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未成年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手段,包括惩罚手段也包括矫正手段。以非监禁刑罚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未成年犯矫正立法,加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适合未成年犯的矫正措施等,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价值观的重建和社会关系的恢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探究,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诸多因素中,心理健康教育空白和法制观念薄弱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继毒品、环境污染之后,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公害。近年来由未成年人制造的一幕幕校园悲剧、家庭悲剧、社会暴力事件不断上演。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和挽救失足少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年攀升,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综合起来,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因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5,(18):36-3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希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寄托。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原因,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未成年人犯罪、贩毒吸毒、环境污染被列为当今“三大社会公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被排在第一位。如何多管齐下,防范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谭观秀  高淼  彭维 《湘潮》2013,(5):37-38
犯罪成本是指犯罪可能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影响犯罪成本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重新犯罪动机的产生并转化为重新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同犯罪成本成反比。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须把握重新犯罪形成的制约因素,加大犯罪成本。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等方面日益多样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呈多元化趋势.许多学生因为在人生理想、价值取向上的偏差,有可能断送他们的求学之路,甚至走上歧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元不令社会关注、无不使家庭忧虑、无不让学校高度重视.为了真正发挥学校教育的职能作用,抓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和体会,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些浅薄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受到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向来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乃至有人将其作为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同样,人们对家庭在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行为中的作用,也寄予很大希望。在当代的家庭中,预防青少年子女越轨犯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子女的越轨犯罪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对子女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家庭预防青少年子女越轨犯罪,应从多方面着手,多种教育方法并用,努力减少消极影响,化消极影响为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显现出的暴力化、团伙化、连续性等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教育理念的偏颇、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等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据此,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检察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发挥检察监督建议职能,强化学校管理体系;适应未成年人特点,改革检察工作方法;把握"宽严相济"政策,充分发挥检察机关预防、惩治犯罪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三多”、“两突出”的特点,即侵犯财产犯罪多、中职学生犯罪多、女性犯罪多及重新犯罪突出、共同犯罪突出。 1.侵犯财产犯罪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主要以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和故意伤害、强奸等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为主,如我院2004年受理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全球未成年人犯罪与日剧增、居高不下的发展情形 ,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为了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法可依 ,走上依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轨道 ,1999年 6月 2 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并于 1999年 11月 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中国诞生了。它不仅具有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而…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青少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父母对孩子有着足够的权威和支配作用。因此,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符翔飞 《学习月刊》2013,(14):45-46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令人担忧的焦点问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对未成年人教育和成长事关重大,特别是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与实施,给未成年人以特别的善待和关爱,对法律援助工作及未成年人管教工作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未成年人在法律事项中的困惑及需求法律援助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法律帮助。未成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如果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因本人缺乏社会阅历或家庭困难请不起律师,社会不为其  相似文献   

14.
就世界范围而言,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警方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有关调查显示,在所有的刑事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率约占70%。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5.
任重道远     
未成年人犯罪为数不少并且部分案件情节较为严重。仅以昆明市盘龙区为例,近年来,少年刑事犯罪案件占了刑事案件总数的10%,并呈上升趋势和低龄化倾向。其中,财产型、伤害型和性犯罪案件比例最高,并大多表现为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为什么不少幼苗早早就夭折了?若在幼苗刚出现问题时,家长、学校、社会能给予及时扶正、挽救,孩子还会沦为少年犯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课题,显然已沉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据司法审判权威调研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常常表现出冲动、突发、初犯、偶犯的特点,他们往往是在一种无知、盲目的状态下就走上了犯罪道路。从盘龙区少年法庭审理的案件中可以发现,不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万红燕 《求实》2003,(11):56-58
党和国家历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重视以法律手段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本文着重论述家庭不良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不良个性的形成是家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问题家庭对青少年个性影响的模式 ;家庭心理治疗是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环境下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军强 《世纪桥》2008,(3):155-156
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在虚拟环境下,由于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强化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中一直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且呈现多发、上升态势。未成年人犯罪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检察环节是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一环,但我国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检察制度却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模式和制度依然主要沿用传统的对待成年人犯罪的方式方法,有必要按照《北京规则》等国际公约,立足检察职能,从保障制度、审查批捕、公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完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的责任是为孩子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教育责任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了缺乏父母关爱和照顾的留守少年。因为缺少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监管,一部分留守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本文对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