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赣南,生活着700多万客家人,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客家风情。一、客家人有一部悲壮的移民史客家,是汉民族共同体的一个分支,是汉民族中一支颇具文化特色的民系。客家人祖籍中原,自东晋以来,由于战乱、灾荒等种种原因,迫使客家先民不得不举族而迁,定居在赣闽粤这片三省毗邻的山区。并在这里发展成为既保留有古代中原文化传统,同时又适应于南方山区生产生活的客家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5)
客家门匾,是指客家人在民居大门的门框上方的一块长方形条框,选用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用黑笔写在条框内的匾额,有的还在边框以图案加以修饰。客家门匾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已经发展演变为赣南乃至全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堪称客家文化的"名片"和"活化石",对弘扬和传承客家文化、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时刻 《侨园》2013,(7):50-51
<正>关于太平天国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无论是资料汇编,还是专著论文,都有很多了,也出现了不少名家。不过他们大都是从中国近代史这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上作研究的,未曾从客家这个角度切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其实无论是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还是做客家民系研究,客家与太平天国的关系都是绕不过去的。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太平天国革命都被视为"客家人的革命",这显然已是一个历史共识,一如《客家圣典》所概括的:"太平天国,在一部客家史、客家文化史与思想史里,都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是客家人自立、自强的里程碑。不仅仅由于它的悲壮陨落,更由于它  相似文献   

4.
认识客家人     
丘岳 《侨园》2012,(12):43-43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民系,是—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意。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为了与当地原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是"客户"、"客家"、"客家人"。众所周知,汉族各大民系,几乎都是  相似文献   

5.
时刻 《侨园》2013,(2):42-43
客家民居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干栏和云南一颗印,被称为中国汉民族的五大古民居.但比较而论,客家古民居以其建筑结构的严谨科学、建筑功能的完善实用、建筑艺术的奇巧完美,以及与宗法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巧妙结合,而最具历史性、民族性和对外神秘性.  相似文献   

6.
对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载体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梯田耕作、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发掘客家生态伦理文化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构建一种有客家特色的实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现代发展模式,是当前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熊婷 《民主》2011,(6):32-35
福建土楼是福建客家人和闽南人千余年来逐渐形成的民居建筑,它们气势恢宏,形状各异,主要有圆楼、方楼、五凤楼这二三种类型。福建土楼仿佛与周围的山川河流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是一个符合中国传统理念“天人合一”的生命载体。最早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但土楼被世界所关注却是近二十多年的事。  相似文献   

8.
《侨园》1995,(6)
以马来西亚太平绅士姚森良为团长,全国政协委员姚美良为顾问的客家文化寻根访问团一行20多人日前赴福建宁化石壁村寻根问祖.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从黄河流域南迁之后,大部分人首先在这里驻足开基,形成了华夏汉民族的一个新的民系.千百年来从石壁村再度播迁到海内外的就有127个姓氏.石壁村是客家的摇篮和祖居地.现在,海内外的客家人共有近一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客家人有1000万以上,还有400多万客家同胞居住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客家公祠将于今年11月28日落成,届时,全世界的客属团体将派出代表前来参加剪彩和首次的公祭典礼.石壁村将成为世界客家人的朝拜圣地.  相似文献   

9.
时刻 《侨园》2013,(5):46-47
<正>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之一,而犹太商人又以其独特的经营技巧富甲天下,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他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同时为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的长廊里,客家人在远离"中心"和"主流"的地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生活着,并执着地传承着自己的血脉和文化。客家人经历的苦难,和犹太人是何等的相似。说潮州人、温州人是"东方犹太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忽略了犹太人饱受战乱、四处迁徙的历史,而这个,与客家人是相同的。所以,称客家人为"东方犹太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亓璇璇 《学理论》2012,(31):158-159
客家民俗体育是客家人在长期的山居生活中结合其风俗习惯和生产劳动所创造的活动项目。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反映客家人勇敢顽强拼搏精神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文化意蕴,而且具有娱乐和健身、社会交际、教育以及增强团结和凝聚力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瞿定国 《党政论坛》2010,(24):25-25
一、台湾是一个多族群的“移民”社会 在2300万台湾人当中,绝人多数都是干百年来从人陆迁往台湾的。目前已形成“四人族群”:闽南人,占73.3%:客家人,占12%:“外省人”,占13%:原仲民,占1.7%。从历史上看,族群之间是有矛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矛盾又逐渐演变成了“省籍”情结。到“台独”势力嚣张时,这种情结往往又被上升到政治层面。  相似文献   

12.
时刻 《侨园》2013,(8):46-47
<正>太平天国战争时期以及攻克永安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是客家人实际生活的折射,也是客家人思想观念的反映,打上了客家文化的烙印。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客家人为主导力量的运动,主要领导人和初期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客家人,有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此六人是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都是广东客家人。本文就再聊聊太平天国时期的客家妇女。自明中叶以来,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到中国,在传播宗教信仰的同时,亦办学校、开医院,开展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使得教区民众的生活发生很多变化,尤其是妇女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广东是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重点地区。地处山区的闽粤赣容家地区,接受西方宗教的时间晚于沿海地区。据研究,客家地区大规模接受西方宗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到客家偏远地区,对于人们的宗教生活、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9)
宁化在客家人的迁徙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受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影响,宁化客家文化在保留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蕴含了鲜明畲风色彩。  相似文献   

14.
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且在社会、文化领域,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深圳市文化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的精神,在积极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广大市民的文化权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信是不无裨益的。一、深圳公共文化需求及服务的特点深圳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口构成,其移民人口占总人口95%以上,加上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等因素,使得深圳公共文化需求及服务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时刻 《侨园》2013,(3):40-41
客家人遍布世界。有人说:有阳光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国内客家人集中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四川、贵州、海南、台湾、香港等10个省区,计250多个县市,总计8000多万人。而遍布世界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客属华侨华人有近千万人,占华侨华人总数的近1/5。客家人的历史也是一部迁徙史。翻开历史长卷,客家先民从肥沃的中原大地辗转南迁,千里迢迢,历尽艰辛,定居在闽  相似文献   

16.
如何评估深圳十五年来的文学创作并预测其发展走向,是深圳文艺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文化研究的视角作大略的探讨。一、文化转型:深圳文学的人文背景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深圳,实质上就是最早进行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地方。对深圳所处的人文背景和“文化转型”的基本因素,可表述为:窗口式的地理环境,移民式的人口结构,混合型的经济结构,过渡期的社会结构。因这些因素,深圳成为中国文化转型最活跃的一个地带,具有地缘和人缘两方面的优势。先从地缘优势来看,评论家余秋雨把深圳放在当代世…  相似文献   

17.
撒拉族民居是撒拉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历史中,集结多民族文化艺术的智慧结晶,撒拉族民居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传递着浓郁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揭示了建筑风貌特征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撒拉族民居既有对以往历史的承传,也有对撒拉人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撒拉人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以及撒拉族人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拟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通过对民居的历史、民居雕刻的纹样、象征、民居的功能等要素的浅析,解读这一古老文化现象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现代香港与深圳的创生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连绵不绝的移民的历史。如果从最早的英国殖民着割占香港前算起,香港人口已从3千多发展到600多万,而如果从特区成立之前算起,深圳人口也从30万扩展到现在的385万。成千上万的外来移民,不仅是深港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其现实载体。从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3)
坐落于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享有"全国建筑宝库、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等一系列美誉,名列原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榜首。王家大院是黄土高原地区北方民居的显著代表,也是国内最大并且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以其典型而独特的"窑—巷—堡"生活化村寨民居建筑风格声名远播,但王家大院建筑的艺术性、文化性从经营状况以及旅游知名度来看,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因此,分析王家大院建筑的艺术特色性和文化特征,并探索与此相适应的传播策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已经从南国的边题小镇,变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因此,我认为,当今中国,从“城市文化”的视角看,有三个城市是最值得关注的。其一是代表“京派”文化的北京,其二是代表“海派”文化的上海,其三是代表“特区文化”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一国两制的临界线、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移民汇集的新都市、商品经济的大市场,这种较为特殊的地缘和人文背景会必然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或者说形成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