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左凤荣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视察东北等地时,首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这次专门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发表了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精辟见解,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将政治体制改革列入议程,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和七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18日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这篇讲话的重新发表,必将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改革现行的政治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要求,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的智慧,最先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  相似文献   

4.
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0年开始,邓小平多次提出政治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他一直认为,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他一直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不搞政治改革不能适应形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60页);他把政治体制改革视为改革深化的“标志”;他还一再叮嘱,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太迟”。  相似文献   

5.
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经济体制改革先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这是邓小平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一、政治体制改水是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应该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o页)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无法进行下去。“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其具体内容有: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对我国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发表已三十周年,这篇重要讲话堪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文章强调,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制度建设重在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以政治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些精辟论述至今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2,(7):47-48
邓小平关于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方法和评价标准的论述谢毅在2012年第11期《红旗文稿》撰文说,邓小平同志指明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坚持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第一,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想象的,那就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思路。30多年来,党和人民为改革邓小平指出的各种弊端,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强调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我们的基本制度是好的,具体的体制还有许多问题。纪念邓小平,就要弘扬他的改革精神,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进而探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