的科学性及现实可行性.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年后的今天,再看香港回归对台湾问题解决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坚定统一信念就更为重要.香港回归,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示范.香港问题,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代,始终未得到解决.而在党的“一国两制” 方针下,仅用很短时间便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用事实向台湾民众及当局宣传了我党的对台政策.中英双方在解决香港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不仅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对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95年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后,中国人民一直梦想两岸统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提出了统一台湾的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18.
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将“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专门论述,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理论与实践,做了最系统的总结,完整地提出了新世纪我党对台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体现出许多新意,为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开拓了更大空间。首先,在十六大报告中正式写入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最新诠释。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的首要一条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上个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核心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19.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适时地制定、实施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时期.回首两岸关系数十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考察中共对台政策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在今天形势下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现行的对台政策,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尽快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六大报告就两岸谈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新主张。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这表明我们党的对台政策既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提出“三个可以谈”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必要前提,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