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2017,(2)
居民个体健康水平的下降会使其面临更高的贫困脆弱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然是农村贫困的主因。推进健康扶贫,消除健康贫困,应充分发挥医疗保障的反贫困功能,增强健康扶贫精准度,建立因病致贫数据库,医疗保障政策向农村贫困人口倾斜;建立"四重医疗保障"反贫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专项医疗扶助等制度的反贫困功能,同时加强医疗费用控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特点及完善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开发扶贫、改革开放、社会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反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发挥市场作用不够、人力资本投资不够、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不够、对反贫困质量重视不够等问题.完善我国反贫困政策,必须促进政府主导反贫困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加快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探索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形式,提高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政府与NGO反贫困互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普惠性与选择性是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的两大基本原则。文章试图讨论,在偏远农村地区,基于普惠性原则的福利项目更有利于减贫,还是基于选择性原则的福利项目更有助于减贫。文章以贵州省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观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来讨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两项公共转移支付收入保障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反贫困效应更加显著,并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基础养老金对于减少农村老年人贫困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在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应当增加对基础养老金的支付规模,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同时取消个人账户,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做成社会养老金,使社会养老金在减少农村老年人贫困方面发挥核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娟 《探索》2012,(3):110-114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农村扶贫开发的标准、对象、目标、战略任务进行了全新谋划升级,也对我国农村反贫困治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从对象识别、资金投入、项目选择、监管评价等层面,系统分析了农村贫困治理机制的现存缺陷,并首次提出其根源在于政府扶贫机构主导下的反贫困治理结构有待优化,应该构建"农村合作式反贫困治理结构"及其运作机制。进而系统阐述了农村合作式反贫困治理结构的涵义、构成要素和功能优势,分析了创新农村贫困治理机制的对策路径,以有效应对新挑战,开创农村扶贫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村反贫困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但目前社会组织在农村反贫困当中存在着发展瓶颈和制度缺陷。因此,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的理论与实践,引导社会组织明确其公益性质,处理好政府及其委托购买关系,履行筹资、项目实施等社会责任,从而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在农村反贫困中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求实》2021,(4)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扶贫工作的政策供给将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老年贫困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消除农村老年贫困,系统构建农村老年反贫困制度,不仅契合了贫困治理的底线思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构建新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迫切需求。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表现为物质收入的相对贫困、基本能力的相对贫困与基本权利的相对贫困。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治理路径有赖于加速提供建立普惠式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健全社会资源整合制度、激发农村老年人反贫困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7.
文化教育水平与农民科技投入意识发育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教育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对各种经济行为及有关现象不同的认识、理解、吸收和选择。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着重从文化教育水平对农民科技投入行为影响这一角度,比较研究我区农户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从而揭示了文化教育水平与农民科技投入意识的相关关系,进一步证明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对促进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反贫困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反贫困的重视,我国的反贫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为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正确地认识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并端正扶贫的态度。为此,本文着力探讨了文化贫困对经济贫困的深刻影响,期望在经济扶贫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文化扶贫,彻底斩断“穷根”,使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真正脱贫致富,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消除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中国政府大规模扶贫成功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从温饱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的翘楚。我国扶贫目标也从解决温饱到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发展问题,扶贫理念从救济式扶贫到资源开发式扶贫继而转入绿色生态扶贫阶段。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体制改革带动型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和制度化扶贫等阶段。扶贫战备从开发式扶贫向绿色生态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10.
罗雍 《求实》1997,(11)
中国农村反贫困实践的旗帜———学习邓小平关于反贫困问题的论述□罗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针对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农村反贫困实践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的...  相似文献   

11.
正贫困是全球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致力解决的首要任务。印度自独立后一直致力于反贫困治理,颇有成效,但贫困形势仍然严峻。印度农村反贫困治理措施印度农村的反贫困治理始于尼赫鲁时期(1947年—1966年),主要措施包括开展农村土地改革、实施乡村发展计划以及提高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政治经济地位等。改革的核心是农村土地问题,政府废除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和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要脱贫,必须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反贫困的重点在农村和民族地区,反贫困的难点在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为此,我们对河北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方面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涉及河北省46个贫困县的362所小学和204所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贫困文化与低社会化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改造贫困文化.政府只有通过社会化主体的培育,提高农民的社会化进程,使农民获得现代性,完成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身份转变,才能最终达到彻底改造贫困文化的目的.因此,农村的文化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已基本建立起一套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并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保障贫困农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和采取有效的对策,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在反贫困工作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老龄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农村反贫困问题极为重视,并着重对农村反贫困的战略地位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农村反贫困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消除农村贫困,大力发展农业是基本依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由之路,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治本之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目前存在的两千多万贫困人口中,一些家庭的贫困已经陷入代际传递怪圈。因此,需要在反贫困战略上作出适当调整。“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新目标,是中国反贫困战略调整中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摆脱贫困是党和人民的历史夙愿。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揭开了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的序幕。现阶段相对贫困治理面临农村发展不充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分治二元扶贫模式矛盾等长期性挑战。我国反贫困战略也迎来了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从解决收入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从聚焦农村治贫向统筹城乡治贫、从注重脱贫速度向提升脱贫质量的四重维度转变。进入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关切,因此要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坚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治理多维贫困,构筑中等收入者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统筹城乡相对贫困综合治理,从而为解决21世纪相对贫困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群众锲而不舍地与贫困问题作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贫困治理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主要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等。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防止脱贫人口大规模返贫,逐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向缓解城乡相对贫困的反贫困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0.
反贫困系列工程的实施是中国政府具有世界意义的制度创新。在反贫困中出现的博弈现象又导致贫困陷阱效应。为在本世纪末消除绝对贫困,还必须从反贫困战略的调整、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与反贫困政策的完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