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政举 《政法论坛》2023,(5):147-158
《奏谳书》记载的案例在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和案件事实认定上达到了不可怀疑的确信程度,在证明标准表述上可称之为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被告人对指控犯罪事实的认可,承办案件的司法官吏对案件事实的查证、审核达到确信程度是定罪量刑的前提和基础。获取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的口供遵循先讯问、再诘问的调查程序;刑讯是非必要的获取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口供的手段,必要使用时须背书,并且要记明刑讯理由。“捕奸者必案校上”是对审理和奸、强奸类案件的证据形式性规定;官文书、具有合法身份者的指令是判断特定行为性质的法定证据;三辨券书的合同性是特定权利证明的形式要求。《奏谳书》所呈现的案件事实的证明方法有推定证明、印证证明、验证证明和完整性证明。推定证明方法包括三段论推定、类比推定和辩证推定。  相似文献   

2.
略论《奏谳书》所反映的秦汉“覆讯”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黥城旦讲乞鞫案反映出在秦汉时期诉讼程序中存在着一种覆讯制度。覆讯制度,又称验证制度,是指案件经初次审讯,案情基本清楚后,再由其他官员或审讯人本人进行二次审讯,以验证初次审讯案情真实性的程序。《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中提到的“案验”是案其事,验其实之意。验,是覆讯制度的另一表述。居延新简中“粟君责寇恩案”和“秦恭取鼓案”也反映出秦汉覆讯制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程政举 《法学评论》2007,25(6):142-149
《奏谳书》包含了春秋至西汉初期22个案例,这些案例在性质上可分为侦讯案例、初审案例、复审案例和乞鞠(再审)案例。在案件事实的查证方面,注重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逻辑证明关系,循实情断案,是这些案例所体现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 西汉文帝废除肉刑一事,作为中国刑罚史上著名的改革举措而引人瞩目。前人和今人的评价很多,而在成为一门学科之后的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中,各种评价基本对文帝改革刑制持肯定态度。本文作者和诸位学者在这一方面是完全一致的。现在提出再评价,只是考虑到,由于文献记载不足,有些问题尚未得到适当的解释;有些评价其本身则也需要评价;还有对一些学者的卓见虽然十分敬佩,但觉得似还可以再深入一些分析并予以补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求新免不了出现失误,深析也并不能保证正确,本文不过是想提供一种思路,以期在学术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夏红 《法学杂志》2006,27(3):31-3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从刑事执法主体和刑事诉讼程序运行两个方面确定了一系列的原则,笔者通过逐一研读和对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相关内容的检视,阐释了《公约》对中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哲 《研究生法学》2002,(1):120-120
“历史将永远记住1999年12月20日零时这个不平凡的时刻。就在这个使人刻骨铭心的霎那,十几亿华夏儿女乃至全世界几十亿双眼睛的目光,紧紧盯住矗立在两座用不锈钢铸成的旗杆上。就在此刻,似乎世间万物都被时间的大幕遮蔽;只有这两座旗杆存在。在其中的一座旗杆上悬挂了几百年的葡萄牙国旗,被拉下来了;在另一座旗杆上,庄严的五星红旗被中国人的尊严和人间的正义,擎上了顶端。  相似文献   

7.
上帝怎样审判——旁白刑事诉讼维度中的上帝和《圣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宗智先生在《上帝怎样审判》一文中提出,“《圣经》是一部诉讼法教科书”,“《圣经》中的辨析伪证案宣示了司法的正义精神和理性精神”等。本文对这些命题提出了质疑,并作了较为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是借助国家的力量解决刑事犯罪与良好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法律所追求的正义的手段。但是实体正义的实现需要程序正义的保障,程序正义的缺失必然会使实体裁决缺乏公信力和权威性。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中程序正义的缺漏不容忽视,本文意从中美两个案件的比较中浅析中国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缺漏。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23条,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范围、管辖、调查核实、取证、其他问题等五部分内容。《意见》是对2014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2014年意见》)的修订。之所以修订,  相似文献   

10.
依据刑事诉讼的性质和目的,遵循刑事启动程序的运行规律和启动原则,考察国外刑事启动程序的制度设计,结合我国诉讼文化传统和刑事启动程序的现状,改革我国刑事启动程序被动、封闭、单一的特征,应该在宏观上由程序型启动转变为随机型启动,由二方组合结构模式转变为任意性措施启动的二方组合和强制性启动措施司法控制的三方组合的双重结构模式;在微观制度设计上建立案件信息登记制度替代立案制度,把它作为侦查工作的前期工序。加强启动程序的分流功能,实行两步式侦查模式;在配套措施上扩大辩护律师的权利,完善被追诉人的权利救济机制,保障控辩力量的平衡,以适应随机型启动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为解决近年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惩治网络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侦查、起诉、审判实践,现就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俄罗斯的法律制度完成了根本转型。在刑事诉讼领域 ,经过前后 1 5年的修改和补充 ,颁布了新的《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转型后的新法典 ,在刑事诉讼目的、结构、价值等基本理念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除了将某些重要的宪法原则刑事诉讼法典化以外 ,进一步确立并完善了诸如证据规则、平反程序、和解法官审理程序和刑事诉讼国际合作程序等能够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程序法治"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在我国,程序在法治国家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序与法治》一书系统的阐述了程序与法治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对于我们认识程序、体味程序进而运用程序指导立法、执法、司法过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慧敏 《法学杂志》2004,25(6):75-76
宗教和法律密切相关,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基督教的经典之作——《圣经》中也包涵着大量的法律思想,特别是《圣经》中的程序正义观念对于法律体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诸项修改将读侦查监督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以及排除非法证据、加强诉讼监督等方面的新规定,原《刑事诉讼规则》也根据刑事诉讼法新修改的内容、原则作要求,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我们侦监部门全体干警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积极应对,为明年起的正式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6.
徐一凡 《法治研究》2006,(11):62-63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三章第三节(一百七十四条至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与2003年3月14日试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相比,两者同属于在刑事诉讼中对普通程序的简化。尤其是后者,在实践中更被直接称为“普通程序简化审”。对此,作者为了使两者不至于混淆,试图从两者的不同本质上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普通程序简化审”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主要表现在程序的启动、利益的倾向、法律的后果等方面)与读者进行探讨,以求得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并尽量使得每一个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能更有效地获得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是公认的现代最突出的书话家。目前钟叔河编《知堂书话》已出四种版本。对比这四种版本的《知堂书话》,意义不容小觑。四种版本的变迁体现出1980年代至今30年间对书话文体的认知变化,折射出周作人研究的曲折历程。这无论对书话研究还是对周作人研究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程政举 《法学》2018,(4):73-82
《周礼》将狱讼案件分为刑罪案件和非刑罪案件两种。刑罪案件在听审程序上原则上实行两审制。刑罪案件一般由乡士、遂士、县士、方士初审,在查清事实、厘情罪名后在法定期间内将案卷材料、囚证等送交司寇,司寇在朝士的主持下在群士、群吏等官吏的参与下集体讨论议决;重大的刑罪案件在判决作出前,还需征询群臣、群吏和万民的意见。小的刑罪案件由乡士、遂士、县士、方士专决,当事人不服乡士、遂士、县士、讶士专决的案件可在一定期间内向司寇乞鞫。非刑罪案件的诉讼程序具有听审主体多元、诉讼程序的非程式性和一审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孙洪坤教授的《程序与法治》做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该书的学习,分析了程序争议与中国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最新出版的《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共列出校勘记3946条,涉及改动文字的有1250条。其中八书部分452条,涉及改动文字的有151条,与点校本原有140余处改动相比,在数字上相差并不大,基本符合《修订凡例》规定的修订本以原点校本为基础的原则。而具体情况则复杂得多,修订本八书部分新增36条改动,对点校本原改动之处作不同处理的也有26条。对两本异同情况的研究,特别是校改理据的研究,是《史记》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