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彦 《世纪桥》2012,(2):39-40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其偶然性与必然性。江桥抗战,一个具有一定偶然性的历史事件,使历史记下了江桥这一边陲小镇。自此,马占山与齐齐哈尔也有了不解之缘,也有了今天以马占山与江桥抗战为纽带的齐齐哈尔抗联历史。  相似文献   

2.
江桥打响抗日第一枪 马占山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毛城子乡,后投到奉军吴俊升部下,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1925年11月,从军短短十几年的马占山,已升任奉军的骑兵第二军军长。1931年马占山发动的江桥抗战,使得他的名字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3.
在著名的江桥抗战中,有一位抗日英雄。他,就是抗日义勇军团长于雨峰。江桥抗战后曾被日寇通辑追捕,两次负伤,“三肇事件”身陷囹圄,不屈不挠。在狱中智斗强敌、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4.
孔令波 《世纪桥》2009,(20):33-36
1931年11月的江桥抗战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为中国抗日战争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李蓉 《世纪桥》2011,(18):4-10
江桥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江桥抗战,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勇敢捍卫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的意志和决心;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使其初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抗日立场和顽强意志;鼓舞和激发了全  相似文献   

6.
1931年11月上旬,在我国东北齐齐哈尔南嫩江桥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阻击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战.值此江桥抗战78周年之际,面对东北周边的政治军事形势,深刻了解江桥抗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今后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1年11月上中旬,在我国东北齐齐哈尔南嫩江桥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地大规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阻击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战。值此江桥抗战80周年之际,面对东北周边的政治军事形势,深刻了解江桥抗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今后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并不是无意...  相似文献   

8.
孔令波 《世纪桥》2010,(4):18-22
<正>1931年11月上中旬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阻击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战。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谱写了光辉篇章。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出版了不少有关江桥抗战的书籍和文章,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其  相似文献   

9.
王欣 《世纪桥》2012,(10):22-23
张锡武,1899年生,黑龙江省望奎县正白旗屯人。青年时投身绿林,报号“天照应”,后被招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黑龙江军骑兵第二旅任排长。参加了著名的江桥抗战,因在三间房战斗和撤离省城战斗中立下大功而被破格晋升为新编旅旅长。  相似文献   

10.
王玉山 《世纪桥》2005,(7):30-32
1931年11月4日,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内的嫩江江桥一带炮火连天,枪炮声,嘶杀声震天撼地。中国军队1.3万多将士与凶残的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这是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大规模、成建制、有组织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第一枪!江桥抗战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战斗何等艰苦卓绝?在当时和历史上产生了多大影响?主帅又是何人?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4,(7):34-34
如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境内的嫩江桥,是一座很普通的江桥。然而.1931年11月4日,就是在这里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当时,日军数量众多。在战区,日军先后集结多门师团等3万余人,另外有伪军3个团。而马占山所率领的黑龙江守军兵力只有1.3万余人,装备上更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孔令波 《世纪桥》2010,(2):40-42
<正>1931年11月上中旬,在我国东北齐齐哈尔南嫩江桥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阻击战。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今后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4,(10):44-45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拥有新石器时代宏升东翁根山遗址、辽金时期塔子城古城遗址、马占山江桥抗战遗址等历史文化,有“中国九八抗洪纪念地”大兴抗洪遗址——洪生新村地窨子和泰湖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泰来县努力挖掘县域文化资源,累计投资3.4亿元,全力打造文化强县品牌。如今的泰来,歌声缭绕,书香弥漫,处处洋溢着恬静、欢快的气息,全国“诗词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先进县”等众多荣誉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先后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不仅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且还认清和把握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辩证科学的抗战史观,即习近平抗战史观。习近平抗战史观主要包含七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抗战史观,对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抗战史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刘岩 《党史博览》2011,(10):43-44,51
“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 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然而,面对强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之间,却存在着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分歧,从而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调整,中共采取了不同的抗战动员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共独立自主地开展了抗战动员,形式或明或暗。统一战线建立后,两党配合密切时,抗战动员做得有声有色;当两党磨擦产生时,抗战动员暗中鼓动,做到了不露声色。从动员对象看,全员覆盖,有的放矢;从动员机制看,借鸡生蛋,双管齐下;从动员形式看,方式灵活,激发了各阶层抗战热情;从动员效果看,为抗日战争凝聚了人心,也为中国抗战胜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1,(7):31-32
1949年11月30日,五星红旗插上位于重庆市中心的“抗战胜利记功碑”(现解放碑)。 号称“大陆最后一战”的西南战役结束,重庆解放。  相似文献   

18.
1932年4月,马占山再度高举义旗,坚决抗战的时候,蒋介石曾给马占山写了一封要他抗战到底的信。 马占山是“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率先抗战的一位名将,当时在国内外声誉甚著。在辽宁、吉林两省沦陷之后,为阻止日军大举进犯,马占山所组织的江桥保卫战,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民族斗志。 江桥一战,马占山部损失很大,面对孤立抗战的危急局面,他很忧虑,遂找来同乡、时任黑龙江省府科  相似文献   

19.
刘岩 《党史文汇》2008,(12):45-47
2008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1周年。凡是有点中共党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年抗战中存在着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这样两条抗战的路线与实践。片面抗战即政府抗战,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又称"全民抗战")。政府抗战的第一枪,尽人皆知在卢沟桥打响;而全民族抗战,始于何时何地?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标志,这不能不说是"红色记忆"中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20.
张洪军 《理论学刊》2007,3(6):97-100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以《生活》周刊为阵地,积极介绍和宣传马占山江桥抗战的业绩及意义,并募集大量捐款支援马占山抗日壮举。援马募捐活动的成功,使邹韬奋深受感动和教育,逐渐认清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看到了人民大众的伟大力量及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思想觉悟迅速提高。九一八国难把他和马占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尽管时间短暂,但是,可以说邹韬奋及《生活》周刊为东北早期大规模抗日斗争的兴起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