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山两地处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首先挺进山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晋东北、晋阿北、晋东南等地区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1月至1945年10月,抗大总校、抗大第一分校、抗大第六分校、抗大第匕分校、抗大太岳分校、抗大太行分校、抗大太岳陆军中学、抗大第七分校陆军中学先后和山西的几个根据地开办,  相似文献   

2.
夏民安 《党史文汇》2013,(11):43-45
1938年12月1日,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屯留县东故县村成立了抗大第一分校(对外称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任命何长工为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为副校长,韦国清为训练部长、黄欧东为政治部主任。并决定一分校党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为:书记黄欧东,委员何长工、周纯全、韦国清、刘浩东。一分校的干部和学员,除在晋东南当地招收的400多名外,其余2000多名来自驻甘肃庆阳的抗大、驻陕西洛川的抗大等5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刘云平 《党史博采》2013,(11):60-61
说到抗大,人们自然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其实,早在1938年,中央军委就发出了抗大到敌后办学的指示。随后,相继成立了12所抗大分校,分批前往各根据地办学。抗大总校也在罗瑞卿带领下到达晋察冀边区。  相似文献   

4.
杨树  李青 《共产党员(河北)》2021,(7):F0002-F0002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毛泽东同志亲自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1939年,抗大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1940年11月,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县(今信都区)浆水镇一带,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培养了二十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5.
正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国共双方确立了二次合作的方针,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迁往陕北延安。1941年7月,抗大总校在山西省兴县李家湾以第一二〇师教导团为基础,创办了抗大第七分校,附属一所陆军中学,共有学员2000多人。1942年,为"保存和培养干部,准备反攻",  相似文献   

6.
罗义淮,名罗济,号定涛。1918年1月3日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复兴乡(今重庆市荣昌区远觉镇)一个乡绅家庭。1938年3月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6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2月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历任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政治处宣传股长、山东军区第五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华东野战军九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文化教授会主任、军事学院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7.
大西南解放初期,西南革大总校及各地分校的近十万学员怀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踏上“革命所需要的战斗岗位”。他们继承和发扬抗大精神,用青春、热情乃至热血浇灌着西南沃土,涌现出了丁佑君、冯清如、周学彩、邓国治等一批用生命捍卫信仰的革命烈士,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相似文献   

8.
抗大是党领导的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它具有鲜明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色彩,同时,它又是军事学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是它对学员的一贯要求。但是,严肃的军事化管理并未影响它的平等民主氛围、活跃的文化生活及艰苦奋斗作风。  相似文献   

9.
我于1937年春天从白区调到延安,进红军大学(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多次见到自己久仰的朱总司令.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朱总司令视察延安抗大三分校.1939年6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庆祝建校3周年纪念大会之后,副校长罗瑞卿率领抗大总校东渡黄河,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去办学校,在延安留下一部分学员和干部,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20,(3):22-23
黑龙江大学“根于延安,源于抗大”,其前身是1941年3月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经五次易地、十次更名,1958年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在78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虽几经变迁,却始终守望延安精神与抗大传统,逐步形成了以“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主旨的黑大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学校办学治校的鲜红底色。  相似文献   

11.
流逝的岁月常会湮没往事,但刘少奇同志参加我们学习讨论会的事虽然已过去了45年,却使我难以忘怀。1940年10月初,东进的新四军一支队和南下的八路军五纵队在盐城会师。年底,抗日军政学校与五纵教导队合并成立了抗大五分校,校址设在盐城孔庙附近,陈毅代军长兼任校长。少奇同志对抗大五分校十分关心,他在繁忙的工作和指挥作战之余,经常来学校了解学员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亲自给学员授课,并时而参加学员们的学习讨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抗战前夕成立的抗大,在办学十年间,把大量不同信仰的爱国知识分子聚集起来,一方面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计划,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在敌后开展抗日宣传,参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不仅扩大了抗大在敌后民众中的影响,而且粉碎了国民党污蔑共产党武装力量不事抗日、热衷内战的谎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和毛泽东将在保安的"中国红军大学"迁往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副校长、刘亚楼任教育长。不久,胡耀邦来到抗大学习,就此开始了他在抗大的一段经历。入抗大学习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前,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在中共抗日主张的感召下,满怀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14.
正读过《党史文汇》2013年增刊载《毛泽东在"抗大"讲演全纪录》(以下简称《抗大讲演》),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份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之作。《抗大讲演》具体涉及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群众生产、生活、抗日斗争的具体事,但这不是聊家常、说闲话,而是严肃的政治话题,讲的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它和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不同,它存在于实践中,是"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毛泽东亲自创办的一所专门为抗日战争储备、培养、输送干部的军政学府,9年时间里,它由最初的千名学员发展成为拥有12所分校、数万名学员的革命"大本营",先后为各抗日根据地输送了10余万优秀儿女,其中既有能征善战、统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也有披坚执锐的基层指挥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运筹抗大办学大计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刚刚半年,日本侵略者此时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6.
正屯留县岗上村抗大一分校旧址,位于长治市屯留县东北,与八路军总部驻扎过半年的故县村(现属长治市郊区)隔河相望。现存5处遗址:真武祖师庙的特科营营部、1号院的校直属队队部、2号院的女生队队部、3号院12孔窑洞的女学员住室、2号院前的露天课堂。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为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到敌后办学、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号召,1938年12  相似文献   

17.
来勇勤 《奋斗》2013,(11):63-63
父亲在战争年代最光荣的履历当属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官。规范地说,当时叫教员。共产党的延安抗大与国民党的黄埔军校齐名.群贤毕至,声誉卓著。抗大总校及十二所分校共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干部,形成了党政军的骨干.为抗战胜利和建立共和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雨檬 《党的文献》2018,(4):117-123
毛泽东评价抗大是"最革命最进步"的,他通过在抗大发表大量讲话,推动做好了抗大学员教职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讲话,联系抗战的形势和学员教职员的实际,讲教育方针、讲革命精神、讲革命定力、讲牺牲精神、讲行动方法,提供了革命的进步的红色基因。同时,讲话蕴含着方法上的规律性和技巧上的艺术性,即从大局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不背诵政治纲领、善于抓重点、要实事求是。抗大的学员教职员炼就了革命性和进步性,担负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最革命最进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一种时代载体。毛泽东在抗大发表讲话的这一成功范例所提供的思想内核和科学方法,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借鉴、转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1月,日寇对太行的冬季扫荡来势凶猛,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几路齐头并进,企图吃掉我太行抗日根据地,形势非常危急。我因在太行区抗大六分校任校长,训陈  相似文献   

20.
书讯     
《党史文汇》2013,(2):51
郭新虎编著的《抗大一分校女生队》一书于2012年11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介绍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在敌后学习和战斗的专著。为我们展示了女生队在延安成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