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人事》2006,(12):14-16
今年初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人才,重点是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大工作是党的执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实现对国家事务领导的重要途径。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越需要自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前进论坛》2008,(10):19-21
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政治发展格局、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主党派的政治前途和政治命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搞好政治交接,是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新时期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从适应时代发展,切实加强我党的自身建设客观要求出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强调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特别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和谐,是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制度规范、关系融洽、发展有序的最高表现。和谐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使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67亿,接近全国人口的三成,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着力探索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式,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具有特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荣平 《群众》2010,(5):32-33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根基所在.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所在,也是人民群众的关切所在。2008年,扬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项目实施,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家、省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经过我们的努力,苏中机场、淮扬镇铁路项目进入国家专项规划。苏中江都机场今年3月18日奠基,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正加紧施工,连淮扬镇铁路有望年内开工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提升扬州速度,把扬州从运河时代、长江时代推向空港时代、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8.
喻问琼 《前沿》2011,(10):41-43,75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10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方略,这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伦理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以德治国方略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有利于增强道德建设的自觉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践行以德治国方略,必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还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深刻理解这一重大原则.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左权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到80%,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我县意义重大。我县的总体构想是,瞄准“建设晋巾重要新型能源基地、太行山中段明星城市、特色旅游名胜景区”三大目标。按照城镇化的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倡导乡村文明,扩大基层民主,逐步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全国广大农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系重大。铜山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求真务实,强化措施,在“培育新农民,打造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建设“民富、村美、风正”的新农村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里,主要谈谈新农村建设实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提出这样一个重大理论的科学命题.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从意识形态建设的角度看.它为引领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确立起来.是带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团一级党委和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就是要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部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确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揽全局.指导实践,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省、市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之后.经过紧张筹备,我县于去年4月5日召开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近期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单文 《云南人大》2006,(1):29-31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审视全局.适应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居于什么地位、应当如何发挥作用.是非常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进 《政策》2008,(2):53-5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其执政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风气问题是关系部队性质和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基层风气建设,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党委支部建设的基本内容。基层是部队的基础,是风气建设的第一线,但在如何抓好基层风气建设上.部分同志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认为抓风气建设是上边的事,基层单位“庙小、权小、钱少”,搞不了什么不正之风;有的认为不正之风来头大、根子硬,基层干部势单力薄顶不住;有的搞攀比等靠,认为谁先抓谁吃亏,满足于自己过得去,等等。为此。本期我们集中编发了这组稿件,  相似文献   

18.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以农村居民点为主的建设用地的增加。今年国家压缩建设用地比去年减少30%,目前全省申报建设用地比去年增加130%。为解决这一矛盾,全省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农村“空心村”整治工作.有助于解决乡村、县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状况,而且增加了耕地面积.有利于村镇环境改善,被农民称为: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19.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职权,促进依法决策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需要,是人大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抓紧制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有关规定。关于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问题,笔者有粗浅的思考,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     
《长江论坛》2006,(6):96-9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6年11月30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这是我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囤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疆.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